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微信中使用的微信表情包,已经融入每个人的社交性格特点,成为大家网上交流的一种媒介和形象外化。因为一直保持着绘画爱好,自己也想过创作一套表情包。最近,这个念头终于化为现实。
社交软件上的交流在使用文字的情况下,不容易表达出情感色彩,我们常用“哈哈哈”“嗯嗯”“哦哦”这样的叠字方式来表达情绪,也经常出现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豪横” “奥利给”等来辅助表达。而借助表情包来图像化表达,选择就更丰富了,从高频的问候词句到日常情绪、群聊场景,都有各式各样的静态或动画图片表情。逗趣搞笑、令人心情轻松的卡通漫画形象,承担起了社交网络人际交流润滑剂的作用。为什么我会有画表情包的想法呢?因为从小就爱画画,喜欢视觉艺术,从某杂志辞职五年来,除了照顾家庭孩子,陆续在花时间学习书法、国画、摄影、插画、漫画等自己感兴趣的在线课程,希望能在自由职业方向有所发展。尽管进展较慢,但也接到了一些订单,美术方面有了一定的专业自信。2019年受画友影响也开始用一些软件画画,经过练习磨合,逐渐体会到数码绘画新科技的便捷,画表情包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接触这件事,我发觉其实创作一套表情包的“门槛”一点也不高。点击进入手机微信表情界面,除了精选热门外你在新品推荐栏会发现各种五花八门的设计,很多“设计”可以说完全是滥竽充数。所有创作者都可以按照平台的制作标准上传表情包作品,审核通过后即可上架到微信表情商店。记得十多年前曾风靡一时的“兔斯基”动画表情,几乎火到全网无人不知的地步,它的创作者王卯卯当时还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学习,兔斯基的巨大成功给她带来很多商业机会,后来她去美国读研工作、事业顺遂。微信普及后,像兔斯基这样有知名度的表情包也都转移到了微信平台继续服务用户。现在对年轻的动画美术相关专业创作者特别是学生来说,表情包也是个不错的机会平台。一旦表情包形象具有足够影响力还可以获得商业授权合作等机会。
对我来说,尝试这个新领域是新鲜的创作挑战。疫情期间大幅增加的居家时间让这个计划真正提上日程。在涂画草稿时,猫咪、兔子、小女孩和抽象卡通这些我日常喜欢的主题都有涉及。有一天九岁女儿练习书法后剩了些墨汁,我就拿出了一些宣纸画画,顺手画了一个梳着双发髻的穿汉服小女孩,接着尝试画了“白白”“谢了”“抱抱”“困啊”等几个表情。画完自己觉得还不错,想着如果能把这种源自古典笔墨的中国风带到表情包的领域也挺好,于是就开始沿着这个人物开始继续设计了。
进一步往表情包转化的过程中,我发现毛笔宣纸古朴自然的笔触和韵味很难转移到数码绘画中。软件绘图功能强大,也可以制作动态图。但我发现在宽和高仅240像素的表情图片里,呈现清晰可见的水墨风显然不行。我尽量保留了一些自然笔触的效果,和卡通漫画风格进行了融合。当然,在正式画图之前,在微信表情公共平台注册并且仔细查看表情包的制作规范是必要的功课。一套表情静态图要做16个表情,动态图要24个。认真的创作当然要考虑用户,所以就尽量选取一些符合人物特点同时又是生活常用关联词语的表情图。人物定稿后画了两三天,完成了16个静态图以及一些平台要求的图片,就兴奋地提交了。因为是在北京四月的春天里完成的,就给这个中国娃娃起了个名字叫“汉服妹妹小四月”。
经过几次的细节修改,“汉服妹妹小四月”终于在六月上架了。除了云淡风轻的小四月,我还想设计一款简洁的卡通形象动态表情,性格更夸张,有更喜剧化的动画情态。夏至那天,“小四月吃雪糕”的动态表情也上架了。
朋友说小四月很像我女儿,我想这也是难免的吧,观察最多的小孩儿就是她了,之前也画过我们的生活趣事漫画。作品也总是被比作孩子,“小四月”就这样诞生了,一个小目标实现了,一扇小窗打开了。我希望继续努力给她更多的生命力,而她也会带给我新的动力和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