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薛姨妈为侄儿薛蝌求娶邢岫烟,邢夫人想:薛家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贾母硬作保山,将计就计,便应了。
很多人认为贾家之所以弃林娶薛的原因是因为薛家大富。果真如此吗?有几个可疑之处。
一、薛家在京城的房子去哪了?
第四回薛蟠同母妹进京,“京中原也有几处房舍。只是因为十几年没有进京,怕看守的人偷着租赁与人”,所以在亲戚家“先能着(凑合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
谁知这一收拾就是几年——第四回薛家进京时宝钗十三岁,住进梨香院;十七至十八回(脂批本),贾家为准备迎接元妃省亲,把小戏子安排在梨香院,薛姨妈没有告辞回自己家,而是“另迁到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
薛家进京,正赶上王子腾奉旨出都查边,薛蟠这个呆霸王尚且知道“如今舅舅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起身,咱们这工夫反一窝一拖的奔了去,岂不没眼色些。”贾家为省亲上上下下日日忙乱,难道薛姨妈比儿子还“没眼色些”?
二十二回,宝钗十五岁及笄之年,他们家还在贾家住着;直到八十回,连贾兰都十三岁了,能跟着大人唱和了,薛家还住在贾家。
这些我们还可以解释为薛姨妈跟王夫人姐妹情深,愿意住得近些,亲热。但为薛蟠娶亲,还是在贾家,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哪有放着自家的房子不住,在亲戚家娶媳妇的?这也可以像夏金桂揣度的一样理解,为守着“好亲戚挟制着别人”。
薛蝌带着妹妹到京发嫁妹妹,投奔薛姨妈,也住在贾府薛姨妈处,睡在薛蟠书房,这就奇了。
既然薛家在京中有房,薛宝琴的婆家梅翰林家又放了外任,一时不可能离京,不管薛家是否已经分家,也该打扫一处房舍,至少让薛蝌去住,才是正理。哪有带着婆家侄儿侄女住在姐姐家的道理?
除非薛家在京的房子产权出了问题,或卖或押,才这么“死住着”。
二、薛家的真实现状和儿女婚事
薛家四个孩子,都到了适婚年龄。
最大的是薛蟠,脂批本第四回进贾府时十五岁,比宝钗大两岁,百二十回没有写具体年龄,只说他“老大无成”。
此时王熙凤不到二十岁,而王熙凤又叫他薛大哥,似乎有点矛盾。不过无论如何,指使豪奴打死人后大剌剌走人的家伙,不应该是小孩子。
到第七十九回,才给薛蟠说亲,乱了半年,今天张家,明天李家的。
最后定的这夏家的,在户部挂名行商,独生女儿,父亲早亡,我疑心这夏家也不过坐吃山空而已——无父无兄,即使有买卖,谁经营?不过被伙计骗而已——薛家有儿子,还被拐骗得日益消耗呢,何况寡妇孤女。
从夏金桂过门后的行为来看,薛家似乎也不是大富,不然金桂就是有十分泼辣,也得收敛一些,毕竟,那个时代的失婚妇女是没法立足的。
第二个就是宝钗。薛宝钗进京本为待选入宫,可通篇除了第七回薛姨妈送宫花稍微透露了一点消息——宝钗没选上,只得到十二支宫花外,薛家与皇家就再没有半点联系。
紧接着第八回薛宝钗就“小恙梨香院”了。宝玉去探望,宝姐姐就要看宝玉的玉;就念玉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字;就嗔着莺儿发呆,不去倒茶;莺儿就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要鉴赏,宝钗就解开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掏出项圈;宝玉就发现“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到真与我的是一对”。
我不怀疑这个项圈的吉谶是癞头和尚给的,我就疑心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送了宫花就拿出金锁来了呢?
容我不厚道的想:按宝钗“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要强性格,其实是看不上宝玉的,那两首《西江月》在宝钗看来就是写实——“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要强的宝钗没有进宫的机会了,马上启用宝玉这个备胎。可就这么个宝玉,薛家人废劲劳神制造舆论,内外夹攻,也是在贾家败落之后才与宝钗定亲的。
第三个是薛蝌。从薛姨妈的角度想“邢岫烟生的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所以“说与薛蝌为妻”。
贾家“人人一双富贵势利眼”,薛家也未必没有。难道薛姨妈成心给儿子找个搅家精,却给侄子娶个贤妻,只怕儿子“糟蹋人家女儿”不成?
无非是薛蝌的处境更艰难,只得娶一个“钗荆裙布”的女儿,即使她父母是酒糟透了的,不是还有个姑妈是贾府世袭的将军夫人吗?
我高度质疑为薛蝌求娶岫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邢夫人结亲,为女儿拉选票——虽然不是特别重要的票,有比没有强。
第四个是宝琴。宝琴生的美,又聪明活泼、年轻心热,简直是完美女孩的人设。
她也是唯一一个出场就定了亲的,未婚夫是梅翰林的儿子。薛蝌带宝琴上京,原是为发嫁宝琴。
这更奇了。
《金锁记》中曹七巧“告诉了老太太,说女大不中留,让老太太写信给彭家,叫他们早早把云妹妹娶过去罢。”三奶奶兰仙评价道:“女家说出这种话来,可不是自己打脸么?”大奶奶玳珍道:“姜家没面子,还是一时的事,云妹妹将来嫁了过去,叫人家怎么瞧得起她?她这一辈子还要做人呢!”
这段话告诉我们,老式的婚姻,女方一般是不会主动催婚的。况且薛小妹在大观园里年纪最小,别人都还没有说亲,为啥急着嫁宝琴?
可是薛家在没与梅家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千里迢迢,带着宝琴和她的所有东西进京聘嫁。
从四十九回到八十回,梅翰林家没有任何消息。
八十回以后,八十二回薛家婆子说忙着琴姑娘的事呢,九十回薛蝌又说“琴妹妹还没有出门子”,一百零八回又说:“琴姑娘为她公公死了,尚未满服,梅家尚未娶去。”
宝琴能与梅翰林之子订婚,说明薛家果然曾经大富,不然这个士农工商的歧视链顶端的梅翰林,干吗要给儿子定一个商人的女儿?
薛家忙着聘嫁,梅家迁延不娶,也正说明了薛家的衰败。
从日常琐事来看。袭人是宝玉的大丫鬟(晴雯的话: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呢),香菱是薛蟠明公正道、摆酒费事娶的妾,从家庭地位来讲,香菱要高得多。
可是香菱的石榴红裙弄脏了,就“恨骂不绝”,因为薛姨妈“嘴碎”,常说香菱们“不知过日子,只会糟蹋东西,不知惜福”;而袭人却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同款裙子送给香菱。
宝钗看到岫烟带的玉佩,教导她不可有富丽闲妆。
宝钗跟袭人说湘云家里不肯用针线上的人,衣服都是娘们自己动手做,常做到三更,意思是湘云的日子不好过。
其实,宝钗也是经常和妈妈打点针线,“夜里做活”,到三更才睡。薛家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可能比史家更甚。
三、金玉良缘的无可奈何
既然薛家并非大富,人人长一双富贵势利眼的贾家,难道为宝玉娶妻就改弦更张,“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吗?答案是:不。
宝玉的婚事也是个老大难。贾家只剩个架子,这是世人皆知的事。
冷子兴是个外人,在第二回演说荣国府时就说过,荣宁二府如今也萧索了,“外面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尽上来了。”
探春是个小姑娘,在抄检大观园时,也为家族的前途担忧流泪,她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家世萧索之外,宝玉风评也不好。
傅试家原有意把二十三岁的妹妹傅秋芳嫁入豪门,派婆子去探望生病的宝玉,正碰见玉钏伺候宝玉喝汤,宝玉烫了手,却问玉钏“烫了哪里了?疼不疼?”这就成了婆子的笑话儿:“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形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
连小厮都跟尤二姐说宝玉,也满是不屑,说他“不爱念书……成天家疯疯癫癫的,说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里头更糊涂。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每日又不习文,又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儿里闹。再者,也没个刚气儿。……”
就这样的一个宝玉,门第相当的谁看得上?门第低些的,贾家又看不上。所以,给宝玉提亲的不多。
第一次是端午贾家娘娘命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说是“论这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被贾母以“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为由拒绝。
然后在漫长的岁月(大概五年左右)里就没人给宝玉说亲了。
直到八十四回,清客相公王尔调给说南韶道张大老爷的女儿,是邢夫人老亲,邢夫人却说这家又吝克,女儿养得又娇,见不得大阵仗,要招赘上门女婿,没得辱没了宝玉。
清客相公都敢给宝玉说亲做上门女婿了,可见贾家已经到了几乎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所以,贾家似乎只有两个选项了——黛玉和宝钗。
宝玉心仪的是黛玉,黛玉的爹没了,贾家的富贵势利眼又看不上这个孤女了。
只有宝钗,虽然不再富,好歹体格不错,又有心机;薛家也没人给宝钗提亲。所以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姐儿俩,只好把两个孩子捏到一块,也是《西游记》里孙悟空所说的“一来医得眼好,二来照顾了郎中,正是凑四合六的买卖”。
太虚幻境的对联明说了,“假作真时真亦假”——薛家的大富由真到假,靠宝钗一个姑娘苦苦支撑;金玉良缘本来是假,宝玉落草时衔的玉原本就是青埂峰下的大石头幻化的嘛,假的玉怎配得上真的金?
金玉良缘,无论对宝玉还是宝钗,都是个悲剧。在他们生活的世界里,甚至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这样的悲剧累累皆是。
读罢红楼,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