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大多数人出门旅游的坚强后盾,不少人口袋里有了钱,都热衷出门去看一看风景,了解一下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而一提起非洲这个国家,相信各位脑海里出现的应该都是黑人,就算是有白人,大部分也是刚到那边旅游的外国人。而实际上,非洲有这样一个国家,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有的黑人,这里是很难见到有的,而街头上更是遍布各色的白人美女,靓丽青春。
这个国家就是地处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这里是非洲唯一一个白人国家。摩洛哥作为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整体的国家土地可达45.9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全长约为1700多公里,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在摩洛哥的南部,而在北部更是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遥遥相望,西部濒临浩瀚无比、一望无际的大西洋,所以这是一个一半海洋一半沙漠的国家。
在这片土地上,最早居住的居民是柏柏尔人,而在遥远的公元7世纪,因为阿拉伯人的进入,这里很快就迎来了王国的时代。而随着时间的更迭,这片土地成为了西方列强瓜分的一块肥肉。直至1956年,这片土地才真正独立出来,并在1957年正式定下国名为摩洛哥王国。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非洲人口基数大,因此地处于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国家都是较为贫穷与落后。但摩洛哥虽然也是非洲大陆上的一份子,但是这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不仅推行经济改革,进一步推动贸易的自由化,有效优化了经济结构,为摩洛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总体而言,摩洛哥在非洲地区的经济总量排行第六,还算得上是一个不太落后与贫穷的国家。
摩洛哥地形较为复杂多样化,其东部是上高原,南部是前撒哈拉高原,而中部和北部却为高耸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脉,但西北沿海一带却是一片平原。因为地形的复杂,气候也随之多样化起来,这里有着典型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更是获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不少人都向往来摩洛哥旅游几天,有的更是想在摩洛哥住上一段时间,感受当地的风俗人情。
虽然是地处于非洲大陆的国家,但令不少人奇怪的是这里没有黑色皮肤的人,到处可见的都是白色皮肤的美女,这里的人大多是白人混血儿,大多都很美丽,可以说是遍地是混血美女,而且摩洛哥街头散发的都是与非洲大部分国家不同的气息,有着些许欧美国家的气息,自由与奔放。
如果有时间,不妨选择摩洛哥一游,来这里感受环绕在整座城市的清真寺的诵经声和钟声,就像是沙漠远处的阵阵驼铃声,一睹浩瀚星辰闪烁在大漠夜空。
1971年12月2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告成立,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等7个酋长国组成联邦国家。
世界角度讲,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一个国家,迪拜是一个城市。但从阿联酋国内角度讲,迪拜是一个酋长国,有独立的政府和酋长,相当于自成一国自我管理。
迪拜有大约80%是外籍人,因为阿联酋没有入籍的政策,所以这些人也不能称之为移民,顶多被称为打工者。来到迪拜并不像走进埃及、黎巴嫩、约旦那样,接受当地人好奇的眼光。在迪拜旅游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商场或大街上走,没有人管你是哪里来的,因为从你身边走过的人,都和你一样是外国人。
在迪拜最常见到的是印度人,印度人是最早的一批深入迪拜的人群,他们的人遍及银行业,IT业,酒店业,航空业,服务业,旅游业,一代一代男男女女无穷无尽。印度人爱炫耀是整个民族的通病,在他们心中,中国和印度是平起平坐的两个国家,所以他们很爱和中国人攀谈。
长得像印度人和阿拉伯混血的是巴基斯坦人,迪拜的计程车司机中大部分是巴基斯坦人,他们爱和中国称兄道弟,但巴基斯坦人脾气暴躁,血气方刚的民族,有一点小事就开始暴跳如雷,有时难免要吵上一架。
和印度人长得一样的是斯里兰卡人,通过聊天后,你会发现斯里兰卡人和印度人完全不一样。因为是佛教国家,斯里兰卡人性情温和,为人和善。但斯里兰卡人没有那么多,也许你也遇不到。
还有一种和印度人长相一样,身材却像亚洲人的是孟加拉国人。孟加拉国人是迪拜最最底层的人,沙漠的夏天顶着暴晒的太阳在工地里盖楼,或在沙漠里铺路的都是孟加拉国人。他们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干活,没有神情,没有意识,眼神空洞洞地盯着你看。所以单身女性在迪拜不要穿暴露的衣服在大马路上走,你会被这些人用眼神扒光……
看到和中国人长得一样的,千万别上去和人家讲中文,也许你看到的就是菲律宾人。菲律宾人和印度人一样,是迪拜最庞大的打工族。他们多半是做服务行业,女人比男人多,男人中有一半还是gay。菲律宾人无论男女服务意识非常高,天生做奴才的人才,但菲律宾人都很胆小怕事,也爱讲别人的八卦。亚洲长相的人也许还会是印尼人,缅甸人,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但旅游途中让你碰到的机会还是少之又少。
长得金发碧眼的,可能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他们都有俄罗斯人高傲的性格,对人很冷漠。服务态度非常傲慢。欧洲地区最多的就是英国人,因为阿联酋小部分时间被英国占领过,现在也是英国在做阿联酋的后盾。还有一些搞工程的德国人或是搞酒店业的法国人,当然欧洲人在迪拜的地位比较高,旅游者很少会接触到。
阿拉伯长相的人中,埃及人和黎巴嫩人占大多数,这两个国家的人相互看不起。埃及人嫌弃黎巴嫩人浮夸,黎巴嫩人嫌弃埃及人老土。也确实是这样,黎巴嫩人是最接近西方的阿拉伯人,他们无论男女穿着大胆,行为自信,言语轻浮。单身女性要小心,黎巴嫩男人喜欢乱放电,爱说甜言蜜语。相对埃及人保守一些,出国打工的埃及人多半有良好的教育,并不会像在埃及国内遇见骗子,但埃及人说话真是很不靠谱。
其次是摩洛哥人,叙利亚人,约旦人和突尼斯人。摩洛哥人语言占有很大优势,他们会讲阿拉伯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男人爱聊天,女人喜欢嫁给当地人。叙利亚人和约旦人没特点。突尼斯人最具有欧洲人的气质,他们的国家相比其他国家富裕一些,所以突尼斯人心态正常些……
迪拜是一个一夫多妻制的国家, 迪拜的法律明文规定,一个男人可以迎娶四个合法的老婆。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迎娶那么多的老婆,必须有足够的钱才行。
首先,当某男想娶第4个老婆时,必须经过前3个老婆签字同意,其中一个老婆不同意时,这个男人将无法迎娶下一个老婆。
一夫多妻制存在的前提是,丈夫必须善待每一个妻子。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就指出:“你们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们,那末,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们占有的女人为满足。这是更近于公平的。”
迪拜男人虽说能一夫四妻,但很少发生像“后宫甄嬛”式的纠纷。她们很公平,男人给哪个老婆买什么,就得给其他的买同样的。因此,在一个4个老婆家族里,男人必须准备4套房子。
如果男人和某老婆离婚了,除了需分配财产外,必须供给离异老婆生活费及子女抚养费。试问,有多少男人吃得消如此内耗和折腾,所以,大多数阿拉伯男人一般是娶不起4个老婆。
海湾地区普遍存在的一夫多妻制,最初的起因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因丈夫阵亡或病死而生活无靠的妇女。因为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不断,导致人口比例严重失调。最高时,男女比例甚至达到1:7……
迪拜有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一方面它是穆斯林社会,有着严格的伊斯兰教规,另一方面迪拜打开国门迎来了大胆开放的西方文化。这里有一日五次的引领教徒朝拜的真主召唤,这里也有夜夜笙歌午夜买醉的酒吧。
封闭的穆斯林是单纯善良的,但被西方文化感染、又学不到西方文化精髓的穆斯林,就是可怕的了。加之,海湾地区的穆斯林无需劳动,就能通过石油把大把美元收入囊中,培养了他们懒惰性情暴躁养尊处优的个性。
迪拜人甚至扩大至海湾地区的阿拉伯人,有一种惹人讨厌的坏风气,他们骨子里都带着贵族气质,除去欧美发达国家对其他地区人种不屑一顾,喜欢对其他国籍的人呼来喝去……
自2016年起,阿联酋对中国实行免签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进阿联酋。
如今的社会发展十分开放,一些我们从前没想过的新奇事物都在频繁出现。例如一些科技上给生活带来的发展自然无需多言,但比如涉外婚姻这件事上,就开始变成了主流。涉外婚姻就是跨国婚姻,在如今已经十分正常。中国大幅进入涉外婚姻的时候,大致是在1985年前后,经济复苏后就有着众多的中国人到外国发展,也就带回或者嫁到了外国,逐渐地就开始引领了风潮。
特别是在中国男女平衡的问题开始一个个出现的时候,也就让涉外婚姻变得越来越多。从新千年开始,中国人娶东南亚媳妇的比例开始增加,而嫁到日韩等地的女性业逐渐增多,开启了涉外婚姻的黄金发展时期。但涉外婚姻中也存在偏爱,相比于东南亚国家的媳妇,位于北边的俄罗斯姑娘会更受国人欢迎一些,谈起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以为所有人都认为俄罗斯的女性更美一些。但这个我们根深蒂固的概念,其实在俄罗斯并不适用。
俄罗斯的互联网巨头Mail.ru公司在今年做了一份网络的网名调查,来调查被盛誉缠身的俄罗斯女性会不会觉得自己很美。这个调查总共增对了 14419名年林在18岁和55岁的女性进行抽样调查,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因为仅有13%的人认为自己的颜值过关,但并不美,32%的人认为自己很重影响了美丽,而20%的女性认为自己的牙齿不够漂亮。甚至还有19%的人认为自己全身上下都不满意。这个调查已经出来很久,但是却没有得到俄罗斯女性的反对,反而都备受同感,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女性大多都认为自己很丑。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作为东斯拉夫特后裔的俄罗斯人,颜值这一关应该是把控得死死的,或许步入中年后身材会大变样,但是就青春时期的她们绝对是一朵鲜花,要不你看看嫁到中国的俄罗斯媳妇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俄罗斯媳妇多数的生活都十分美满,丈夫疼爱,婆婆关心,怎么也比其他地区的外国媳妇都要好上许多,不少娶了俄罗斯美女的中国丈夫在采访的时候,也是赞不绝口,如果没有颜值的加分肯定没有道理。所以由此可见俄罗斯美女真的有些谦虚了。
而这片报道在后面经由网络平台传到中国境内的时候,多数国人网友也都声称自己不介意这些“丑陋”的俄罗斯女性,不少的甚至说要牺牲字节,帮忙解决她们的终身问题,说起来也是特别搞笑。
芒果旅行日记:说起陵墓,很多人第一印象会想到陕西的秦始皇陵,因为那里有震惊世界的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第二印象可能会想到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因为这不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陵墓,还因为传说著名的王羲之兰亭序就藏在乾陵中。
而说起最神秘的陵墓,则莫过于成吉思汗墓了,一直是个千古之谜,那么真正的成吉思汗墓到底在哪里呢?有人说是在外蒙古,所以一直找不到,有人说是在宁夏,因为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是在西夏去世的,西夏也就是今天的宁夏所在地。
虽然众说纷纭,但成吉思汗墓到底在哪里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据说当时成吉思汗实行的是密葬,没有坟堆没有棺材没有墓碑,所以后世很难找到。那么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吗?
其实不是的,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的一个祭祀场所,祭祀的是成吉思汗的英灵。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离市区40公里,是内蒙最早的国家五A级景区。里面有个祭坛,是不允许女性上去的。
陵园入口处的大门为牌坊式建筑,长25.6米,高16.8米,远望像是蓝顶的白色毡帐;近看是一座刻着历史伟人名字的丰碑,雄伟壮观,据说其建筑风格是仿造了忽必烈于1266年在元大都建立的供奉成吉思汗等先相的太庙牌坊。这里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进入牌坊后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铜像,成吉思汗骑着他的战马在腾飞,铜像高12.06米,象征着成吉思汗登上汗位建立大蒙古国的年份1206年。据说当年成吉思汗率军征战西夏,路过鄂尔多斯时金马鞭刚好掉落地上,所以这座成吉思汗铜像的手心是空的,金马鞭在马匹的下方。
从铜像通往陵宫,有一条宽敞整洁的台阶步道,共九十九级台阶,步道宽13米,象征成吉思汗建立伟业的13世纪,长270米,象征成吉思汗27岁开始统一蒙古诸部落,步道落差21米,象征成吉思汗1206-1227年在位21年的辉煌时期。
图为阿拉坦甘德尔敖包,就是传说当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途中马鞭掉地的地方。敖包最开始是用来指示路标的,后来慢慢演变成祭祀的地方,祭祀时需要顺时针方向转,转的圈数是3的倍数。
这是苏勒德祭坛,是供奉成吉思汗战神的圣地,女性不得入内,为什么呢?据导游解说是因为祭坛里杀气太多阴气过重,女人上去会对身体不利,所以禁止女性上去,即便如今成为了一个景区,游客依然要遵守当地民俗。
图为成吉思汗陵正殿,游客可以入内参观,但是不能拍照和摄影,里面供奉着成吉思汗八白宫(也叫八白室),这里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就是祭祀成吉思汗英灵的地方,距今有近八百年历史了,因为蒙古族是个游牧民族,所以在过去八百年历史中,八白宫一直随着蒙古族这个游牧民族四处移动。
图为八白宫的核心——成吉思汗与勃儿帖哈屯白宫(里面禁止拍摄),照片为在博物馆所拍。勃儿帖哈屯,为成吉思汗原配夫人,是弘吉刺部的贵族德薛禅女儿。这座白宫的灯据说点了八百年不灭,每天都会有达尔扈特守护着。
图为达尔扈特人,他们是成吉思汗陵的守灵人,来自守护成吉思汗宫殿的亲军“万名贺希格腾”,他们守护的是成吉思汗的英灵,世世代代至今已经守护了八百年,传承了40代,如今在世的是36-40代,他们在蒙古族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免除役赋。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陵园,每年重大祭祀活动时,会有世界各地的蒙古族到这里参加祭祀,国内的蒙古族除内蒙古外,还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真正的成吉思汗墓在哪里?至今是个千古之谜,但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虽不是墓地,却是蒙古族流传了八百年的圣地,可以近距离了解成吉思汗的一生,如果有机会到此参观,记得遵守当地风俗,八白室不要拍照,女性游客不要上苏勒德祭坛。
东安岛,霞浦疍家渔村所在地
何为疍家:
说法1:由于疍家人长年累月居住的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上而得名;
说法2:疍家人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自称为“疍家”;
疍民没有部落,没有田地,以海为生。岸上的原住居民规定“疍民”不准穿鞋、不准建屋、不准读书、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科举的名册中也从来没有“疍民”的名字。
其实,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
东吾洋西畔的围江村馒头山
东安岛,“霞浦威尼斯”
10月的霞浦着实阴晴不定,头天傍晚头着乌云满天地离开了杨家溪村,作别用烟饼制造出来“远似浮云近似烟”中的老头老太和老耕牛。一清早明晃晃的日头下,两小时的车程来到东安岛疍家渔村瞻仰住在“海上威尼斯”上的“海上吉普赛人”——福建的疍家人。
挑着担子的疍家妇女
东安岛是霞浦县中部有“蓝色聚宝盆”之称的东吾洋中的一个小岛,位于三都港内一个狭口型港湾中间,由于周边四面几乎都有陆地,只有一个小口连接着大海,再加之周围群山环抱,港内风平浪静、景色宜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舒缓得几乎波澜不惊的水面,非常适合海上养殖。海湾里隐匿着几十万个海产养殖网箱、上千座建在海上的船屋、以及疍家人在岸上的陋室。
一个疍家女子正在停靠小船
东安岛上的疍家海上渔村,由于村民的生活吃海靠海,而且后边的海景旖旎多姿,故被誉为“海上威尼斯”。下了车,码头上一股强烈的鱼腥味扑面而来,码头上熙熙攘攘,秋天到处都是一派繁荣景象。
但这不是我们的菜,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东安岛的疍家渔村。一行人上了一艘不大的游船,内湾的海水风平浪静,不一会儿疍家渔村已经在眼前了。然而,海边渔村的萧疏还是令所有人都有些许的诧异:
简陋的船屋,难道曾经上面曾常年住人吗?
岸边横七竖八排列着几条小型渔船,看体量估计是各家各户用于交通及海上养殖用的。这里的海滩并不平坦,一排排不能再简陋的房子就建在高高低低的海滩之上,离海水近的地方也就不足10米。简易房即便十分简陋,但依然是冰箱、彩电俱全。对于这些上千年以海为家的疍家人来讲,毕竟这样的条件相较起长年累月住在船上,还是要舒适许多了。
简陋的海边小屋,但该有的都有
再就是,满目皆是各种贝类的壳,以广东福建满大街售卖的生蚝壳为主。厚厚的铺满了从海边到岸边简易房之间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遮盖了岛上原有的土壤颜色,还不包括那些已经整包整箱收拾好的。
男人们估计都出去干活了,岸上只剩下一些妇女老人和小孩。一个显然已经开不动船的老人从简易房里出来,那种面对几只镜头对着他的沉着,显然这里经常来好奇探秘的游客。
整个小村子全是贝类的壳,很多都是生蚝
从小码头穿过简易房到那些各家盖的二层楼房不足50米,有一大帮学龄前的小孩在嬉闹;见着游客举起相机的马上就跑回到屋里。倒是眼前这个穿着“不约”的小女孩沉着大气,不论怎么用镜头对着她,都岿然不动。
从简易房里出来的大爷
“海上吉普赛人”的由来
“疍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原居于广东福建的百越人。公元前110年,闽越国人被汉武帝征服之后,一部分流落江海,史称“水疍”。唐宋时期,疍民发展到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族群鼎盛。《闽话》、《中国民俗》两本著作中记载。
穿着“不约”T恤的小姑娘
也有认为疍家人源于成吉思汗的蒙古族;元朝末年,战乱不断,许多蒙古族士兵被迫南下。当他们流浪到南方沿海时,为当地人所不容,有一批人做了海盗,在附近抢掠为生;而有一批人只得在船上漂泊,以捕鱼为生。
或许,疍民本来就不是单一民族,可能在历史不同时期融合了不同人群。由于解放前他们常年漂泊海上,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
这位疍家妇女正在开生蚝
根据沙田疍家文化博物馆提供的旧图片显示,从元朝到清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疍民在很多不明故里的人眼里是被欺凌者的代名词。但正是这样一个弱势族群,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简朴的智慧围海造田,造出了滩涂沃野,创造了咸水种植方法,修筑海边基围养虾种植莞草,把陆地从海中一点点“围”了出来。
霞浦围江村的晚霞,天气实在不给力
疍家,古为蜑;在唐时己经记载,柳宗元在《岭南节度飨军堂记》说:“卉裳罽衣,胡夷蜑蛮,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
后来随着围垦开发,疍家人在水边搭寮居住,他们住的地方叫 “疍家棚寮”,是傍岸临水架设的棚户,竹瓦板壁,陈设简单。 一般用原木、竹子、茅草、树皮等为材料建筑而成,墙壁多用树皮或竹编织成篱笆围成,屋顶多用茅草、树皮。这种茅屋冬暖夏凉,居住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