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老妈离开我们整整两年了。每每思念,都有一种遗憾暗袭我们兄妹的心际——没能替老人家留下一张满意的遗照。
老妈弥留之际,我们手忙脚乱地准备后事,为她寻找遗照。可是,翻箱倒柜,难觅她的近影。在唯一的一本旧相册里,贴着一批泛黄的相片。那里面,也是我们兄妹不同年龄段的照片,她和老父的面影定格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枯坐一旁的老父凄然地说:“别找了,你妈和我不知道多少年没有拍照了。”他指着电视机旁的一张合影,道:“这还是四年前的重阳节,街道为90岁以上老年夫妻照的,看看行不行?”
那年,父亲94岁,老妈91岁。相片中,两位老人恩爱相依。毕竟年届鲐背,且不说鬓发斑白稀少,肌肤松弛干枯,脸部表情也显得迟钝,眼神略带呆滞。差异更大的是,记忆中的中年老妈,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十分干练。80岁以后,她患上白内障,摘下了眼镜。仔细端详这张合影,老妈老态明显,太猥獕了。但是,委实没有选择,我们只得上照相馆,经过处理,截取一半作为她的遗照。如今,它就挂在家室,并镶刻在老妈的墓碑上。
父母养育我们兄妹四人,历尽艰辛。老妈是纺织厂女工,三班倒,还要长年累月操持繁重的家务。工作之余,她的全部精力都花在相夫教子上,自己省吃俭用。对她而言,拍照,太奢侈了,整整半个多世纪没有留下自己的面影。每隔两三年,父母却会拉我们兄妹去照相,为我们留下成长的足迹。即使在手机普及的年代,老人也总是婉拒拍照,说:“老了,没意思呵!”想把镜头让给子孙,让后代多一些形象的记录。而我们,一个劲地自顾留影 ,却没有为老人保存一份珍贵的记忆。如今反顾,悔愧不已!
遗照,是活着的人为亡者选择的最后一张相片,也是亡者遗存于世的最后一份记忆,其形象理应精神些。老妈的遗照,却没能做到这一点。倘若当年,我们多给她拍几张照片 ,“十里挑一”,也不至于此。我们当检讨尽孝的不足。
在精神和思维尚可的情形下,老人不妨主动准备日后要派上用场的遗照。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中有个桥段:有位七秩老太梳着整齐的发髻,独自去拍遗照。她对照相馆主人说:“你给我拍得好一点啊,一定要好一点啊!”如此洒脱,似无禁忌。
作者 沈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