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之所至,再次从头读红楼,看到被革职后的贾雨村,做了林府西宾后,因饭后出来闲步,游至,偶然进入一处名叫“智通寺”的破败寺庙这段情节时,再次警醒。
原文关于智通寺的这段描写,前后不过一两百字,但却暗透全书主旨。很多人初读红楼时,可能很容易就忽略这段情节。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这两段话里,隐藏了许多信息,我们分三个部分来分析。
一、贾雨村与龙钟老僧
之前读到这里,只觉得很奇怪,曹公为何要安排贾雨村到一处寺庙,难道是为了警示贾雨村?似乎又没这么简单。
此时的贾雨村,虽是中了进士,但因有贪酷之弊而被革职,仕途之路暂时中断,且尚未找到稳固靠山,可以说前途未卜。
但贾雨村又是个有抱负有野心的,脂砚斋批他有莽、操遗容,即他对仕途功名有着强烈的欲望和渴求,此时的革职,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一切都不过是暂时的低谷。
对贾雨村来说,他刚中了进士不久,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他对建功立业,加官进爵,荣华富贵这些红尘之事,是十分上心的,不时期待有好消息传来。
而智通寺里煮粥的龙钟老僧,似乎再不用为功名利禄奔走,他所关心的不过是一日三餐,饱腹即可。便是聋了了又如何?人生到了这个份上,早已无所求,什么功名利禄,富贵贫穷,对他来说,都不过是虚幻一场。
红楼梦里有不少假僧人假道士,如张道士马道婆净虚之流,都不过是打着出家人的旗号在尘世中招摇撞骗,但这个智通寺的昏聩老僧,虽无只言片语,却俨然是一个世外高人,是翻过筋斗来的。
所以,贾雨村和龙钟老僧之间的相遇,就产生了极大的反差。一个生活于世俗之中,有强烈的世俗欲望,对飞黄腾达,功名利禄是充满了渴望的。而一个则生活于红尘之外,也许早已经见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贫富兴衰,因而不再有任何欲望。
正因贾雨村被世俗的欲望蒙住了双眼,所以此时的他,不可能勘破其中机关,更不可能参透其中奥秘,相反,他对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的老僧十分不耐烦。
可想而知,在老僧的眼中心里,也许早已看透贾雨村日后“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结局。君不见那门上充满劝诫的一副对联。
二、智通寺门上的对联
红楼梦里出现的第一座寺庙不是智通寺,而是葫芦庙,这就非常有意思。一个葫芦庙,糊涂之意也。一个智通寺,智者方通也。一个糊涂一个智慧,两个寺庙先后出现,充满了强烈的对比。
更奇的是,这两个寺庙,都跟贾雨村有关。一个是他未发迹之先,此时的贾雨村还是个只能靠卖字作文为生的穷儒。一个是他中了进士被革职之后,智通寺门上的那两句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简直就是为贾雨村而写。
贾雨村正因仗着才干优长,而恃才侮上,结果被上司寻了个空隙,参了一本,龙颜大怒后即被革职。这是初入官场的贾雨村,此时的他,尚不谙官场规则,以为有才干就可以为所欲为,结果栽了跟头。
脂砚斋说批这副对联,是“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贾雨村也觉得“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这四句话既可以看做是对这副对联的评语,也可以看做是对整部红楼的批语,因此,脂砚斋说是“一部书之总批。”
与其说这副对联是劝贾雨村,是劝宁荣二府诸人,倒不如说这副对联是劝天下所有人,要我们做人不可太贪,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能做死做绝,给自己留后路,这样事到临头才不至于无路可退。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想到秦可卿死亡时托梦凤姐所说的登高必跌重,盛筵必散,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话?若凤姐听从秦可卿的建议,“如今能于荣时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也许贾府还不至于一败涂地。
三、脂砚斋隐秘的批语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脂砚斋批语共有三千余条,不少批语泄露了“天机”,让我们更进一步读懂了红楼梦。智通寺一节虽则文短,但却是大关键笔墨。
脂砚斋在此处几乎句句,两次批贾雨村“火气”,两次批老僧“是翻过来的”。而最重要的几条批语,与钗黛凤几大主角有关。
脂批说贾雨村火气什么意思呢?正如前面分析的,此时的贾雨村,正在造劫,尚未参透机关,因此看一切都是世俗之眼,带着烟火之气。同理,脂批说老僧时翻过来的,即他是参透人生奥秘的,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之人。
脂砚斋还批曰: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什么是“未觉之先”什么是“既证之后”?
简单地说,未觉之先即没有觉悟之前,没有顿悟之时,一如带着世俗火气的贾雨村,而既证之后则是顿悟之后,是醒悟之时,此时尘缘已满,造劫结束。
也就是说,这个龙钟老僧,也是一个象征,他不具体地指某一个人,他也许是出家后的甄士隐、贾宝玉,也许是日后大彻大悟的黛玉、凤姐,还可以是任何一个顿悟之人。
正所谓当局者迷,贾雨村作为造劫之人,身在局中,自然无法参破其中机关。这处情节,不过是曹公拿来警醒世人之用,是提前预演了结局。
因此,脂砚斋又批曰: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景;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尘世的荣华富贵还没有真正展开,就先写甄士隐一段小荣枯,先入一座荒凉古寺,当时的贾雨村,正如之后神游太虚幻境的贾宝玉,此前遇到一僧一道的甄士隐,一切皆做寻常看,肉眼凡胎的他们,哪里想到,结局早已写好,只是他们要到最后才醒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