“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国家大剧院自4月11日推出线上演出以来,已推出三大系列共计34场演出,截至11月5日,累计在线点击量达10.27亿次,场均达3000万次。
国家大剧院将演出搬上“云端”的种种尝试,打开了演出市场新的增长空间,也拓展了艺术欣赏途径。不仅是国家大剧院,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外文化演出机构纷纷推出线上演出,给观众提供更多文化选择,成为演出行业的新常态。
提供更多视听选择
国家大剧院的线上演出,是北京市民李京全每周非常期待的文化活动。“时间上考虑,线上演出的观看时间更加灵活;经济上考虑,通常免费或花费较少;空间上考虑,能解决异地观众无法到现场观看演出的问题。”李京全说:“线上演出还可以通过切换不同景别,来增强观众的视听体验。通过屏幕,可以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演奏乐器的特写镜头等,这是线下演出很难做到的。”
为了让观众足不出户便欣赏到高品质艺术演出,培育更多观众对艺术的兴趣,自4月起,国家大剧院推出线上系列演出,面向海内外观众免费播出,内容涵盖交响乐、合唱、室内乐、歌剧等多个门类,让高雅艺术通过线上的传播手段“飞”进寻常百姓家。
有网友留言:“国家大剧院的线上演出,让音乐渐渐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还有一名德国网友留言:“听着如此美妙的音乐放松身体,回归内心的平静。这是我一整天紧张工作之后的舒缓方式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段召旭认为,线上演出的表演场所和欣赏场景都非常灵活,有利于高雅艺术传播。“很多观众表示在剧场欣赏古典音乐时会产生顾虑,比如是否要正装出席、什么时候可以鼓掌。在家看演出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困扰。”
助力高雅艺术普及
线上演出不仅仅是将演出上线,而是需要适应新的载体和内容,助力高雅艺术普及。
为此,国家大剧院做出了相应调整,帮助观众更好地享受线上演出。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介绍,演出在形式上特别增加了导赏环节,邀请知名艺术家担任导赏嘉宾,通过介绍、采访、对谈等形式,向观众普及艺术知识,带大家探访台前幕后,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演出内容上,从小规模音乐会拓展到歌剧、音乐会、舞蹈、话剧、戏曲等,以丰富的艺术门类满足观众多元需求。
线上演出还对技术支持提出了新要求。8月初,国家大剧院5G网络建成,首次采用“8K+5G”技术直播音乐会,实现了在“艺术+科技”方面的新尝试。观众可以在国家大剧院花瓣厅和北京8个区域布设的显示终端,观看超高清演出实况。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视听盛宴,让音乐在城市尽情绽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说,线上演出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建立没有围墙、不分地域的演出现场。同时,可以普惠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受众,尤其是吸引习惯使用网络的年轻人,给予更多观众艺术滋养和熏陶。
线上线下相互促进
国家大剧院调研显示,74%的观众看了线上演出后,有意愿来大剧院观看更多的线下演出。由此可见,线上和线下演出可以相互促进。
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演出虽然无法取代线下演出,但已悄然改变着文艺演出生态。业内人士指出,线上演出正朝着打破单向输出模式、建立交互式文艺生态的方向发展。下一步,线上演出可以加入更多创作过程的展示,将幕后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创新文艺演出形式。
此外,线上演出正在探索建立成熟的商业体系,为优质文艺资源付费。尽管目前线上演出大多是免费的,但收费模式也在积极探索。业内人士指出,配合线下演出计划,针对重点演出场次可以推出线上同步付费直播,满足无法到场的观众。
对于各大演出机构来说,培育线上演出体系已被提上了议程。线上演出要形成提前策划、演出直播、后续跟进的全链条。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说,线上演出天生带有传播属性,但也无法取代现场观演的感受,“我们将继续探索线上线下演出在不同受众、不同媒介中的内容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