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金陵十二钗,更多人把焦点放到了钗黛凤湘探等人身上,却常常忽略了一个年龄最小的孩子——巧姐。
前八十回里,巧姐没有说过一句话,甚至始终都是被抱在怀里的,戏份也不多,虽然可说的点不多,但她却是跻身十二钗正册的人物。从其判词和曲词来看,八十回后方有她的正文。
我们不妨通过巧姐的曲词,看看她这一生的经历和人生感悟。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我们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巧姐的余庆,离不开其母王熙凤,正因王熙凤这座桥梁,让巧姐和刘姥姥产生了关联,以至于在八十回后成了她的恩人。
我们都知道,曹公笔下的王熙凤,是个精明泼辣的女子,甚至在某些事上,也是十分狠毒的。论贪财,论嫉妒,她都排得上。
不信阴司报应的她,手上还有几条人命官司,如贾瑞、尤二姐、张金哥等,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直接还间接,这些人的死亡都与她脱不了干系。
这样看来,王熙凤怎么会给巧姐留下余庆呢?这就不能不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对她的资助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本是奔着金陵王家当年响快的二小姐,如今嫁入贾府做了二太太的王夫人去的,但她却没有见到王夫人,而是通过周瑞家的,见到了王夫人的发言人,如今的荣国府大管家王熙凤。
我们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看似是无意间种下的,却可能在日后对个人前途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王熙凤可能自己都没想到,她在自己人生最风光时,不过对刘姥姥发了一点善心,却影响了巧姐的命运走向。
因刘姥姥女婿狗儿之祖与金陵王家的一点关系,又有王夫人的交代,面对上门来讨生的刘姥姥,凤姐即便心里不大瞧得上,但也不会让她空手回去,不然无法向王夫人交代。
更何况,这钱也不是她出,她自然乐得用她人的钱做自己的人情,虽然此时的凤姐,可能根本就没想过,日后还会与刘姥姥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有什么瓜葛。
王熙凤最终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虽然贾府确实今时不同往日,比先时萧疏了,但二十两银子对他们来说,的确如刘姥姥所言,拔根汗毛比腰粗,也正因这偶然的举动,凤姐无意间为自己的女儿巧姐积下了阴功。
巧姐说“幸娘亲”,一个幸字,可理解为她在被刘姥姥救出后,对昔日母亲善念的一种感激之情。也可理解为她对人生万般的大悟和洞察。好在母亲当日未曾拒绝刘姥姥,好在母亲后来再一次真心接待过刘姥姥,这些都成了巧姐后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的“幸”。
曹公写人的高妙处恰在这里,你想要的偏拿走,你不想要的偏给你。王熙凤不信阴司报应,所以她不大可能专门做好事积阴德,但偏偏无意间的济困扶穷,为女儿积了德。她平时最看重和信任的亲哥哥,却在最后做了奸兄。这大概是人生想不到之事。
巧姐虽然没有赶上家族最荣光之时,但不管怎么说,她依然是出身高贵的千金小姐,这样一位从未真正在富贵场中享受过的小姐,却在贾府败落后,能体悟出“济困扶穷”这样积大阴德的道理来,实在不简单。
反而是自己的骨肉至亲,在家族败落之时,不仅对她见死不救,还打起了她的主意,想着把她卖几个银钱来花,真是讽刺至极。这也让年幼的巧姐,迅速看清了生活的本质,看透了人心。因而其曲词,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之语。
巧姐能有后来的余庆,首先要感谢的是母亲王熙凤,因为她的善念,才让巧姐最后死里逃生,虽千金小姐落难为村妇,但终究也算是逃离了苦海。
用过去的眼光来看,金陵十二钗里的女子,无论是早夭还是守寡,再或者是沦落,皆是薄命人。但用今天的眼光看,巧姐被刘姥姥救出并带回农庄,按照伏笔,最后还与板儿结缘,算得上是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位小姐。
其次,她要感谢刘姥姥。刘姥姥虽是农村老太太,但大半生的世故历练,让她成为一个特别有智慧的老人,也是她二进贾府时的知恩图报,淳朴善良,使她投了贾母的缘,且无意中为还是大姐的巧姐改了名儿,也因此改变了她的命运。
这才有了刘姥姥三进贾府,救巧姐脱离苦海的情节。曹公如椽大笔早在刘姥姥已进贾府时,就已经伏下了巧姐最终归着。大家细读第六回文字会发现,刘姥姥正是在巧姐睡觉的屋里等候王熙凤。脂砚斋也批曰: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
我们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做过的恶,上天不会放过你。如王熙凤,她虽为贾府付出心力,但也做过不少恶,因此结局凄凉,最终是油枯灯尽,哭向金陵。但如你行过善,上天也不会枉杀,巧姐之余庆,正是王熙凤的阴功。俗语说,人在做,天在看。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