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肝药尤其是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误区,往往容易导致药物的过度滥用。中药保肝,既没有停药标准,也没有核苷类药物(NAs)的耐药性问题,因此许多人往往容易走进中药保肝治疗误区。

乙肝药物发展史,从传统保肝,直到现代抗病毒核心
保肝治疗,属于乙肝治疗其中环节,但是并不能治本。慢性乙肝的根本在乙肝病毒长期复制,高病毒载量,所以一定要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然后才是考虑保肝药治疗。保肝药,源自上世纪80年代,那时还没有今天的替诺福韦酯(TDF)、恩替卡韦(ETV),即便如拉米夫定(LAM)也是在2000年之后才逐渐进入国内乙肝治疗市场。

保肝药特别是中药,如果使用不当,也是会引起不良反应的,这一点希望乙肝患者能够明确。慢性乙肝治疗分许多阶段,保肝治疗是其中一个,但并不是主要的,也不是核心环节。慢性乙肝治疗核心是抗病毒,可以抑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这才是治疗根本。

另外,许多人曾经听到,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可以放心,其实这或许是曲解的肝科医生的提醒。有的人虽然肝功能基本是正常的,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V-DNA保持阳性,这是是有传染性的。所以,肝功能正常与否,和传染性没有本质上的关联性。简单来讲,体内有乙肝病毒复制,病毒就有传染性,并不是看肝功能。

我们也都知道,肝功能主要观察多项酶数值是否正常。其实,这些酶和乙肝传染性并不相关联,传染性主要来自乙肝病毒,并不来自于转氨酶。所以,有的人虽然肝功能轻微波动,即转氨酶升高,但是他们的HBV-DNA可以是在下降的或者是处在低水平,这时要重视自身慢性肝炎病情,争取抗病毒治疗,但传染性却并不强。

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要把各项指标意义对应起来。肝功能主要是对肝脏是否有炎症,免疫状态是否被打破的重要指标;HBV-DNA主要是对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和传染性的重要指标。因此,用转氨酶高低来判断病毒传染性是不科学的。

慢性乙肝本身就慢病,很难彻底治愈,但是并不代表长期治疗就是浪费时间与金钱,治疗有难度就放弃,可能导致慢性肝炎朝着不良方向去进展。以现如今医药学水平,控制乙肝病毒复制之后,肝功能才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时肝脏炎症得到缓解或是停止。
如果转氨酶反复升高,就是上面提到的不去进行规范治疗,慢性乙肝可能朝着肝硬化继续进展。所以,规范治疗与不治疗,前后区别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