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大笔,无一处不精彩。每每开卷,常有拍案叫绝之事、抚书深思之状。“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尤是令人久久玩味、欲罢不能的精彩华章。
让我们随着曹公的笔触走进潇湘馆——
黛玉旧疾复作,且又重于往常,“有时闷了,又盼个姐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真正叫是个进退皆忧、郁郁难解的苦况,着实令人心疼。
恰在此时,“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人口议论中对宝钗有林林总总的不然之说,尽管“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似乎完全针尖麦芒,但宝钗对黛玉的病状确乎是念兹在兹、关心备至,企盼着她能够痊好。
在黛玉悲叹“不中用。我知道我的病是不能好的了”,让我们心思沉重的时候,宝钗一句句“食谷者生”“不宜太热”“平肝养胃”“饮食就可以养人了”,及至“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铞子熬出粥来”的方子,娓娓道来——我们在这字里行间中,看不到一丝丝虚伪和阴谋、敷衍和糊弄,所思所言,尽是一派大姐姐的风格,充盈着真实不虚的情谊。
此情此景,我们听到了黛玉“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我竟自误了”之言。这绝非应景之语,而系肺腑之言——因为读过前文的我们,心里恐怕也是这么想的,曹公一步步已经把我们带入了这个温馨可人的境界。
其后黛玉“不知进退”的顾虑、宝钗赠送燕窝的行为,读起来已经毫无阻滞,行云流水一般就写下来、读下来了。两姐妹“同病相怜”之说,亦是了无违和之感。及至读到“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这个让人颇觉纠结的问题,也是谈笑即过——敏感的黛玉如果把“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事挂在心中,断乎不会是“不觉红了脸,笑道”的反应——“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就在“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这充满情谊和期盼的话语中结束。
我们和黛玉一起期盼宝钗再来。“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其实是我们不曾想到曹公笔锋陡转——“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我们也和黛玉一样“知宝钗不能来”,正不免遗憾之际,却不料曹公这“秋霖脉脉,阴晴不定”凄凉场景的设定,其目的却是为了给我们展示《秋窗风雨夕》的凄美画卷——始料未及而又惊叹万分的心灵旅程和情感体验!
曹公为病痛中的词人林黛玉所拟就的思想境界和文学笔触,实在是我们普通读者难以淋漓尽致地体认和阐发的。仅凭我们粗浅的认知能力,在那一连串嵌镶精巧、错落有致的“秋”字中,感受到的有悲凉、有希望,有纠结、有释然,有忐忑、有宁静。这感觉就像在一片平静的大海航行——不是平静的湖面,因为其中还有些许波涛泛起;也不是汹涌的大海,因为其中并没有那么滔天的巨浪。
论者提及林黛玉的文学创作,议论最集中的恐怕是《葬花吟》。其他如菊花诗、五美吟间或亦有提及。但我们在一遍遍重读四十五回时,却强烈地感受到,《秋窗风雨夕》在展示林黛玉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方面,似乎更胜一筹。
这其中固然有哀婉的一面,但“秋梦续”“动离情”的灵动,以及“不知风雨几时休”的期盼,于哀婉之中又让人感觉到一丝潜在的、看似微弱实则平实稳健的生命力。“闷制风雨词”,“闷”中竟有这般意境,亏得曹公如何想来!
然而,不管怎么样,这样凄美的词,已经多多少少冲淡了“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温馨气氛。我们多么盼望着,此时此刻能够来一个可人儿,能够慰藉这在“秋花惨淡”中、“耿耿秋灯”下,经历“风雨助秋凉”“秋夜长”,“惊破秋窗秋梦”的林黛玉——“谁家秋院无风入”?这会子来个受欢迎的人,多好!
“吟罢搁笔,方欲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这叫我们和黛玉一起惊喜不已的桥段,开启了一段富有朴实色彩的内容,其进程令我们目不暇接,几乎如绸缎般顺畅温馨——
宝玉的问候:“吃了药了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今儿气色好了些。”黛玉的关切:“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的?”宝玉去而复返的问话:“你想什么吃?你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黛玉的回应:“等我夜里想着了,明日一早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
这对话,态度温情而内容实在,全然是一对热恋男女彼此关心、不计形迹的沸腾热火在洋溢,难怪得宝玉读《秋窗风雨夕》时,黛玉一把烧了——这么火热的时节,还读那劳什子凄美做什么?
把这场温馨和煦的文字推向高潮的,是“玻璃绣球灯”的描写。黛玉“这个又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的脉脉含情,“那灯笼叫他们前头点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的周到细致,“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的似嗔实亲,超越了女友的层面,展示的已经是一个贤淑妻子的风范。
可以想见,宝玉的心里会是多么火热——什么“雨越发紧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这宁静可人的气氛中,我们也跟着陶醉了。
但是,知道最终结局的我们,此时此刻不免想到,“渔翁”“渔婆”的愿景,最终只是“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未能成为现实,不由得内心痛楚涌了上来。这时节,曹公又用一个合适的场景,抚慰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前面不免遗憾,宝钗没有能践约再来。但是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的一大包燕窝、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又把我们拉回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美好回忆之中。特别是黛玉给的“打些酒吃,避避雨气”的几百钱——尽管婆子们借坐更赌博是不对的——洋溢着生活的烟火气息,让我们既一改对黛玉的“纯文青”印象,看到她当家之才的一鳞半爪,更让我们明白,她犹然沉浸在作一个妻子的幸福感之中。
宝黛钗交替出场,起伏跌宕、五味杂陈的精彩华章,至此告一段落。林黛玉“直到四更方渐渐的睡熟了”——黛玉安然入梦了,而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还在继续。在经历这番文学欣赏、情感体验之后,我们衷心地向给予我们这般精美绝伦艺术享受的曹公献上崇敬与感恩——这就是收笔之际翻涌在我们内心的巨浪和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