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江入湘之地的渌埠头,每年端午节前总要举行盛大的升河仪式。今年永州文艺家协会和东安作家协会应紫溪市镇之邀到该镇举行采风暨端午诗会活动,见证了升河这种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仪式。
升河是紫溪渌埠头这一带老百姓对龙舟下水的专用词。在紫溪市镇政府举行端午诗会的时候,镇党委书记唐琼艳就告诫我们:到渌埠头的时候,龙舟下水一定要说成升河,切忌不要说成龙舟下河或者龙舟下水,不然老百姓听了会不高兴的。
升河仪式定于下午两点中开始。通往渌埠头的公路两边挂满了祝贺的红色横幅,大街小巷停满了来自四面发放的大小车辆,连卫生院的空坪隙地都没有了停车位。街上人来人往。据说,村里得到乡村贤良的支持,安排了一个盛大的就餐仪式。升河时间还没有到,人们陆续来到了渌埠头客运码头两边的河岸上,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奶着孩子,有的端着饭碗翘着二郎腿悠然地进餐。他们在等待着升河仪式的开始。
对面伍家湾码头也是人山人海。树影下的那些横幅标语迎风招展,那些性急的人开始点燃纸钱,零星地燃放噼里啪啦的鞭炮,青烟在翠绿的香樟树上袅成淡淡的云朵,泊在码头边的龙船,已经有人在中心竖起彩旗,水手们各就各位,龙船即将升河。
随着“啪!啪!”的地炮声响起,一辆装甲车摸样的车子开进码头附近的舞台边,鸣炮造势。村民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水手们陆续将反过来的龙船扛起,从老街那边费力地走来。挨近水面的时候,大家随着指挥者的口令将龙船翻正,然后缓缓地推进河里,再上船扎旗杆、安大鼓、装龙头、接龙尾,水手们着统一的服装。接着,后面又抬来了一艘龙船……
渡船也在游弋,渡着两岸的过往行人。
渌埠头是千里湘江自广西海阳山通过漓湘分派进入湖南的第一个水运码头,包括盐码头和客运码头。铁路和公路修通以前,这里是物资集散地。南来北往的货物通过这里从广西转运到湖南各地,经商贸易的客商从京城到北越,或从北越到京城,都要经过此地。他们往往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滞留于此,不忍离去,留下诗词歌赋和传说。譬如解缙、徐霞客他们均在这里留下墨宝。
因为这里的沉香寺“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这里的兵书匣“百尺苍崖吼石麟,兵书匣在楚江滨”,这里的香潭绿水乃潇湘十景之一,“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这里的龙舟竞渡历史悠久、文脉喷张,有一句话“敲锣打鼓扒龙船”说的就是龙舟竞渡。
一般来说,在渌埠头这个地方每只龙船上面载27个人,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人掌舵、24人划桨。掌舵的把握方向,打鼓的确定节奏,敲锣的统一用力指令,划桨的听从指挥,步调一致。打的是组合拳,唱的是同台戏。
就是这条河流,千百年来,舟楫往来,货畅其流,生生死死,总是不断上演着不灭的龙舟竞渡文化。它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敢为人先。朱洪音生于斯,长于斯,徐霞客流连于斯,解缙“山中美酒置千斛,待我归来寻旧盟”,莫不深受这龙舟竞渡文化的熏陶。
两点钟到了,渌埠头、百花、大弄村和对面伍家湾、胡竹的船下到河里开始了隆重的升河仪式。河岸上鞭炮齐鸣,观人如潮;河中心4船涌动,飞奔若箭。船上锣鼓喧天,烟花入云,船员挥浆划船,蛟龙出海。如果说湘江第一湾是一支巨大的琵琶的话,这船就是琵琶上的弦,船员就是琵琶女的纤纤玉手,正在弹一曲天籁之音。
按照习俗,升河之后船员们需要到上游的斗牛岭和悬崖上的沉香寺去祭拜神灵,保佑大家在端午节那天旗开得胜,竞渡平安。因为当地老百姓说,有一年龙舟升河后,被划到湖南与广西交界处的斗牛岭,这里是河神的居住之所,河面上锣鼓喧天,闹得河神不得安宁,河神大怒,掀起一个大漩涡,龙舟船覆人淹,沉入江底。从此下游的大弄村、胡竹村、渌埠头村、伍家湾村、百花村的龙船,每年要到上游调元村的斗牛岭下祭祀,祈祷一方平安。今年大家创新祭拜方式,将龙船驶到悬崖下面释放五彩烟花,用现代科技替代过去的祭祀,上通天庭、下接地府,祈求神灵保佑竞渡平安。
这时的天空十分湛蓝,艳阳高照。你瞧那烟花升空,袅袅婷婷,淡如游丝,五彩斑斓。你听那鼓声点点,锣声阵阵,船如飞一般在水上飘过,你看那两岸人群个个如醉如痴,把欢乐洒满了满江满河。
河这岸看不够,我们又乘渡船到河对岸去欣赏,一直想让升河定格在记忆里。
据说,升河仪式后的五月端午节,除了调元村只邀请下游各村到斗牛岭祭祀设宴招待水手和亲朋戚友不参加比赛外,下游沿岸各村均派船参加龙舟竞渡,在这一条长河里,击鼓鸣炮,挥桨相竟,使一泓沉静的河水变得浪花飞溅,喜气洋洋。沿河两岸那些当年得子的人家,还将担“抬盒”在各临时码头等着龙船靠岸,向船上水手们馈赠香烟、肉粽、糖果等食物,希望自己的小孩将来在这条河水里长大,仰仗众人的关照帮助。
到那一天这里将是一个更加欢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