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4-11-22
- 在线时间10678小时
-
- 发帖11427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5398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36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78
- 金币
- 35398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36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6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1-22
|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2-07-05)
—
12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医患体验高峰论坛上,首届中国威克利-伍连德奖揭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医生谭文斐的“给父亲的一封信”脱颖而出。《柳叶刀》官网用中文刊登了信件全文。 “向伟大的医生致敬,感谢两代人的坚守。”“感谢您选择成为医生,感谢您的父亲,受到误解和伤害仍让您行医。”……连日来,这封饱含深情的隔空家书在网络上被网民广泛关注。 29日,记者联系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一步了解了谭文斐从看到父亲因不能释怀的手术内疚一生、自己曾想放弃从医,到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科医生的心路历程。 “不能释怀的回忆” 谭文斐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麻醉科医生,但他一生有两次无法释怀的手术。“每次提到那次手术,总能看到父亲黯然神伤。而另一次手术,更是让他拟好的副院长任命件被收回,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谭文斐说。 “1974年7月8日,您作为术者完成的胃大部切除手术 ,患者没有完全清醒,误吸窒息死亡。” “1993年1月16日,您作为术者完成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麻醉拔管时呛咳,血压急剧上升,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患者死在手术台上。” 信里短短几行字,却写出了老父亲一生的遗憾。这两件事让谭文斐“暗下决心,1994年高考,坚决不报医学院”。 “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谭文斐最终还是走上了行医的道路,他在信中写道:“谁也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父亲去世后,家境也发生变化,经济来源等各方面都紧张起 来,我也觉得自己需要真正成长起来了,便尊重父亲的想法,开始从事麻醉医生这一职业。”谭文斐说。 2002年谭文斐考取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008年5月9日,他遇到了一次有着“麻醉医生职业生涯中最不愿意面对的尴尬境地”的手术。 “麻醉诱导后,患者通气困难,脉搏氧饱和度报警的声音由高亢变为低沉,患者的面容由苍白变为青紫,气道压力持续走高,我遇到了麻醉医生职业生涯中最不愿意面对的尴尬境地 :患者无法插管,无法通气!眼见心率走低,马上心跳骤停,三个麻醉医生已经启动紧急预案 ,准 备环甲膜切开通气;我仔细检查了一遍麻醉机,发现是通气螺纹管路的问题,改为呼吸球辅助通气后,患者转危为安。” 手术结束后,谭文斐哭了。同事看到后安慰他,不是成功了吗,怎么哭了?他答,没事,想我爸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多年从事医疗工作,谭文斐经历了无数疑难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一直未曾忘却当年影响父亲一生的两次手术,他曾在无数个日夜反复思考当年的情况,为父辈当时面临的医疗技术局限和困境感到遗憾。 “我可以回到1974年,仔细研究那个胃大部切除患者的病历。虽然您一直强调是返流误吸造成患者死亡,但是从麻醉医生的专业角度,我更怀疑是硬膜外麻醉复合过量的镇静药物造成的患者呼吸抑制,因为1974年县医院里能实施全麻的麻醉医生还是很少的 。” “我还可以回到1993年,当然要带上现在才有的强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掌握好药物剂量,患者带着气管导管可以睁眼睛,握手,而没有呛咳。可能事情就会缓和,看不到您做医生受到的委屈和自责,我可能会欣然报考医学院,因为麻醉技术的进步,会冰释很多我们父子隔阂 。” 可惜,没有如果。医者不是神仙,医治并非万能。医疗技术也是一步一步发展的。 “在职业舞台上熠熠闪光” 很多网民读了谭文斐的信留言感叹,其中不乏一些学医的网民。“一直犹豫要不要学医 ,读了前辈这封信下了决心 。”“学医虽难,但我们有信念。”“敬佩!愿所有医生越来越好。” “外科医生离不开麻醉医生,麻醉工作风险高,没人愿意从事,你是我的儿子,我希望你能勇挑重担。”21年前,父亲弥留之际对他留下殷殷嘱托。21年后,他成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更是一名优秀的麻醉科医生。 “1977年,您下乡到毕节大方县双山区医院做外科医生,每天做完手术,夕阳西下,术后康复的患者陪您在河边聊天喝茶;2016年,我主动申请援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民风淳朴,每天手术麻醉结束,我都会到小河边走走,想象着您1977年的样子,耳边是您的教诲,做医生,要解除疾病,造福患者。” 谭文斐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他沿着父亲的足迹,在医学领域不断攀登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