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那是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33年前,我们几个热血青年便在潇水之畔、黄溪岭头谋划着响应祖国的号召,支持边疆建设,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阴差阳错,我们几个始作俑者,最后未能成行,只有少数几个人不改初衷,矢志不移,冲破阻力,终于成行。他们最先实现了人生的最初梦想,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北——青海。
从此,我们只能鸿雁传书,只能在文字里了解大西北,认识大西北,走进大西北。知道了那里有西宁,有乐都,有平安,有海东,有格尔木红柳,有青海湖,有湟水谷地……这样一些令人神往的名字;知道了同学们在那里与青海的中小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与中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游玩,日夜相伴;知道了同学们在那里开疆辟土,结交朋友、走进文化殿堂,读书、为文、写诗,像一群闯进农舍的“西北的狼”,如饥似渴啮噬庄稼;知道了同学们在那里吃牦牛肉、喝青稞酒、品格桑花,赏大美青海,一个个长得牛高马大,豪气干云;知道了同学们享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从苦难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理想的境界。
时间是非常严厉的雕刻师。有的同学被岁月的刻刀,刻出了归家的情愫,让思乡成了日常的功课,他们不得不携家带口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有的同学不改初衷,坚守,再坚守。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三十二年,他们不忘初心,像一粒粒来自南方的种子,在茫茫的草原,在雪域高原,在戈壁滩上,在青海湖边,吸收来自高原的阳光雨露、风花雪月,终于在那里生根、开花、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三十二年啊,人生有多少个三十二年?!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到青海与同学相聚,已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一些同事、同学去了青海,见到了三位坚守的同学,回来时人人两眼放光,个个眉色飞舞,精神亢奋。让人更加念那遥远的地方,思念那心爱的同学,到青海去看看了却初心的念头,愈久弥坚。
青海,那是一个让我激动万分的地方。
去年,群里的同学开始策划青海之行。今年7月15日,我们终于开启了“潇湘之约,圆梦青海”之旅。同学们或从潇水之畔、或从湘江之滨、或从长江之岸,或乘飞机、或坐火车赶赴青海西宁参加122班同学们的聚会。
在机场,我们见到了三位在青海工作了三十二年的同学。他们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我们。那浓烈的青稞酒,那洁白的哈达,那崭新洁净的私家车,还有那热烈的拥抱,一切都像迎接亲人一样欢迎我们的到来,让旅途的疲劳,一下子烟消云散,代之以激动、感动和心动。
在宴会厅,虽然时间已是午夜,但浓浓的三十二年的离情别绪,早已芳香四溢,几句话怎么“流淌”得完呢。酒过了一巡又一巡,过去的事儿说了一遍又一遍,兴奋依然占据高位,睡意被挤进了狭小的空间。那些黄溪岭上的青涩之爱,那些潇水河畔朦胧之情,那些寝室里的陈年往事,那些课桌上的“三八”红线,那些球场上的追逐,那些中秋之夜的月色,等等,等等,越来越清晰,越理越分明,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三位同学为了我们的到来,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了。从食宿的安排,到游览线路的确定,到车辆的租借,到接待手册的印制,流了不少汗水,费了不少心血。当我们走进“客来思乐”宾馆的时候,那洁白的床单、那豪华的配置,还有那别有用意的宾馆名,你不得不佩服三位同学的良苦用心。当你仔细观看那接待手册的时候,制作的精美、线路安排的别具一格,从朝圣之旅、到蓝色之旅、到黄色之旅、到天空之镜,几乎将青海最美的地方呈送给我们,让我们去领略、去欣赏,你不得不佩服三位同学热情和真诚。
青海,那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地方。
到青海的第二天,三位同学放下工作和家里的大小事务抽出时间,陪同我们,开始难忘的朝圣、蓝色和黄色之旅,欣赏天空之镜等那些美轮美奂、让人震撼不已的大美青海。
三位同学准备了一台23座的丰田考斯特。7月16日,与我们一道开始了“朝圣之旅”。首先是去塔尔寺朝圣。塔尔寺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依山势而建,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布局严谨,建筑巍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这里是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一代宗师宗喀巴去西藏深造后,他的母亲香萨阿切思子心切修书与子,然后按照儿子宗喀巴在回信上的嘱托,在子剪脐带滴血的、已经长出一株白旃檀树和十万片叶子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后来这塔,逐渐发展成为塔尔寺。
塔尔寺和青海、新疆、西藏寺庙一样,它穿越400多载春花秋月,点燃无数盏酥油灯的瑰丽,拥抱4500多间殿宇佛性的阳光,折叠一个民族金色的畅想。它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到这里旅游观光看新奇,感受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吸引成群的藏袍走在天堂的幻影里,顶礼膜拜,虔诚地度己度人。一任所有的炊烟飘过神的莲座,所有的祝福点燃自己的黎明,在折叠八宝如意塔和大金瓦殿的灿烂中府拾滚滚红尘。
车子在莲花山的“花蕊”处停了下来。我们下车向塔尔寺的方向奔去,急不可待地在门口的佛塔前合影留念。进入大门,都像鱼一样的挤进人流。有的随着导游,听她天花乱坠地说着藏传佛教的来历和宗喀巴大师的故事,黄教始祖宗喀巴大师的佛光依旧在闪耀;有的自顾自寻找属于自己喜欢地方,希望以一种独特的古色古香为生命而祷告,为信念而放飞生命的灵魂,放飞青藏高原的自尊自强……我们每一次旅游总是离不了逛寺庙,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河南嵩山少林寺、福建普陀山普济寺,泰国曼谷的大皇宫,等等,都是宗教和文化的产物,看得多了、见得广了,自然也就不再新奇,不再感动。但是,这里的那些栩栩如生的酥油花,那些绚丽多彩的壁画,那些色彩绚烂的堆绣,被称之为“塔尔寺三绝”,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还是让我们紧掩的心灵在此豁然敞开。
下午,我们从塔尔寺出发,经过拉脊山前往贵德,在黄河边上朝圣,感受“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独特。多少年来,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始终认为黄河的水是黄的,而且固化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但是当我们来到贵德黄河边上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看法,才知道“人间四月芳菲尽,贵德梨花始盛开。长恨塞外无绿意,黄河深处有江南”。虽然雨过天晴,黄河大半清澈小半橙黄,但两岸依然植被茂密,远处是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巍巍山峦,一派优美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中华母亲河温柔静谧、静如处子的“少女时代”在这里得到完美呈现。同学们激动不已,拿着自备的旗子和条幅,迎着高原上的风,在这里合影留念,切切实实感受到“黄河少女”的风姿绰约,感受到“黄河少女”“独坐在青藏高原的神光之上,用满腔热血喂养一个黄皮肤的民族,折射时间刻盘上五千年文明中血与火的进程,让所有的朝圣者在落满朝霞的雪域圣野,捧一把热泪,点燃一生的自尊和信仰”。
青海,那是一个让我感受大美的地方。
7月17日,我们开启了“蓝色之旅”。蓝色之旅,我们是从司机介绍的西部“土皇帝”马步芳植树开始的。虽然马步芳骄奢淫逸、杀人如麻,但他最先在西部倡导全民植树,为青海的青山绿水还是做出了贡献。青海的美景在路上,一路全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大美景色。
你看那日月山。相传它是文成公主入藏经过的地方。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千百年来在人群中广为流传,那些“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那些“公主和蕃去不远,杳无黄鹤白云间。悠悠千载魂归处,明镜空思日月山”,不断地赋予时代意义。
在日月山的垭口,山风吹来,寒意阵阵。日亭、月亭让风从中间穿过,长年累月,经久不息;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塑归然屹立,让一代又一代人们对那美丽的灵魂深深崇敬。日月山东侧是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则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这里不仅是松赞干布的使者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肩起中原和西域永远和平安宁重任之处,也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是青海省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
这是海拔高度达到了3000米的地方,一些同学在山坡的草地上蹦跳、在日月亭上留影、在文成公主雕塑旁膜拜,异常兴奋之余迎来了些微的高原反应。赵博导和文紫湘在车上那些民主与法治的高论,逐渐地被倒淌河那些文成公主的眼泪和同学们观赏两旁绿色的沉默所代替。
突然,两边的油菜花海迎面扑来,墨绿色的“高墙”与天相接。司机说,青海湖到了。在我的脑海里,青海湖应该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高原湖泊,应该像西藏的纳木错那样,站在高处往下观看,整湖尽收眼底。可是,我的想法完全错了。
你看那青海湖。虽然四周高、中间低,但是青海湖的浩大,完全可以和大海媲美。她是“高原之珠,双眸放射着迷人的光彩”;她“湖阔水远,碧波绽开了无边的湛蓝”。我们行车在其边缘,近处是湛蓝的海水,由于视觉的差异,越向远处海水越高远,像一堵“墙”迎面扑来。我们无法看到她的全貌,也许在飞机上能够一睹她的芳容。
现在我们只能到151基地(即二郎剑景区)观看她的“皮毛”,希望能够“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天气不够好,视野不广。我们穿过景区的大门,各自行走,通过观海桥、观海亭看到了矗立在湖中的那座我国第一个鱼雷发射基地。远处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碧水共长天一色,水鸟伴湖鱼起舞,雪山同飞云相融,不愧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不愧位列“中国五大湖泊”之首,应证了那个“青色之海”的地名。
诗人刘志宏认为,青海湖“梦幻般的感觉,天堂般的圣境。4337平方千米高原碧波的魅力,以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水,一种静与美的色调,成为中外游客洗涤尘世风情和心灵的栖息之地”。
你看那金银滩大草原。那是我们听着司机讲述王洛宾的故事,同学们唱着《跟你一起看草原》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曲,进入这里的。那些开着黄花的金达莱和开着白花的银达莱,与成群的牛羊,织就了这广阔无垠的金银滩草原。高原之雨打在玻璃上,画出透明的白色图案,与远处绿色底子的草原相映成趣。
同学们幻想着王洛宾的艳遇,幻想着举着鞭子的牧养姑娘,幻想着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我们在蒙古包里就餐,享受着天人合一的美味佳肴,回想一天的蓝色之旅,悠然而生出“大美青海”的感叹。
那些随意将一些小景加上“大美某某”,确实有点亵渎“大美”这个词语。鄙人认为,只有青海才能够得上“大美”这个词儿。
青海,那是一个让我如梦似幻的地方。
7月18日,是黄色之旅。我们驱车150公里到门源看油菜花。穿过达坂山隧道,眼前豁然开朗,门源盆地那片宽阔的黄色花海横空出世,气势磅礴,天地间一片金黄,令人十分震撼。因为寒气逼人,我们只是在半山腰上拍了几张照片,远望蓝天白云和祁连山顶上那些终年不化的积雪,感受一下门源油菜花海气势,便缩进车子里,下山。
在山下观景台,我们尽情的享受十万亩油菜花海呈现出来的一地黄金。蓝蓝的天空,淡淡的薄云,巍巍的高山,一望无际连绵不断的百里油菜花海,色彩鲜黄鲜黄的,并以绿色陪衬着,绿黄相间,将整个大地织成成无边的大地毯。女同学们花两块钱买来用金达莱和银达莱编织的花环戴在头上,美美地、疯狂地秀了无数张照片,留下了不少的倩影。在景区观景台,门源盆地里那片花海黄得特别耀眼。一幅一幅的黄缎子,美不胜收。用青稞和油菜相间种出的“爱你一万年”图案十分迷人。高速列车蛇一样地从油菜花海中穿过,带走一路馨香;大通河谷辽阔的土地,年年岁岁倾听这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花语;祁连山雪峰远远地凝望着这金灿灿的辉煌。这里呈现的是一种静谧,一种无言的灿烂,一种纯净的沉醉。这种精美绝伦,举世无双的大美,是门源人民创造的一个美丽奇迹。
我们乘车在油菜花海里游弋,像蚂蚁在大海漂游,很难找到边际。蜜蜂偶尔飞过来与车子亲密接触,撞在玻璃上,飞溅出朵朵蜂花。同学们下车走进花丛之中,个个都成了七仙女。她们展开美丽的丝巾,如醉如痴,如痴如醉,禁不住高歌一曲表达心中的愉快。
门源油菜花,“北倚祁连,五彩的不朽构图如烟如梦;南临达坂,一望无际的金黄超越历史”,一个如梦似幻的地方,让我们从“默默祈祷中踩响感情的步点”,让那一段美丽的传说永远沉淀在岁月之中,时时萦回,千万次地回眸。
青海,那是一个让我感受银色之美的地方。
7月19日,我们早晨7点钟从银川出发经过5个小时行程400公里的长途爬涉,抵达被称之为“天空之境”的茶卡盐湖。
这天的活动文紫湘同学夫妇也从家乡湖南赶过来参加。文紫湘在青海呆了好几年,曾在乐都城镇中学教过书,对青海比较熟悉,我心里很多有关青海的故事都是从他那里听来的。路上,他和中南财政政法大学赵博导谈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谈昌耀的诗歌,谈青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谈政治经济、农牧生活等等,让恹恹欲睡的同学,大都尖起了聆听的耳朵。
去年我在山西运城盐湖区参观盐湖,风大天寒,只在大堤上停留了一会儿,听当地领导介绍盐湖的基本情况和盐的生长过程后,便匆匆离开,也没有去研究和体验。这次是驱车400公里看茶卡盐湖,自然有去的理由。因为它是一处“天上无飞鸟,地下无绿草,湖中无游鱼”的地方,它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它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来到青海不去肯定是一大遗憾。
还好,中午12点我们抵达茶卡,虽然天空不够湛蓝和通透,但我们还是沿着游道进入到了景区。那些硕大的的盐雕,显示着这里独有的匠工与美妙;那些块状的盐田,正在孕育新的盐苗;那条已经不多见窄轨小铁路跑着小火车,载着游人,进入盐湖的最深处。那一望无际洁白如雪的盐滩,水天一色,阳光把人们的影子投射在盐滩上,美奂绝伦。远处浅浅的水面,任由那些爱美的姑娘背靠远山蓝天为幕以湖为镜扬起手中的薄纱,长裙飘曳,笑靥如花,倒影也美得如同胞姊妹,在凉爽的风中定格。
我和班长、紫湘及两位夫人沿着窄轨小铁路前行,走到盐湖中心,禁不住盐湖的诱惑,扔下遮阳伞,脱下鞋袜,踏进了盐湖。上面是薄薄的一层水,下面是盐盖,偶尔有褐色的盐洞。脚踩在上面一种别样的滋味,不像平地也不像水面。当你用脚趾深深的插入盐洞中的时候,那凉爽便通过脚趾传导到全身,爽极了。夫人们在映着云朵与蓝天的湖面上,“遇见最美的自己”,尽情地欣赏,怎么也不想离开。这是一种心的洒脱、奔放,驰骋无疆,爽得你忘记城市的匆忙,爽得那烦心的事儿烟消云散。
没有淡水,我们用盐水随意清洗了一下双脚,我们带着盐湖的盐离开茶卡。下午3点钟来到了蒙古包中餐,热情好客的主人,用歌声和美酒迎接我们。主人上了一桌的手抓羊肉,奶茶、酸奶都上来了。主人不停地给大家敬酒,再敬酒,唱着祝酒歌,跳起欢快的舞蹈,气氛相当融洽。两个高挑的蒙古姑娘穿着雪白和粉红蒙古服装,忙上忙下将草原的无限美丽呈现给远方的客人。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结束了这难忘的银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