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曾经参加过一个朋友的聚会,在里面遇到了一个优雅美丽的女人。交谈过程十分愉快,直到我说了一句:“你一定有个很幸福的家庭吧。”她的目光中突然露出无奈与悲伤,然后叹了口气,默默地走开了。
后来朋友说,她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还因为现实原因,和喜欢的人被迫分开了,至今未婚。原来与人相处,最大的忌讳就是交浅言深。
我们都知道,酒太过浓烈则易使人头昏,太过浅薄容易流于无味;唯有经过多年发酵,才温醇可口,芳香扑鼻。同样,恰到好处的关系,才能让人如沐春风。好的关系,其实都注意把握“分寸感”。
苏轼在久历官场风波之后,感叹了一句:“交浅言深,君子所戒。”如果一见面,就打探隐私问题,触及对方的底线,相谈再欢也会让对方望而却步;如果不了解情况就出言刺痛对方,朋友之间也会逐渐疏远。
如何避免“踩雷”?
不要探问对方的隐私问题,如财务状况、婚姻关系等。
当双方喜好不同时,不要试图说服对方。尤其是关于习惯、信仰方面的问题。如果是提建议,则谨记:你的目的是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轨道,而不是贬低对方。
换位思考,避免无谓的争执。懂得把握分寸,才能分清楚边界在哪里。
与人交往,先看气场
什么叫“气场”?气场是人散发出来的隐形能量,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做不做得成朋友,其实也看彼此的气场是否相合。三观不同,不必为友。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在担任侍中的时候,刘肇曾经有求于他,送了他十丈价格昂贵的上等布料。他知道刘肇是为了贿赂自己,写了一封感谢信,同时将布料退还,没有接受。之后刘肇果然东窗事发,被捕入狱。拥有好的气场,常常收获好人缘。
相反,有的人格局狭隘,目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甚至看到身边的人越过越好,就心生嫉妒,怨天尤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始终是以心换心。因此,交往也要看对象,当一个人给你带来的痛苦大于快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是否应该结束这段关系。
面对自私自利的人,既然无法战胜他们狭隘的本质,那便敬而远之。能与气场相合、值得深交的人走到一起,也是赏心乐事。
相处之道,无关讨好
相处,与讨好无关。有对父子带着一头驴进城。刚开始,儿子骑着驴,父亲牵着驴走。路上遇到一个老头子。老头子摇头感叹:“让老父亲辛苦赶路,自己却骑着驴优哉游哉,真是世风日下。”于是儿子赶紧下来,让父亲骑驴,自己走路。后来,他们遇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惊讶道:“你这个狠心的父亲!自己骑着驴,却让孩子走路。”父子俩听了,决定一起骑驴进城。没过多久,他们又碰到一群中年妇人,她们看见,纷纷指责:“你们怎么忍心让这头可怜的驴承受你们两个人的重量呢!”父子没招了,只好谁也不骑,牵着驴走。走到城门的时候,守卫哈哈大笑:“你们真蠢!放着驴不骑,自己走路!”这下,父子俩傻眼了,不知道怎么安置自己才好。
事实上,他们所遇到的,也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话。“你的品位也太差了吧!这种颜色的口红谁会喜欢啊!”“你这衣服是地摊货吧,怎么总喜欢捡便宜。”“你怎么吃榴莲?臭死了。”
当自己的喜好被人挑剔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么糟糕,甚至不知如何是好,以至于为了迎合他人而带着虚伪的面具。活得憋屈,实在憋屈,并且可能会一直憋屈下去。
可是想想,相处一定要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吗?不是的!真正的相处,是互相照顾,彼此珍惜。作家苏岑有一句话深入我心:“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曲意逢迎或许能让大家表面一团和气,当这些假象化为泡沫之后,人才会开始重视自己,然后瞬间豁然开朗:原来,人最大的解脱,是不依赖别人的目光。少花一点时间说服自私的人,多花一点时间珍惜那些珍惜你的人。不为难自己,也不为难别人。
周国平说:“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有分寸不是虚伪,而是一种不偏不倚的生活态度,一种恰到好处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