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风
“绽”在崇明话里,和“站”同音。《汉语大字典》中,“绽”主要有“饱满;凸出”“开裂;破裂”和“缝补”三大义项。此间,所谓“饱满;凸出”,就是段玉裁在《说文》中注的“绽,尚未解而近于解……俗语引申为饱满愤裂之称”;所谓“开裂;破裂”,就是《广韵》所注“衣缝解”;所谓“缝补”,就是《正字通》所注“缝补其裂亦曰绽”。崇明方言里,“绽”字用来说“毛豆荚绽来落”“青筋爆绽”即指饱满、凸出,说“皮开肉绽”“捉白绽”即指裂开,说“绽衣裳袖”“绽大锄头”“绽沟沿”即指缝补、加补。梳理“绽”字的三大义项,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个非常有趣的一环套着一环的因果关系,即“绽”本可以理解为衣缝饱满,但是因为衣缝太过饱满所以变成了衣缝开裂,又因为衣缝开裂所以进而变成了缝补衣缝。简言之,“绽”,就是指“满”“因满而裂”和“因裂而补”。
在认识文字学意义上的“绽”字的同时,其实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道理,就是万事万物,如果过于饱满、凸出,那么就会开裂、破裂,结果还要费手脚去缝补、缀合。反过来讲,倘若是一种不满不凸的状态,那么就不会有解裂的危险,更用不着去费补缀的手脚,一个人处得安安稳稳,太太平平,省省力力。
遗憾的是,人们都有永不满足的特点,只要某种情形还没有到达解裂的程度,往往不会自满和罢休。(崇明数字报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