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提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作者希望上天可以多降几个人才在社会中,来帮助社会进步。其实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人才辅助社会的向前发展,在三国时期似乎人才拥有了更大的舞台机会,所以留给后人们的印象是三国时代中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感觉
在三国时期,基本上没有人能和诸葛亮之间的名气相提并论,然而在后来的历史学家中,其实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人,名字叫做庞统。当时有一句话,说得庞统和诸葛亮中的一人,三国统一的局势必定重权在握。可见,庞统并非无名小卒。
公元179年,庞统出生于湖北襄阳,当时襄阳地界其实为荆州襄阳,这块地界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略城池之一。公元199年,庞统年仅20岁,就与司马徽结石在一起。然而司马徽身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擅长识得才能者,庞统在20岁时就与司马徽结识,这为之后的拜在名师之下奠定了基础。
与司马徽相识之后,两人很快就因为在某些事情上意见相同,而渐渐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司马徽又放言称,在所有见过的人当中,南志世子里也没有一位才能者能够与庞统的智慧相提并论。在司马徽的宣传之下,庞统渐渐在三国时期有了一点名气。
公元203年,襄阳庞德公又送给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各一个称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由此可见,在当时德高望重的庞德公眼中,诸葛亮的才能虽然可以称之为佼佼者,但是庞统的才能,并不输于诸葛亮,所以两人的水平其实是在庞德公眼中是能够相提并论的。
公元205年,诸葛亮和刘备从庞德公门下慢慢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毅然决然选择了蜀汉。然而庞统这边将目光放在了东吴上,但是东吴当时有一个最大的形式,那就是东吴从来不缺乏人才,有周瑜,黄盖,甘宁,周泰等人在东吴大放光彩。
所以庞统的才能在东吴并没有机会能够一展身手。公元209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辉煌性的胜利。但是很快周瑜就因病去世。当时的庞统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在东吴找不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是如果要背弃周瑜,那很有可能会浪费自己多年来的跟随。
公元210年,庞统毅然决定选择投奔到刘备的蜀汉阵营之中,然而当时刘备身边已经有了声望处于巅峰状态的诸葛亮作为军师。所以庞统的到来其实是选择错了时间,很长一段时间庞统在蜀汉与在东吴的处境基本相同,仅仅只是被刘备任命为耒阳县令。
虽然同为庞德公的朋友和子弟,但是同在一个阵营的诸葛亮却在庞统到来之后,并没有发表一些提拔庞统的言辞。直到公元211年,东吴鲁肃主动写了一封推荐信向刘备保举了庞统,这时候诸葛亮才随身附和了几声,顺应着大势所趋的形态,让刘备提拔了庞统,也就是从公元211年开始,蜀汉才真正拥有了伏龙和凤雏两大谋士的局面。
但是诸葛亮与庞统之间似乎从来不和。公元215年,在庞统遇到了一个人才叫做彭羕,之后庞统就向刘备举荐了这位人才。当时刘备正需要人才扩充蜀汉的智囊团,所以很快也就接受了庞统的举荐,然而亲自召见了彭羕之后,发现彭羕的确如庞统所言,的确颇有才干于是,刘备将其留任于自己身边当治中从事,这个职位可以参加刘备组织的一些军机大事,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但是诸葛亮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庞统举荐的彭羕并不可以被重用,多次向刘备发表意见称:“彭羕难可保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彭羕虽然具有才能,但是这个人也具有很高的野心,如果蜀汉给了重用他的机会,很有可能会为蜀汉的政治稳定埋下隐患。然而当时诸葛亮的言语非常具有权威性,所以很快刘备也逐渐冷落了彭羕,接着就让彭羕远离了蜀汉的军机会议中心。
公元220年,已经被刘备贬官到蜀汉最偏远的江阳地带担任太守的彭羕,内心也愤懑不平。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遇到伯乐,所以经常就和自己的好友马超喝得伶仃大醉,在一次夜深人静时,彭羕似乎已经醉酒,并且当时也有一些委屈的心理。
所以就和马超说了这样一句话:“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意思是说,你我里应外合,别说蜀汉和东吴,平定整个三国都不成问题。然而这句话很快就被马超转述给了刘备,如此大逆不道的违背君主言论,令刘备大怒,于是便下令将彭羕当即处死。
所以事情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之后,当时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诸葛亮贬低彭羕有可能是碍于庞统,但是当彭羕野心暴露的那一刻,或许就有人认为诸葛亮当时的预言还是比较正确的。一个人拥有了才能固然重要,但是选择的时间点和个人品德,其实都是自己站稳脚跟的标准之一。若仅仅只有才能,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很有可能就会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