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这场历时3年多的大战是世界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赵军45万人全军覆灭,秦军的伤亡人数也不低于20万人。
这场战争的发生地在山西省东南部,双方的作战范围遍及大半个高平市和小半个长治市。而今长平大战已经过去了将近2300年,那么,这场人类战争浩劫还会留下怎样的遗迹呢?
作为一位军事历史发烧友,我和小伙伴在深秋时节驱车一千公里,从北京来到高平,试图做一次现场考察。
车一过长治境,南行就是高平。我们的第一站就是直奔长平村。实际上,高平的古地名就叫长平,属于上党郡,一直到公元6世纪才叫高平。但长平村的名字却得以保留至今,可见这里是长平大战的核心战场。长平村位于227省道边上,是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
古村略显萧条,在秋阳下静静地趴着。一眼望去,这里没有发现任何古战场的遗迹。当我们询问村民这里是否就是那场著名战役的发生地时,村民很热情地回答:“是的!长平之战就在我们这里打的。”几位年长的村民还热心地带着我们搜寻到了两处战场遗迹:一处是位于村里长平小学废墟边的老牌匾,上面写着“吊古场”三个字,这个老牌匾年代已不可考,但至少是明清之前的遗物了。另一处位于村里大戏台的角落墙壁里,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长平驿”三个字,下边还刻有明朝嘉靖字样,可见是明朝的遗物。
虽然长平村已经没有留下多少那场震古烁今大战役的遗迹,但长者还是介绍说,直到抗日战争期间,这里一直是一个军事要塞,当时村边四周修有壕沟吊桥,俨然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解放后,因为修路,拆除了防御设施,要塞也成了庄稼地。
在长平村所见甚微,并没有影响我们考古的幽兴,我们继续往高平市方向寻觅长平大战的遗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才行驶6公里左右,路边的一块指路牌赫然映入眼帘——长平之战遗址纪念馆。原来,就在1995年,高平市长平之战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高平市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后来,当地政府即在此遗址上修建了这座纪念馆。
纪念馆修建在一个山坡上,面积不大,陈设水平却很高。馆内不仅保存当时考古挖掘留下的尸骨坑现场,还收集了长平之战详尽的战史资料,算得上是一部长平大战的大型百科全书。馆内一号坑中重叠交错的尸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系刀砍。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这些均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掩埋的。另外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而非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由此也为流传2000多年的“白起坑赵军”之说提供了新的说法——《史记》等记载白起将40多万名赵军坑杀活埋的说法可能不够缜密,白起应该是先将俘虏的赵军杀害后,然后扔在当地的深谷大壑里。
然而,不管怎么说,白起如此残暴地屠杀俘虏,洞穿人性的底线,无疑是必须予以严厉谴责的。徘徊在长平大战的古战场,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22个世纪,但远古的回声似乎依稀可闻。后来人从长平大战中应该吸取的最大的教训就是要珍爱和平,拒绝杀戮。据说当地政府已经启动古战场的申遗工作,要将这场世界古代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战役永久地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中,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认识到和平之可贵。
笔者也留下一首诗,作为此行的纪念:
长平大战白骨寒,
坑杀赵兵泪未干。
白起伏诛罪千古,
须举义旗照狼山。
(注:长平大战有一处古战场名光狼城,城在光狼山上,位于高平市城西南7公里处。)
□辛望 文/图(劳动午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