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4阅读
  • 1回复

[猎奇]大化何以成为广西最年轻的县?[5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29
金币
8854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3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 本帖被 wuzhensong10 执行加亮操作(2019-12-28) —



▲ 红水河上依次排开的十座大坝让昔日怒涛奔流的红色河水化为今日的安澜碧波。 红水河,喀斯特孕育出了怎样的瑶乡大化?广西最年轻的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大化县)。
▲ 大化县全景,红水河穿城而过流向远方。 红水河缔造了属于桂西北土地的文明,哺育了沿岸的各个民族。水从山中过,山在水中游,沿河两岸奇峰挺拔,拥有着全世界最密集的喀斯特峰丛。▲ 板兰峡谷,目前的水位线是曾经河谷中的半山腰。 峰丛林立,基座相连。“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人无三分银”是对生存其间壮瑶人民的真实写照。改变发生在1988年,千峰万弄间的壮瑶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1红水河,大石山。红水河,大化人并不温柔的母亲河。奔腾的河水穿山凿崖,自云贵高原马雄山俯冲而下,其流域范围内是我国南方富有特色的红壤区,广泛分布着红褐色的土壤。一年四季,红水河的红褐色或浓或淡,川流不息。▲ 由于水电站的建设,今日红水河已难觅往日狰狞。 早在150万年前,元谋人、马坝人汲取着红水河的养分;数万年前,干淹人、甘怀岩人、麒麟山人谛听着红水河的涛声起舞;今天,壮、汉、苗、瑶、侗、水、布依等十余个民族与河共生。▲ 南盘江穿越桂西北的崇山峻岭,到达贵州望谟县与北盘江汇合后,才被正式冠以红水河的名字。 制图/Paprika▲ 乘骑士变形羽人纹铜鼓,东汉(公元25年~220年)。位于广西桂西北红水河流域的大化县,依然保留了铜鼓文化习俗。因为青蛙图腾的崇拜,在鼓面上经常可以见到青蛙的形象。摄影/壹米网线但这条母亲河的面目却时时显露狰狞,滚滚的河水曾让两岸居民饱尝着生存的苦难与艰辛。一位曾经与红水河相依为命的乡土文人,站在高耸的河岸上吟咏:山川岁秀丽,民生却凋敝;茅屋成山寨,山路多羊肠;县城一条街,乡镇几间屋。▲ 昔日泥土路已变为硬化路面,不变的是依地势而上的蜿蜒曲折。摄影/陈兴福▲ 不知这种山路风物君的读者们有没有胆量开上一开。 摄影/黄格由于流经高原和喀斯特地貌,红水河山高谷深,两岸层峦叠嶂,悬崖峭壁连绵不绝。河道中更是狭窄曲折,怪石交错,滩险浪凶,绝大多数河段无法通航。流淌在河槽里的滔滔红水,由于不能饮用和灌溉,成为人们眼中肆意咆哮的祸水。在桂西北,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红水河,红水河,渴死你,没得说。”▲ 大化水电站,红水河上的第一座水电站。大化人就生活在红水河沿岸的大石山区中。大石山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在中国西南广泛分布,但以北回归线上高温多雨的广西发育最典型。广西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北红水河区域溶峰高大密集,以峰丛洼地为主,代表性景观是天坑、溶洞等负地形;东部溶峰矮小分散,多属峰林谷地和平原,代表性景观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桂林山水。▲ 湖畔人家。广西西部喀斯特最典型的一处就在大化,大化西北部的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有着全世界最茂密、最精彩的峰丛洼地。▲ 广西23万多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中,喀斯特土地面积达到8万多平方公里,占据了三分之一还多。大化就处在桂西北喀斯特核心区中。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壳运动等原因,大化形成了以峰丛为主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峰丛中间一般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封闭洼地。这种峰丛与洼地的组合,构成了七百弄峰丛洼地地貌。▲ 530米深,拥有1418级台阶的天下第一弄。在七百弄乡251平方公里土地上,矗立着5000余座山峰。按民间的说法,是上天随意摆放了5000多个三角粽,粽子之间狭窄的缝隙就变成了700多个弄。▲ 喀斯特峰丛中的山地,相对高度并不出众,但爬起来可不轻松~ 大化七百弄是世界上喀斯特高峰丛、深洼地特点最典型、保留最完整、峰丛分布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当地人自嘲说,这是一个被魔鬼诅咒的地方。石头下面没有矿,山上是些面黄肌瘦的杂草,没有河流,有雨也留不住雨水,雨水还会冲刷走那一层单薄的泥土。唯有最坚韧的人才能在这里生存。2与山共生,与石头共舞大化全县辖区面积2716.31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0.1%,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大化七百弄考察后认为:七百弄一带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登上弄耳山,你能数清图中有多少座山峰么?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局部地区不足0.3亩,土地大多都是从石头缝里开掘出的东一块西一块的望天地。 山间望天地,本地人称为弄,弄很小,小到不能用“平地”这个词。 本地老笑话说,一位农伯带30株玉米到弄里,就把弄种满了。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在石头缝间抠土地种庄稼,而且只能种玉米,一年有四个月处于断粮期,所以大石山区曾经是贫困的代名词。▲ 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在以前的七百弄绝对是大户人家。 节约每一寸土地是山民们的信条,七百弄的民居常采用改良版干栏建筑。民居常常只借一块空地修好房门与院落,住房则向悬崖伸出,完全靠水泥或竹木支撑在山体之上。为求生存,本地人砌墙保土,种植庄稼。甚至创造出了弄间龙卷地,以同心圆式的砌石护土,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资源。在七百弄,甚至有只种着一株玉米的“碗地”,村民伺候那一株株如同独苗般的玉米,仿佛是从事一项奇特的“盆景”艺术创作。▲ 山间龙卷地,据说修成龙卷形一是为了砌墙保土,二是为了便于农业机械耕作。 摄影/陆秀廷大石山区的环境是如此恶劣,但对于历史上饱受欺侮、颠沛流离的布努瑶人来说,石山之间就是他们的避难所,是他们向山而生的家园。3密洛陀的子孙在七百弄大山中生活着瑶、汉、壮等少数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在古代有“入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深”之称的布努瑶人。▲ 生活在大化的布努瑶人。 在传说中,他们是密洛陀女神的后代,先祖九个公(密洛陀女神创造了瑶族最早的九个兄弟,老大就是蚩尤)本在黄河中下游的“洛立”安居乐业,却因种种原因与炎帝、黄帝在涿鹿、阪泉连番大战,最终被黄帝的军队赶出了洛立。他们出逃过程中,先去到甘肃天无鸟飞的沙漠,又转到金陵,从金陵西迁,经洞庭湖到贵州才算安定下来。在贵州的这支布努瑶最终在宋明之际迁到大化一带定居。▲ 山中的布努瑶人热情好客,会为来宾唱起瑶家迎宾曲。布努瑶的传说记录着现实的情感。作为广西地区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土著民族,历史上壮人与汉人一道占据了最为优质的平原与山间弄地,社会经济发达,而后来迁入的瑶人只能在深山老林中垦荒生存。瑶族不但被蔑称为“猺”,每年还要向壮族土司上缴一半的收成作为地租。▲ 布努瑶人在出售手工织物。 大石山区中的布努瑶人直到解放时,还有些过着刀耕火种、洞穴而居的生活。因此布努瑶传统服饰并不是人们想象中西南少数民族的五彩斑斓,而是以黑、青等色为主,只在边沿绣有花布装饰。据记载由于布努瑶人不善裁剪,明清时新来的汉族移民甚至可以用一件半新半旧的衣物从瑶人手中换得一片弄地。▲ 布努瑶少女的节日盛装。 艰苦的环境,挡不住瑶人对美的追求。本地人说,瑶人之美美在头上。布努瑶衣着简朴、习惯赤脚,唯独对头的打扮极为看中。山林生活让布努瑶养成了包头的习惯。布努瑶不论男女都要包头,冬夏不除。布努瑶女人的头上更是银光闪闪,常见的有头簪、头钗、耳环、项圈、银链、银锥、银牌等,此外还有身上带的手镯、戒指、银树、银扣,抽烟用的银烟盒、银烟斗等。▲ 大化小学生穿上民族校服第一天。 当布努瑶女子穿满银饰,不用怀疑,一定是瑶族的春节——祝著节到了。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的祝著节,是布努瑶纪念始祖密洛陀女神的日子,也是布努瑶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在有瑶年之称的在这一天,布努瑶唱山歌、打铜鼓、斗鸟、射弩、打陀螺、喝笑酒庆祝节日,抛却一切尘世间的烦恼。▲ 挑战一下竹竿舞。▲ 江南瑶族佤钵节篝火晚会。除了杀猪宰羊大摆宴席,祝著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跳铜鼓舞。 山间空地上,四面铜鼓摆成外八字形,旁边放一皮鼓。 4名鼓手由慢到快敲击铜鼓,边打边跳,另一人在旁同声敲打皮鼓伴奏,其余男女舞者手拿铃圈,尽情欢跳。 唢呐手列队吹奏为击鼓助兴,唱师则在旁唱祭祖歌赞颂始祖密洛陀的创业功德。 曲到高潮,击鼓者鼓点愈加频密,直到有人跟不上节奏认输,胜者狂呼“呼也——呼也——”一场铜鼓舞才算告一段落。▲ 来一口瑶家的红薯酒~歌舞欢娱之后,傍晚时分,各家摆设酒席围桌畅饮,瑶族专属的曲艺节目——笑酒也就要登台亮相了。▲ 哈哈哈哈哈~吨吨吨吨吨~ 笑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互捧,双方互相称赞;第二阶段是共同评论时事与乡土轶事;最为精彩的则是第三阶段,双方要善意地批评对方,展开撕逼大战,批评既要尖锐犀利又需点到为止,相互砸挂正是笑酒最大魅力所在。▲ 大化县达吽小镇“高山流水”祝酒歌。▲ 风物之旅小分队与瑶族铜鼓舞者合影。 节日的欢愉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生活的变革却还要依靠新的力量。4转折在1988多少年来,千回百转的红水河像一道无情的深渊,隔断了河畔村寨之间的联络。各族人民在红水河两岸的大石山区中艰难求生,山高路远、交通闭塞。▲ 红水河大桥连通两岸。 但在共和国的建设者眼中,红水河奔流的怒涛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为利用红水河自云贵高原奔腾而下的巨大势能,一个改天换地的构想诞生了——改造红水河,在河上梯级建设十座水电站。▲ 岩滩水电站,红水河10级开发中的第五级,电力输送给了广西、广东与香港。 1973年,红水河上第一座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在当时的都安县大化人民公社动工建设。一时间,全广西十多万建设者聚集于此,经过13年奋斗,1986年,大化水电站竣工。▲ 大化水电站的横空出世永远改变了大化镇的面貌。 随着一道大坝将河水拦腰截断,狂野的红色暴龙被降服了,千百年来桀骜不驯的红水变得名不副实。因为泥沙的沉淀,一河红水到下游已变成了清流。昔日的滚滚波涛在发电机组转化下,变成电力输送到两广大地上的千家万户之中。▲ 大化水电站晚上为什么这么亮?因为趁电~ 但同样是因为大坝蓄水的缘故,红水河的原貌被改变了,一些村庄被淹没了,原先在河谷里生活的人们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土地。鉴于大化水电站和即将建成的岩滩水电站一站跨两县(分别为都安、马山与都安、巴马),库区淹没大片农田与房屋。 1988年,国务院决定在三县交界之处设立新的县级行政区——大化瑶族自治县。▲ 红水河两岸都安、巴马、马山各县的边边角角凑成了新生的大化瑶族自治县。 新生的大化县一方面拥有当时广西少有的两座大型水电站,另一方面却也因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极度贫困集中连片,名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广西极度贫困县。大化人开始了对水与土的追求。5水与土的梦想30年前,大石山区每个聚落都会挖一个拦截雨水的泥塘,下雨时村民赶着所有的牛在泥塘里转圈,踩实塘底,以免渗漏。就是这些浑浊不堪的泥塘水,也被当地人视若珍宝,因为喝光了这点泥塘水就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喝。▲ 当地人为了储水所建的水柜,鸟瞰下去仿佛一个个导弹发射井。而在今天,鸟瞰大化的大石山区,成千上万个圆形水柜成为了最为独特的人间奇观,这些都是政府补贴建成的家庭水柜。工程开始于20多年前,政府补贴为每家建成1-3座容水60立方米的家庭水柜,另外每个屯还有一座两三百平米的大型公共水柜。▲ 正在建设中的水柜。喀斯特峰丛间,家庭水柜往往三五成群,高低错落,环绕着洼地里的村庄;还有地头水柜,零星散落在野地,那是用于灌溉田地的。大化有多少水柜?恐怕谁也说不清,但仅近些年建成的水柜就有家庭水柜7855座、集中供水307处。2020年前,大化还将建设家庭水柜建设6778座,这一数字占到了广西全区的30%以上。▲ 七百弄乡戈从村正在建设水柜。水可以存,土却无处寻,没地种庄稼,大化人就另辟蹊径,发展特色养殖业与林果业。大化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难以饲养大牲畜,养殖以羊、鸡为主。▲ 出发去觅食的七百弄羊。原产于大化大石山区的七百弄羊是山地瑶家在喀斯特地貌艰苦自然条件下培育而成的特色山羊品种,七百弄羊羊肉质细嫩而有弹性,风味独特。大化独有的七百弄鸡血统则更为“高贵”。布努瑶人创世神话《密洛陀古歌》中传说,有一种鸡,公鸡吃了沾有太阳血的午饭,母鸡吃了沾有月亮血的午饭,从而形成公鸡金黄雪花、母鸡麻羽雪花的毛色。▲ 抓到一只七百弄“神鸡”。喀斯特地貌峰丛林立、耕地分散,当地瑶家早起外出耕地往往要日落归家,加之粮食产量有限,人都难以果腹,所以对七百弄鸡采取“浪养”的方式。早起就放七百弄鸡出门自行觅食,吃多吃少全凭自己努力,只有个别时候才会在晚间投喂少许玉米。因此造就了七百弄鸡不占地、不占粮的优良特性。▲ 天天在这种场地活动,让七百弄鸡练就了一副好(吃的)体魄。游荡在千峰万弄之间讨生活,使得七百弄鸡肌肉结实、肉质细嫩、富含风味物质。生前爱好运动、不人工暴饮暴食,使得七百弄鸡普遍身材苗条,体重一般就在3、4斤重。“浪养”的七百弄鸡拥有城市社畜难以企及的生长环境。它们呼吸着长寿之乡的清新空气、饮着大山之中的甘甜泉水,每日在山间自在漫步。▲ 七百弄鸡养殖基地闯入了外来者~今天,得益于现代化养殖场育种与传统“浪养”相结合,加上高科技冷链设备的加持,七百弄鸡已经行销两广,成为山区瑶乡的热卖爆款美食。但大化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近年来大化规划建设扶贫养殖场项目42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421个,建成399个,使用184个。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瑶家山味走出大山,走上我们的餐桌。▲ 在七百弄鸡养殖基地,假装手里抱着鸡。大化、岩滩、百龙滩三大库区淹没了大化20余万亩土地。新的水域成为大量淡水鱼聚集栖息的“乐土”,目前库区移民已开发约10万亩水面进行养殖,年产水产品超万吨。




▲ 开水哥在大化早市上找到了这么多种当地特产鱼类。 两岸的山地则留给了各色水果。 在广西,这座中国北回归线上的水果宝库中,大化正处于“甜蜜水果带”的核心区。 大化一县之内种植有26个种类、77个品种的水果。 近些年作为扶贫项目引入的沃柑、红心蜜柚、砂糖桔、百香果等是大化最新的甜蜜法宝。▲ 穿越北回归线,大化甜蜜的水果在向我们招手。 大化沃柑作为“坦普尔”桔橙与“丹西”红桔的爱情结晶,皮薄肉嫩、清甜干爽。“大器晚成”是大化沃柑的成功秘诀。相比于普通柑橘9、10、11月的成熟期, 生长在大化山地的沃柑成熟期要晚上3、4个月,在北国寒冬腊月、春季水果上市之前,沃柑顺天应时以最新鲜的甜美填补了冬季水果空窗期。▲ 皮薄多汁、肉嫩化渣的大化沃柑。 古人云,三十而立。随着两座大型水电站在山河之间拔地而起,大化瑶族自治县横空出世。喀斯特峰丛,生态依然脆弱。 仅仅70年前“入山唯恐不高”的布努瑶人还是刀耕火种、生存其间。 而今,山区已成为享誉世界地质界的国家地质公园,弄地中的瑶寨也已不再干渴,因地制宜饲养的七百弄鸡与七百弄羊行销两广供不应求。曾经狂野的红水河已化为安澜碧波。一场千山万弄间的壮瑶故事,正在续写新的史诗。▲ 景山田园风光 。 这两天在广西大化,吃了平生最多的柑橘——沃柑。不上火不酸涩,饭前饭后路上路下,随时揣兜一个,根本停不下来。沃柑是橘子和橙子的杂交品种,皮薄汁多、肉嫩化渣,是风物君最近吃到的最好的水果零食。大化的沃柑是坡地种植,在海拔400米的山上,空气湿润,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果实积累的内在物质多。果树阶梯排布,每颗果实都被阳光均匀照射。我们选的这家果园今年果实非常好,挂在树上都是一级果的标准,发货的果实直径在70cm左右,现摘现发,有分拣车间挑选,保证每箱的品质。一箱十斤,大概24个果。现在的沃柑还没有完全退酸,酸甜口爱好者现在可以下单。喜欢高甜的可以等到一月份,现在还没到沃柑最好的时候,但已经很好吃了。七百弄神鸡何处寻?大化电商城提供了解决方案。大化电商城打通了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是大化的“盒马鲜生”,峰丛洼地、乡镇山村的美味都能在这找到!同时,大化电商城设立了七百弄鸡种鸡场,从种鸡到散养鸡,构建了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解决了冷链加工配送,让七百弄鸡神气地走出大化,走上我们的餐桌。不管白切还是炖鸡汤都让你爱不释口。再推荐一款适合搭配七百弄鸡的当地美食,旱藕粉。久煮不烂,口感Q弹,与鸡块一起炒或者下火锅,吃完念念不忘。旱藕是美人蕉属的植物,也叫芭蕉芋,大航海时代从南美洲漂洋过来落地生根,旱藕粉用它的根磨浆、蒸制、晾晒、切粉等十几道工序制成。其块茎富含支链淀粉,质地比其他淀粉更细腻爽滑,炖汤、凉拌、炒粉都可以,无杂质、无碎条,煮久了也清澈剔透,口感保持细腻、光滑、有弹性。可谓藏在深山人未识,一朝出山天下闻。






1条评分金币+35
wuzhensong10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9-12-2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068
金币
309
道行
12540
原创
906
奖券
1369
斑龄
0
道券
1232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00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2-29
遍地都是重复建设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