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离北京只有300多公里,也是一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文化名城。况且这些年来,大同古城因为重建后一直牢牢占据网红打卡圣地的位置,我却因为俗务繁忙,一直没有机会前去一睹盛况,好像欠着这座名城一笔债务似的,心里一直惦记着、牵挂着。
尽管事先对大同的古城墙的雄峻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亲眼目睹到这座大城的真实面目后,我还是吃了一惊。这无疑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壮观的古城墙之一了。这里的城墙显然比西安的古城墙更加高峻,加上城墙上新修的多层次的城楼,显得比南京中华门更为巍峨。
后来看了相关资料后,更是证实了我的判断——大同古城墙体用“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
大同古城墙上建有62座门搂、角楼、望楼。其中城门楼四座,尤其以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现在的大同古城依托的是明朝城池遗址翻建的。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这样的规模大大超越了辽金元的旧城,是大明王朝名副其实的一流雄关。10年前,当时主政大同的市长耿彦波力排众议,不惜举债推行大同古城重建计划,据说当时有10万户城中居民外迁,耗费了数百亿元的建设与搬迁费用,才换来了古城的重生。一时间的非议者喧嚣尘上,但耿彦波不为所动,坚持以最高规格完成了这个世纪工程。
现今的大同市民开始享受到了古城带来的好处了。首先是重建后的古城不仅成为了海内奇观,而且工程设计和质量都非常的高,让大同一下子夺取到了全世界旅游者的眼睛。大同的年轻人居然可以相约在宽敞的古城墙上夜跑,这样新奇的生活方式,几乎令别的地方的网友羡慕得眼睛出血;第二是古城重建带来了大同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这里过去是山西的煤都,空气质量在山西垫底。如今大同的主导产业已经转为文化与旅游,游人在大同可以畅快地呼吸,空气质量不仅位列山西第一,就是在全国的旅游城市中,也可进入第一排。
当然,最为重要的,正是有了大同古城的重建,驴友们才有可能转换时空,进入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陡峭的城墙将现代的喧嚣隔离在外,城里头的人开始体验一种古代人才有的慢生活。放下方向盘,缓步走在古城的街市上,热闹处摩肩接踵,清闲处则寂寂无人。华严寺的辽金遗迹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海内孤品”,那里有一尊“露齿胁从菩萨”身材婀娜,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宛如旧时的大同美女——美丽、豪放、不做作。大同的铜火锅一向很有名,在鼓楼前歇下脚来,小伙伴们要上一套什锦火锅,就着木炭燃起的烈焰,热气腾腾痛快涮上一回,岂不快活?
大同,曾经做过一百年的北魏都城,历朝历代均为要塞名城,到了明清,更是长城边上的咽喉要地,商业之繁荣,在中国塞北也是无与伦比的。1982年,国务院公布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为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登上城楼,纵目远眺,但见千里边关遥遥远去,淹没在沙漠风尘当中,数千年的往事也在这一远眺中涌上心头,北魏孝文帝在这里启程南下,开始了一段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瑰丽画卷。
大同古城,这里无疑适合于发思古之幽情。但是,在悠长的古韵中,一种魔幻般的现代感也会同时伴生。游人会觉得古人离今人是如此的近,近得可以触摸。古人留下来的生活方式,优雅而自然,质朴而清新,这不正是当代人梦寐以求的吗?原来,古与今,传统与现代,其实是一体两面。偶然的穿越,能让人产生某种顿悟。我想,这就够了!
□辛望 文/图(劳动午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