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15
- 在线时间25480小时
-
- 发帖6965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4857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6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657
- 金币
- 14857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6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4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15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0-05-04)
—
在大多数悬疑犯罪类故事里,推理环节往往是最吸引人的。看着心细如尘的神探一步步抽丝剥茧地还原案件真相,观众不仅能被巧妙构思的情节震撼,还能跟着体会一把智商输出的快感。不过,网飞最近推出的一部系列剧,却将镜头伸向了另一个地方——《审讯室》。这部剧共分为英国、法国、西班牙和德国四个系列,每国三集,每集一个独立案件。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系列间的风格差异很明显,但剧情形式保持一致——全程聚焦警方和犯罪嫌疑人在审讯室中的对谈博弈。没错,没有回忆闪现也没有现场取证,案情只随着双方的对谈展开。在审讯室里,拼命自证无辜的嫌疑人和企图挖掘真相的警方,形成一种天然的对峙关系。而狭窄的密室环境、冰冷的监控设备和分秒必争的时间……都让这个密不透风的房间,变成心理博弈的绝佳舞台。为了隐瞒真相,嫌疑人有的狂飙演技、哭穷卖惨,有的不慌不忙、从容周旋,还有的干脆就全程缄默不言。对此,警探们也不落下风,使出了各种高能策略。比如德国篇的第一个案件,女警探上来就使出一招请君入瓮,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将嫌疑人穆勒请进了审讯室。穆勒是个小有成就的地产商人,目前和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柏林。女探长先是按照惯例,漫不经心地询问了他的基本信息:但在确认了案发时穆勒所处的地点后,她立马就通过一张照片,聊到了受害人克拉尔。原来,克拉尔是东德的一名水电工,上世纪90年代曾受雇于穆勒。但不知怎么的,在那之后他就人间蒸发了。随着两人的交谈,一段陈年往事被挖掘出来——当时,柏林墙刚刚倒塌,西德人穆勒跑到东德去炒房,趁机赚了一大笔。正是在这个时期,他认识了贫困潦倒的克拉尔,雇佣他来装修公寓。按照穆勒的回忆,在装修完成后,他和克拉尔就再无联系。他觉得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便要求离开,但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来这儿并不是协助破案,而是接受审讯——因为警方已经找到了克拉尔的遗骸,并怀疑穆勒就是凶手。几天前,建筑工人在施工时挖出一具骸骨,受害者约死于30年前。警方通过遗物信息,确认了这就是失踪多年的克拉尔,死亡时间正是给穆勒装修期间。在看到照片的瞬间,穆勒神情大变,并悄悄在桌子底下戴上了自己的婚戒。这个细节也没有逃脱警方的眼睛——因为玻璃窗的另一面就是监控室,那里的警探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嫌疑人的肢体语言。而穆勒的紧张和反常反应,似乎证实了他们的判断。那么,一个富有的地产商,当年为什么要杀害贫穷的水电工呢?剧集紧接着就揭晓了这个悬念——一名男警探带着“证据”闯入审讯室,开门见山地指控穆勒是深柜,当年追求克拉尔不成反遭勒索,随后杀害了对方。对于这一指控,穆勒当场否认,并搬出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男警探表示,警方早已到克拉尔的家乡调查取证,发现他的母亲死后有人为墓碑付了钱,还每年都过去献花。很显然,凶手对克拉尔怀有某种感情。也正是这种感情,导致他当年选择将克拉尔衣衫完整地“体面下葬”——那些衣物上留存的DNA信息,如今就成了可以将他定罪的证据。剧情讲到这里,似乎真相已经水落石出,只要穆勒认罪就可以结案了。但事情却远没有这么简单。监控室里的警探判断,穆勒应该并不是同性恋——他在听到这种推测时,瞬间的震惊反应不像是伪装。但同时,他的肢体语言又表明他对警方说了谎。那么,如果穆勒不是凶手,他又有什么好隐瞒的呢?就在审讯陷入僵局时,男警探通过几句闲聊,忽然悟出了案件的真相——原来,眼前的这个穆勒是假的,其实他才是克拉尔本人。当年,家境贫穷的克拉尔为了去西德上学,各种借债。可好不容易一切都打点好了,柏林墙却塌了,父亲也突然去世。他最终没能读上大学,而是留在东德,每天拼命打工还债。同时,时局的混乱也带来了大批投机商人。克拉尔正是因此,认识了和自己同龄、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的穆勒。他抱怨命运的不公,却又无能为力。而就在这时,穆勒突然病死在了公寓里。更巧的是,这个意外让克拉尔发现穆勒几乎举目无亲。于是,一个“狸猫换太子”的计划就这样在他心中成形……如果不是穆勒的遗骸重见天日,克拉尔或许一辈子都将以他的身份生活下去。那么,男警探又是怎么察觉到眼前这个穆勒是“假货”的呢?这是出于一种不无根据的直觉,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即便到了今天,大家也总能分清东德人和西德人。从这个案件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这部剧的亮点和风格。首先,它将场景限定在极简的审讯室内外,仅靠台词拼凑剧情,不仅节奏极快、气氛紧张,而且能够充分体现语言的技巧与魅力。其次,这种叙事模式使得审讯如同一场拼图游戏,警方的试错过程,使剧情具备了不断反转的可能。除了上面讲到的这集之外,德国篇的后两个案件,也非常引人入胜。在第二集中,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名门望族的“倒插门”女婿,因为家暴受到指控。但奇怪的是,一向爱女心切、对女婿有所不满的老丈人,这次居然专门雇了律师帮他脱罪。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第三集中,受审者是一个畏罪自尽的连环杀人犯的情妇。警方需要从她口中,拷问出受害者遗体的下落。但随着双方展开斡旋,警方才发现,当年的案情远非表面展现的那么简单……事实上,剧中几乎每个案件,到最后都会出现一个高能的反转。但这些反转情节既在人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它们不仅增添了戏剧性和悬疑性,更让人看到,在每一桩骇人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系列剧,这部《审讯室》还进行了细致的本土化和风格化处理,不同国家的故事能看出明显区别。首先,每个案件的背景都融入了一定的国家特征。比如德国篇的案件,涉及到了德国历史的遗留问题,法国篇讲到了2015年的巴黎巴塔克兰剧院枪击案,英国篇则关注到国内的儿童性犯罪、非法移民案等现实阴暗面。其次,不同系列的风格基调也有明显差异。比如德国篇最为严肃冷静,法国篇比较浪漫,每个案件到最后都和情感关系或两性伦理有关;而西班牙篇的三个案件,真相不是奇情就是狗血,就连审讯戏码都能反映出板鸭人民热情如火的性格特征……因此,这部剧可以看作网飞全球化战略的一种尝试——尝试如何将同一种剧情模式推行到不同国家,并且通过本土化的包装,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需求。与此同时,不同系列之间的故事内核又保持着高度统一。因为不论凶案发生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剧集真正关注的,就是案件背后暗流涌动的人性。正如剧中的一句台词所说:你以为人们在一起,是因为他们让彼此快乐,但实际上,有些人在一起恰恰是因为不幸。人与人的相识或许只是偶然,但在交往之中,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和羁绊。其中最极端的例子,或许就是凶杀。因此可以说,这部剧用极简的方式讲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审讯不仅仅是一个推理与博弈的过程,更是一个洞察人性的过程——只有发现了人们心中最为真实而隐秘的欲望,才能最终剥开迷雾、抵达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