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14
- 在线时间25454小时
-
- 发帖6962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4462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6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628
- 金币
- 14462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6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4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14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19-11-03)
—
最近,网上有一段魔性的翻书视频火了。第一次点开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什么集体行为艺术,只见一群孩子在哗啦啦翻书,看得人莫名其妙:后来定睛一看视频介绍,我才发现,原来这是某教育机构举行的速读比赛,比谁读书快。据说,学了这个机构的“量子波动速读”课程后,5分钟就能读完10万字。量子波动速读,听名字就知道,这是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这种读书方法情不自禁地让我想起,电影《超体》里面,寡姐饰演的宇宙超级无敌人肉存储器在超速吸收知识时候的那飞一样的感觉。照视频里这个翻书方式,书读没读进去不知道,至少感觉脸上应该是挺凉快的。本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我还是去了解了一下它的科学原理。是的,“量子速读”这门技能,还真的有“科学原理”解释,甚至专门有一个官网详细阐述背景知识。按照教育机构的说法,这种速读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简称QSR。人们掌握这种技能以后,只要高速翻动书本(就像下图这个速度),就能让书里的内容出现在脑海中。蒙着眼睛也没问题,反正翻那么快也看不见等到熟练掌握阅读方法后,甚至连书都不用翻开,就知道里面讲的什么,还能给别人复述出来,犹如一门玄学:看完介绍,肯定有不少家长心动了——如果孩子能5分钟搞定10万字,那普普通通的中小学课本,少说一天也能读二十遍。这么一算的话,需要一个学期学完的课程,不但一天就能学完,还能用其他孩子吭哧吭哧苦读的时间温习+提升自己。看了这样的课程介绍,谁能不心动呢?要不是我还有基础的科学世界观,我都要心动了。但有常识的人都明白,不看书就能知道书里的内容,那叫魔术,不叫学术。如果真有这么神奇的技能问世,“太长不看”这个词就要被扔进历史的尘埃了。然而,当别有用心的教育机构用一堆晦涩难懂的科学术语,生造出一门“速读技能”后,本年度最匪夷所思的骗局就出现了——居然还真有大把家长置常识于不顾,削尖了脑袋要把孩子送去学习。量子速读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后,有网友吐槽:能送孩子去这种地方的家长,你的孩子已经输在基因上了。就算不懂速读、不懂量子波动,在送孩子去学技能前,好歹先了解下这机构靠不靠谱吧?一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质量,二也是为了自己花出去那真金白银的培训费啊。在量子速读项目曝光后,某节目去采访了教育机构的老师,老师对着镜头解释了两句“量子纠缠”,都忍不住笑开了。估计量子本子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厉害,能通过纠缠波动,让孩子闭着眼睛读书。培训老师:我们很专业,一般不会笑,除非忍不住 小伙伴们看到这里,肯定很难想象,这么不专业的操作,到底是怎么吸引到大批家长趋之若鹜的?从教育机构的角度来说,无非就是利用了各种经典的洗脑骗术+高端术语包装。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年纪尚小的他们,很多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已经被骗的家长,在培训老师的推波助澜下,只好被迫配合大人们的表演。某网友讲述自己学习速读的经历 而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则还是那个老问题:教育焦虑。现在大行其道的量子速读,只是市面上无数种培训骗局中的一个。它们之所以存在,根本原因还是和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关。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神童的传说刺激着家长们的神经,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对教育机构的“超能力培养”非常着迷,甚至到了丧失常识与理智的程度。有这样一部被称为“教育恐怖片”的纪录电影,就以真实的成长故事,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焦虑来源——《出·路》。这部电影的导演,花了6年时间,跟拍来自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的人生,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梦想与现实。第一个女孩马百娟来自甘肃山村,梦想是去北京上大学,赚钱改善家里的生活。但她的父亲认为,读书以后也要打工,不读书也是要打工,那还读书干什么?不如直接去打工。于是,马百娟就这样被迫辍学了。周围所有人都在给她灌输这样的思想:女孩读书没啥用,长大了还是要靠老公的。2014年,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表哥,依然生活在村子里。第二个孩子徐佳是一个小镇青年,为了考上大学,已经复读了两次。三年备考生活,每天被题海淹没,精神压力极大,但他身负父辈的嘱托,不能放弃高考这唯一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后来,徐佳顺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电力公司,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了婚。如今,生活在稳步前行,他也因为母亲、妻子、孩子、房子……背上了更多压力,终日为了生计疲于奔波。第三个女孩袁晗寒来自北京,从小上着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学校,生活环境优渥。但17岁的时候,她也辍学了。退学后,袁晗寒的最大苦恼是,有大把的时间不知道怎么花。于是她又是排话剧、又是开酒吧,甚至还跑去一个性用品商店卖起了东西。提及以后的生活,袁晗寒说,自己没有特别设想过今后要在哪一个阶层生活,不会饿死就行了。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而没有人会被饿死。在袁晗寒的认知中,这世界上的人,是不可能被活生生饿死的。导演后来说,感觉袁晗寒一直在对抗一个叫“无聊”的敌人。这个女孩不像徐佳那样,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个明确的目标要完成,很多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却拥有着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资源。后来,袁晗寒去了德国读艺术。2015年,她回国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摇身一变,成了CEO。这部电影没有渲染情绪,没有刻意制造冲突,只是用冷酷的镜头呈现了三个平行的故事,将阶层差距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拼命在生活里挣扎却无能为力的马百娟,和轻而易举拥有自己公司的袁晗寒,如此真实又如此魔幻地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下。不得不说,虽然电影名叫《出·路》,却没有给出真正的出路。马百娟的父亲认为嫁人就是唯一的出路,徐佳认为兢兢业业地读书工作、赚钱养家是唯一的出路。而袁晗寒面对着无数个人生的出路,挑选得漫不经心,如同在人生的旅途中闲庭信步。而这种生存状态的对比,就正是大多数家长焦虑的来源。有些人生来没有选择的权利,有些人只能拼命抓住唯一的出路。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不要做囿于原地的马百娟,最好能成为有无数选择权的袁晗寒。就像片中的徐佳所说,他知道社会是不公平的,也接受这种不公平,但他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下一代可以达到袁晗寒的状态。于是,在焦虑的驱使下,有的家长会像徐佳一样,自己努力工作学习,去改善家庭生活。有的家长会逼迫孩子努力读书,也有人会听信教育机构的花式营销,以为砸钱报个培训班,就能让孩子拥有5分钟读完十万字的盖世神功。但真正热爱阅读的人都知道,读书的唯一捷径,就是不要寻找捷径。所谓的量子速读,不过是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行骗的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只不过是助长了无良机构的疯狂敛财,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帮助。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也知道,要想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作为家长首先不能陷入偏执和盲目,更不要将自以为是的“出路”,当成孩子人生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