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07
- 在线时间25329小时
-
- 发帖6945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1704
- 道行5638
- 原创801
- 奖券56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459
- 金币
- 11704
- 道行
- 5638
- 原创
- 801
- 奖券
- 56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32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07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0-04-29)
—
跟条姐一起来试想下。清晨,你出门上班;夜晚,你和朋友们聚会。你走过的每条大街,你逗留过的每处景致。你的欢笑,你的愤怒。你的恐惧...统统被藏在暗中的镜头记录下来。真实版《楚门的世界》?没那么简单。这次,电影又革了电影的命。它以极端的方式推倒藩篱,再重建藩篱。条姐说的,正是这部“人人喊打”,只得“流窜”网络的新片——《列夫·朗道:娜塔莎》。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柏林电影节格外冷清。对国内媒体来说,只有两位堪称真正的“明星”。一是靠美貌登上热搜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女二号。有一说一,女娃确实美另外那位,就是它。3年拍摄,6年剪辑;400位主演,近万名配角;实景还原占地12000平米的拍摄空间,8000小时的对白,翻译成320万个字的资料...如此疯狂的投入,让摄影师捧回柏林银熊的杰出艺术成就奖。可威名愈响,骂声愈盛。据说首映过程中,不少观众愤然离席。美娱媒体《THR》称其“氛围大于戏剧,概念无法掩盖电影本身的虚弱”。五位女性俄罗斯记者,更是联名给影展总监上书,公开质疑其艺术目的。图源澎湃思想市场柏林电影节结束后,《DAU》系列又因种种原因,无缘俄罗斯银幕。首部影片只得自斩8分钟,登陆网络。DAU官网页面在《DAU》的影像世界沉浸了8个小时后。条姐似乎对它更了解了一点。又或,更不了解了。01起高楼一切的故事,得从2006年开始。彼时彼刻,一位年仅31岁的俄罗斯鬼才导演刚靠处女作赢得了广泛好评。他在鹿特丹电影艺术中心宣布,即将启动一部根据前苏联物理学家生平改编的名人传记电影。原本,只是“普通而复杂的艺术片”。他却在开机前一周停下了脚步。既然“做梦”,何不做大点?于是,他推倒此前所有构想,重头来过。他选择乌克兰东部哈尔科夫(即苏联时代乌克兰首都)郊区的废弃水电厂,打算以实物等比大小建造一座前苏联城镇。场地设计图纸这个想法刚问世,就引发巨大的关注。欧洲各地,都对复原苏联景观报以极大的兴趣。德、法、乌、俄多家公司协会联手投资...可还是挡不住导演烧钱的速度。终于。有位神秘富豪出于对导演的崇拜,自掏腰包上千万,且不过问拍摄进程,不要求挂名或回报——这所异想天开般的机构,才落地生根。金主爸爸谢尔盖·阿多涅夫,试问谁不羡慕这样的知己情?要问效果如何?先不多说,咱们来看看图。从大到小。建筑风格、道具组合、服饰造型...它不仅实现了分子级别的模型复刻,更像凭空搭建了一个微观的社会。机构外观硬件设施齐备,接下来就是演员——说是“演员”,也非演员。来到这里的人,都经过严格的筛选。他们是国际驰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行为艺术家、祭司萨满;还有清洁工、新纳粹分子、以及罪犯。在DAU机构里,分别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没有报酬,若是在语言或行为中暴露了不属于那个年代的特征,还要罚钱。就这样,以“真人秀”的形式在其中生活3年。用3年时间,还原30年的社会变迁。而后,这个举世瞩目的项目几近销声匿迹。直到去年,DAU在巴黎举办了一场覆盖2个剧院规模的展览。外界的人,才得以观之鳞角。进入展厅大门的许可,不是门票,而是定制护照。通行时间分为6小时、24小时,和无限期。想获得后两种,需经过专门的心理测试。甚至通行其间,还需持有内部流通的货币。那么,没机会身临其境的人,该以怎样的窗口去认知?《DAU》以它制定好的发片逻辑告诉我们:用一个普通人的日常做开场,再合适不过了。02宴宾客娜塔莎是一名餐厅服务生。她的工作,就是端端盘子,分发食物,为席间天南海北大谈特谈的食客斟满酒杯。有人从事科研,有人手握重权...研究院在白天运转,获得的成果与荣耀都与她无关。她所拥有的,只有夜晚。能够坐下来,为自己倒上一杯。和同事奥利雅诉诉衷肠,聊聊不称心的爱人,聊聊平淡且孤独的生活。时而也会喝高。相互撕扯着、咒骂着,活像两头红了眼睛的小兽。但奥利雅之于娜塔莎,还是社交圈中仅剩不多的存在。DAU的世界正是如此。彼此交叠,却又彼此疏离。似乎从未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人。除了讨论宏大的抽象主题,就是彻夜的狂欢趴体。而就在奥利雅家举办的一场派对中,娜塔莎迎来命运的转折。她遇到前来交流先进经验的法国科学家卢克。说也奇怪。娜塔莎与卢克语言不通,想要交流,必须得靠半吊子英文水平的奥利雅在旁陪同翻译。可这,一点不妨碍俩人关系迅速升温。初次见面,足以干柴烈火。事后。还悠闲地泡在浴缸里,和姐妹回顾余味。前90分钟,它用极度私密的影像带你走进娜塔莎的生命。庸碌无为,顾影自怜。你逐渐开始和她建立共情,因为哪怕是在这样一个密闭空间内,你还是能感到现代都市人身上的残影。之后的40分钟,黑云压顶。娜塔莎被关进逼仄的审讯室里,面对着连串拷问。稍有反抗的意识流露,迎头就是一记耳光。相信条姐,相比后面的审讯手段,耳光只能算作“洒洒水”。电影里看到这段的朋友,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娜塔莎遭受的迫害,不仅是对其身体的折磨,更是对人格的践踏。不得不就范后,她还要在纸面上写下对卢克的诬陷。更有甚者。在受刑后披上衣服的娜塔莎,得到侥幸的体面。居然对施暴者产生了畸变的依赖感。正是这一幕,成为全世界哗然的焦点。整个DAU系列没有角色,只有人物——所有人都带着自己真名进入其中。而这个世界,也以真实的形态折射回人物身上。娜塔莎本人,此前曾是风俗产业(你懂)工作者。而审讯她的军官本人,曾服役于哈尔科夫监狱在西伯利亚设立的拘押所,授衔中校。银幕上曾经发生过的暴行,从某种意义上都真实发生过。难怪《综艺》献上这样的评价:当娜塔莎被她所服务的科学家和军官交替诱惑和虐待时,她在屏幕上呈现的苦难感觉是如此真实,剥离了传统戏剧的表演感。 这份真实令人不安。 影像缓缓定格。可场外的舆论风暴,这才刚刚开始。03楼塌了?是猎奇,是癫狂,还是极致?说到这里,似乎很难给DAU一个纯粹的评价。事实上,这个项目生就反骨。还记不记得那位总领全系列的主角,列夫·朗道?他是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参与过前苏联核武研发,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曾和爱因斯坦叫板,又因公开反对政府独裁而入狱。但最有争议的,还在于其对“黄赌毒”问题上的看法。他始终认为,婚姻不该阻碍男女关系的探讨。上报的列夫·朗道接着是编剧。据悉,原先定下的编剧是俄国作家索罗金。他的代表作《蓝油脂》,至今还被列为对俄罗斯社会危害最大的三部书之一。索罗金做客电视台节目最后,是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他出身艺术世家,父亲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也是导演。可出道拍摄的第一部动画短片,就被前苏联审查机构禁止放映。《玻璃琴》剧照,确实挺先锋回到伊利亚身上。他15岁时苏联解体,现在还觉得自己是“精神苏联人”。入境英国时,在“国籍”一栏填写的就是苏联。看到没?从灵感,到构想,再到执行,每一步都深深地打下反叛的烙印。拍摄过程中,他们不用打光,连摄影机都用黑布遮盖。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大街上四处游荡,四处记录。条姐上面提到。外人看DAU,是团迷雾。在里面生活过的人看DAU,是面镜子。他们挑战电影,已经是“完成时”。而电影对他们的影响,恐怕还处于“进行时”。片中扮演列夫·朗道的俄罗斯指挥家Teodor Currentzis回忆这段经历:关键是如何既做你自己,又不做同一时刻的你。 那是处在心知肚明的状态中,这就只是一个游戏而已,要用真实的人格和性情去玩儿这个游戏,不然它就不会起任何作用。 他表示,有的人在整个项目结束后,真的愿意停留在DAU时空里。在柏林首映的记者会上,女主角娜塔莎谈笑风生的状态,似乎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娜塔莎与奥利雅合照导演曾解释到,虽然片中人物的苦难都曾发生过,且无法预料,但每个人都有随时叫停的权力。即便这样,还是免不了发自内部的指控。一位DAU制片人直言导演就是个疯子。第二部《退变》中出场的美国艺术家,因险些被侵犯而罹患创后应激反应。甚至在发片期间,乌克兰检察院也开始对片中涉及“虐待儿童”的情节进行调查。据悉,参与实验的婴儿或患有“唐氏综合征”电影的形式该当如何?再进一步,艺术的边界踩在哪里?条姐想把话筒交给在座的各位。评论区,留下你们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