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制定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互联网保险销售页面管理和销售过程记录,有助于有效遏制销售误导,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迅猛,逾100家保险公司开展线上业务,多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挂牌成立,消费者“云”上投保越来越便利,高保障产品明显增多,保险普惠水平及保障深度显著提升。据保险业协会测算,去年互联网人身险实现保费1857.7亿元,同比增长55.7%;互联网财险保费838.62亿元,同比增长20.6%。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保险公司加速信息化转型,更好满足消费者在线投保、享受服务和申请理赔的需求。
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保险发展驶入快车道,有的保险机构创新提速,管理却跟不上,线上销售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去年,银保监会接到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约1.99万件,同比增长近九成,销售误导、变相强制销售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机构一味强调所谓的“消费体验”,忽略保险产品信息披露和条款提示说明,有的甚至故意误导消费者。“被投保”“强制搭售”“投保易、理赔难”等行业痼疾难以根除,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规范和加强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正是为更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拿出的实招。今年10月1日起,保险机构须对自营网络平台上的销售交易行为进行记录,特别是销售页面应当可还原为可供查验的图片或视频。以往,保险销售页面出现修改、更新等造成保险纠纷时,消费者“说不清”、保险机构“辩不清”、监管部门“查不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了实实在在的销售交易行为记录,类似的情况就会有效减少,互联网保险营销将在阳光下明明白白进行,消费者权益将得到更多保障。
对线上销售行为进行可回溯管理,还将推动保险机构加强销售页面管理,主动引导消费者知悉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及续保条款等内容。目前,在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上,投保须知、保险条款等往往是可选链接,消费者不点击、不阅读也不影响投保,容易导致保险纠纷。如果设置投保时固定弹出的页面,全面展示产品相关信息,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加大字号、更换字体和颜色等突出处理,消费者不就能看得清楚、买得明白吗?《通知》明确,要对保险产品部分重要条款内容设置单独页面展示,并设置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自主确认已阅读的标识,这能让消费者在“云”上投保时对自身权利有更明晰的认识,购买保险也就更安心。
消费者自身也得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在全面准确掌握产品信息后谨慎投保。比如,面对一些“诱人”的产品宣传,要静下心来完整、仔细地阅读保险合同及风险提示;对于一些存疑的信息,及时联系客服沟通确认;如果自己的投保经历较少,也可请身边经验丰富的朋友多提建议。把好风险防范这道关,才能买到符合自身保障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产品,更好享受“云”上投保带来的方便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