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54阅读
  • 0回复

[猎奇]清代皇室的避暑胜地,承德2日游 | 大美中国[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679
金币
8370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45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55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8-06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9-08-06) —
有些人把承德避暑山庄当作北京周边的一个景点来对待,其实作为一个塞外离宫,它本身的政治和建筑地位都是附属的。然而细品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它却丰厚得有如清史书,既盘亘有运筹帷幄的雄韬伟略,也交错着丧国辱权的落魄消亡。
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里,所有的历史情绪在宫殿楼宇、湖泊丛林、汉藏结合的庙宇当中,一丝丝地透露、释放。
作者:Susie
第一天
DAY1 线路规划
DAY1: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

普宁寺-普佑寺
普宁寺景区由普宁寺和普佑寺两座寺庙构成。
普宁寺是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乾隆命名所建,是汉藏结合的建筑风格。前半部,是汉式的传统佛教寺宇,后半部是仿照西藏三摩耶庙而建的藏式风格庙宇。整座庙宇里既有香火鼎盛的大雄宝殿,又有五彩的经幡和沉重的转经筒。有汉式拜佛的信徒,也有行藏式礼拜的信众。当地人说普宁寺里有活佛,祈福请愿颇为灵验。建筑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寺内主体建筑大乘之阁内供奉的世界上最高的金漆木雕大佛。

普佑寺位于普宁寺东。建普佑寺之前,承德己有三座皇家寺庙,驻有大量喇嘛。为通过宗教渠道加强内地与蒙藏地区的联系,提高喇嘛文化素质,清廷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普宁寺东建立了喇嘛诵经的札仓(即寺院的附属经学院),此经院即成为后来的普佑寺。普佑寺由普宁寺住持代管,宗教生活附属于普宁寺。乾隆时期,普佑寺设“四学”,相当于现今的系,开讲显宗经学、密宗经学、历算学和医药学。
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不负小布达拉宫之美誉。当地人也把它称为大红台。白墙红窗或红墙白窗的藏式建筑风格在这里得到加强。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散落在松柏之中,掩映成趣,只可惜在这些零散建筑之内可观看的东西不多。普陀宗乘之庙的藏式风格,五彩喇嘛塔等固然抓人眼球,汉式建筑中的琉璃制品和装饰也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

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一行。这一段历史,在大红台内的庙宇里陈列开了特别详细的文字、图片和书画介绍,从土尔扈特的部族介绍到他们赴承德朝觐的路线、进贡物品,以及乾隆如何优恤接待、赏赐、宴饮等等不一而足,堪称是土尔扈特归顺的小型博物展馆。
大红台上的“万法归一”大殿,回廊环绕,精心勾勒的建筑细节布满了这秘境胜景。在视觉中,像镂空的方形走廊套着三角形殿檐一角这样的构图,无处不在,弥漫着古建上的几何美学。其金顶着实华丽得让人咋舌,片片金瓦,共用上头等黄金一万余两,这彰显人间富贵的遮头之瓦,用手数也数不过来。
第二天
DAY2 线路规划
DAY2: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包括宫殿区、山峦区、湖区以及平原区四个部分,面积广大,比起故宫和颐和园都大多了。因此山庄里面设置了各种电瓶车、游船等代步工具,吸引游人消费搭乘。其实如果体力允许,又能及早出发的话,宫殿区、湖区以及平原区是可以在一日之内步行游览完成的。

宫殿区内的展览是些宫廷装饰器物、钟表瓷器等,和故宫宫殿内平日的展览别无二致。最让人意难平的一个区域是烟波至爽殿的西暖阁,避难到此的咸丰皇帝,同意恭亲王奕䜣同英、法、俄三国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这就是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次年,咸丰也就是在这个烟波至爽殿里面驾崩的。
宫殿区相对较小,很快就可以游览完毕,进入广阔的湖区,这里汇聚了康乾七十二景的大多数景观。湖区也是当地人的最爱休闲地,通常他们进公园里面遛弯就是绕着如意湖走一圈。湖区大多仿造江南园林而建,在这塞外之地,仿造苏堤等江南胜景建筑起来的皇家园林,看起来稍显生硬,粗犷,但仍妙趣横生。夏日里游玩,最得意的不过是遇上一大池子的白莲抑或是粉色菡萏。荷叶之下,还有锦鲤游弋,好一个清凉水世界。倏忽间才发现一旁的介绍文字里说道,皇帝在狩猎过后,也同王公贵族到此,惬意赏莲。像这样的帝王休闲之景还有很多,像“采菱渡”就是皇帝和后妃们泛舟采菱嬉戏时候的野餐之地。还有康熙安置孙儿弘历(乾隆皇帝)读书的“万壑松风”,在承德避暑山庄里,一派皇家生活作息的生活画卷尽收眼底。

湖区尽了,便是平原区,一大片的树木草林,让人错生误入苍莽草原之感。这里的景观不多,是清代帝王举行接见、赐宴等政治活动的场所。走到林区尽头,便可看到今日仿造当年的蒙古包。过去的康乾皇帝在平原区的蒙古包里多次设宴招待蒙古王公贵族,加强民族团结和政治管理。
从平原区的树林里走出来,打远就看到永佑寺近在跟前。这是清帝祭祖礼佛之所,也是山庄内规模最大的一组园林寺庙建筑。最为特别的是楼前舍利塔,塔身灰朴,不施彩绘,而宝顶则鎏金闪烁,形成反差。舍利塔前方台座上的痕迹表明,塔前应有一座回廊式建筑。尚存的建筑和空荡无存的建筑一起,给予人构建建筑和历史的想象空间。
承德,因围场而兴,因避暑山庄而闻名。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辐射着京津冀客源市场,却时常被追寻“诗和远方”的游人忽略。不过,每当炎炎夏日到来,承德总会随之而“热”。一场说走就走的“清代皇室同款消暑之旅”,有风光、有故事、有佳肴,让人身未动心已远。
在大多数游人的心里,承德避暑山庄已是承德最标志性的象征。一座离宫,半部清代史。这离宫里外,世事变迁,历史好像很远,却又近得可以触摸。宫殿楼宇、湖泊丛林、汉藏结合的庙宇,无不尘封着往事。
本期凤凰网旅游《大美中国》,带你徜徉在山水与人文交织的氛围中,体验皇家园林的余韵,品味令人难忘的宫廷美食。
作者:Susie
因围场而兴            
承德处于燕山腹地,在历史上处于北方进入中原的正中道路上,向北可以沟通内外蒙古,向西北可以联络蒙回各部,甚至远达新疆,向东可以连通东北,向南可以控制中原。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承载着康熙的政治军事目的。可以说,没有康熙的战略意图,就没有这座城市。
如今,在承德市里西大街中央,游人还可偶遇康熙帝的骑马雕塑。高大的古代雕塑矗立在现代化的城中这显著的一方车水马龙之地,带有一种历史的魔幻主义气息。承德在这个十字路口,在历史与现实碰撞中,让人生出在历史故地旅行才能有的时空交错的奇妙之感。

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在北方塞外满足皇帝处理政务之需以及大队人马食宿休息而修建的行宫,因此有人说:“先有围场,后有承德”。
据记载,康熙二十二年开辟了热河木兰围场,把秋猎定做一项大典,集蒙古各部在木兰围猎。自建立至道光四年礼废历经140余年,康、乾、嘉三帝共在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105次。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一方面具有军事作用,可以使八旗官兵既习骑射,又习劳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传统的骁勇善战和醇朴刻苦的本色。另一方面具有政治作用,借每年的木兰行围,皇帝在这里定期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巩固边防和发展满蒙关系,加强对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同时,相当于今天的军事演习或者是练兵性质的活动,团结多民族力量,一起抵御沙皇俄国。

木兰围场里的“木兰”在满族语里是“哨鹿”的意思,就是通过模仿母鹿的叫声,然后把公鹿勾引过来猎杀。康熙帝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涉猎成绩,记录在《清圣祖实录》里,“哨获之鹿几数百”,是所有猎兽里面战利品最多的一个门类。
在《弘历逐鹿图》里,捕捉了乾隆射杀梅花鹿的瞬间。每当木兰秋狝,数万大军的浩荡声势,加上康乾两帝高超的骑射本领,对前来演练的蒙古王公贵族也是一种震慑,加强了他们的向心力。

木兰围场初设时还叫做“兴安”,康熙皇帝启程时的诗作就毫不含糊地标为《夏日奉太皇太后避暑兴安》。康熙皇帝在行程中写了8首讴歌木兰围场壮丽风光和木兰秋狝盛况的五言律诗。雍正皇帝驾崩前把“习武木兰”定为“家法”,“木兰”是满语“哨鹿”之意。

乾隆认真遵从了家法,并规范了“木兰秋狝”、“木兰围场”的称谓,这两个词才“流行”开来。嘉庆皇帝在《木兰记》中开门见山写道:“木兰者,我朝习武地……北峙兴安大岭”,并命建两座“兴安大岭神祠”,即今东、西庙宫。
一座避暑山庄盘活一座城            
承德避暑山庄满足了世人对清皇室度夏消暑的想象,避暑山庄里“康乾七十二景”中的殿堂、庙宇、亭榭,无不渗透着帝王感悟和诗画意境。而其背后隐藏着的守卫边疆、民族团结的政治和军事意图更加令人感叹。历史在避暑山庄里的宫殿与景致里面纠缠生枝,它所承载的历史,远比皇家“消暑”还要来得厚重深沉。

承德自建成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杂居一块。我到了承德的第二天,在吃早饭的时候,遇到一起拼桌的一对夫妇,丈夫是满族,妻子是蒙古族人。当地人把避暑山庄叫做离宫。承德是一个山地城市,没有那么多平地,公园少,这个诺大的离宫,就成为当地人溜达和溜娃的好去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庙宇早在1994年就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目前中国55个世界遗产名录里面排名第12,入选的时间相当早,可以说是中国世遗家族里面的老前辈。
承德避暑山庄在成为世界遗产之前,里面还有游乐场和动物园,动物园里也养着给游人观看的梅花鹿。在评为世界遗产之后,这些游乐设施都另迁它处了,动物园则再也不见了。为了发展旅游业和保护环境,市里的铁矿工厂也都往外搬了。

昔日承托皇恩而建的这座宫殿,盘活了整个城市。同桌吃早饭的满族大哥说起避暑山庄的旧事,言及自己的太爷爷都还在离宫里面干过事,家境原本还属殷实,只是后来太爷爷抽大烟,抽败了家业,光景大不如前。个人即便细如微尘,也被打上重重的时代烙印。离宫里发生的件件大事,如《北京条约》的签订,辛酉政变的策划,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也有承德人打趣说,这避暑山庄并不避暑,咸丰和慈禧都到这里避难来了,成了个避难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内包括宫殿区、山峦区、湖区以及平原区四个部分,面积广大,比起故宫和颐和园都大多了。因此山庄里面设置了各种电瓶车、游船等代步工具,吸引游人消费搭乘。其实如果体力允许,又能及早出发的话,宫殿区、湖区以及平原区是可以在一日之内步行游览完成的。

宫殿区内的展览是些宫廷装饰器物、钟表瓷器等,和故宫宫殿内平日的展览别无二致。最让人意难平的一个区域是烟波至爽殿的西暖阁,避难到此的咸丰皇帝,同意恭亲王奕䜣同英、法、俄三国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次年,咸丰也就是在这个烟波至爽殿里面驾崩的。
宫殿区相对较小,很快就可以游览完毕,进入广阔的湖区,这里汇聚了康乾七十二景的大多数景观。湖区也是当地人的最爱休闲地,通常他们进公园里面遛弯就是绕着如意湖走一圈。湖区大多仿造江南园林而建,在这塞外之地,仿造苏堤等江南胜景建筑起来的皇家园林,看起来稍显生硬,粗犷,但仍妙趣横生。夏日里游玩,最得意的不过是遇上一大池子的白莲抑或是粉色菡萏。荷叶之下,还有锦鲤游弋,好一个清凉水世界。
倏忽间才发现一旁的介绍文字里说道,皇帝在狩猎过后,也同王公贵族到此,惬意赏莲。像这样的帝王休闲之景还有很多,像“采菱渡”就是皇帝和后妃们泛舟采菱嬉戏时候的野餐之地。还有康熙安置孙儿弘历(乾隆皇帝)读书的“万壑松风”,在承德避暑山庄里,一派皇家生活作息的生活画卷尽收眼底。

湖区尽了,便是平原区,一大片的树木草林,让人错生误入苍莽草原之感。这里的景观不多,是清代帝王举行接见、赐宴等政治活动的场所。走到林区尽头,便可看到今日仿造当年的蒙古包。过去的康乾皇帝在平原区的蒙古包里多次设宴招待蒙古王公贵族,加强民族团结和政治管理。
从平原区的树林里走出来,打远就看到永佑寺近在跟前。这是清帝祭祖礼佛之所,也是山庄内规模最大的一组园林寺庙建筑。最为特别的是楼前舍利塔,塔身灰朴,不施彩绘,而宝顶则鎏金闪烁,形成反差。舍利塔前方台座上的痕迹表明,塔前应有一座回廊式建筑。尚存的建筑和空荡无存的建筑一起,给予人构建建筑和历史的想象空间。
偶遇灵动之物,开启探索之门            
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尚在,只是当年气宇轩昂、胸怀谋略的帝王贵族早已不见了踪影,而鹿和食肆菜谱上的鹿肉佳肴却以一种鲜活的形式提醒着我们这座城市拥有的深厚历史。游览避暑山庄,或者也能从偶遇一只鹿开始,这灵动之物,有如承载着避暑山庄历史与美食的信使,能开启一道神奇的探索之门。
现在想要在承德遇上鹿儿,得往避暑山庄的山峦区去,在山上散养着上百只鹿。而我却在普陀宗乘之庙,也就是承德的小布达拉宫,撞见了一头鹿。这鹿儿大概从山上来,听庙宇里的工作人员说,承德避暑山庄自建园之初就饲养了大量的梅花鹿,目前在平原区里只是游人如织,已不见鹿影,彼时的承德避暑山庄,在“水流云在”等“康乾七十二景”里,就有群鹿自由跑步的描绘。

据当地市民所说,07、08年那会,还有鹿儿跑到马路上去的事儿。前些年,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鹿文化特展,就与承德市文物局合作,从避暑山庄挑选出9只活鹿,放置在慈宁宫花园之中,配合实物展出。
与前文满族大哥聊起承德有什么好吃的?他不假思索首推的就是鹿肉。满族人最爱吃肉、奶和面。尤爱大口吃野味,大口喝酒,其中也包括被满族人誉为“天上龙、地下鹿”的鹿肉。
眼前这位满族汉子,提起鹿肉,眼睛里也充满了光芒,话也开始密集起来。现在在木兰草场的坝上也开辟了不少的养殖鹿场。承德那些有鹿肉供应的餐厅,都说有自己的养殖场。只要餐厅能证明鹿肉不是野生的,大都可以放心食用。这位满族大哥垂涎三尺的是鹿排,如果是清朝时候,大家打破头去争抢的应是鹿尾。
在宋朝,鹿肉是在杂牲中还排不上号,少有人吃,古籍中也不多见。鹿肉的盛行,大概是从明朝开始的,只是到了清朝才最盛。

满族人在关外就已经大吃鹿肉,入关之后,鹿肉属于少数人才能享用的美食。在乾隆年间的千叟宴,一盘鹿尾烧鹿肉极为珍贵,只出现在一等宴桌上,为王公、一二品大臣及外国使节等享用。
清代宫廷食用和赏赐所用之鹿肉多来自东三省的进贡,除此之外,还有新疆地区进贡的以及来自木兰围场的。东三省进贡鹿制品大多在冬季,其他季节鹿肉的获得主要来自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鹿肉的获得具有波动性,也呈现出清朝国势盛衰。康雍乾时期,国势强盛,木兰围场鹿只繁多,王公大臣们多能尝到围场的鹿肉;嘉道时期,国势衰落,木兰围场鹿只减少,新疆进贡的鹿尾亦停止。大臣们一般只能在冬季品尝到美味的鹿肉。
道光年间曾在南北各地为官的梁章钜喜欢吃鹿尾,他曾任军机章京,入值枢禁,冬季经常饱啖鹿尾。吃的方式也很特别,他不让厨子烹调鹿尾,而让夫人亲自操刀细切,可见对鹿尾的珍视。后来他升任广西巡抚,还能通过折差往来携带鹿尾,曾赋诗一句:“寒夜何人还细切,春明此味最难忘”,再到他致仕之后,没有鹿尾可吃,只能感叹:“徒劳梦想而已。”
鹿尾是八珍之一。据《醒园录》记载:“此物当乘新鲜,不可久放。致油干肉硬,则味不全矣。法先用凉水洗净,新布裹密,用线扎紧,下滚汤煮一袋烟时,取起,退毛令净,入瓷盘内,和酱及清酱、醋、姜、蒜,蒸至熟烂,切片吃之。”

袁枚也爱吃鹿尾,对于吃鹿尾颇有心得,在《随园食单》里写道“尝得极大者,用菜叶包而蒸之,味果不同。其最佳处在尾上一道浆”,味道最好的地方,是在尾巴上的“一道浆耳”。乾隆二十八年,乾隆帝命令“盛京(辽宁省沈阳市)将军每年交鹿七百八十只,鹿尾二千个,鹿舌二千个,鹿筋一百斤,鹿肠等无定额。”除了七百八十只鹿,乾隆还单点了鹿尾二千个。一只鹿一个尾,舍鹿取尾,只有天子才有此等奢华的口齿之福了。
“依我说,最好的就是鹿血泡酒。”满族大哥意犹未尽地说道。
对于鹿血的吃法,满族大哥的说法还算是斯文了。清朝的皇帝是拿起鹿血就生喝。据记载,乾隆、嘉庆和咸丰都生喝过鹿血。前二者是打猎时偶尔喝喝,乾隆还边喝边说,“不唯益壮,亦以习劳也”。后者则是避难来到承德避暑山庄以后,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几乎是天天喝,最终病死在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殿。
康熙多次下江南,迷上了江淮菜的可口,把江南菜肴带回了宫廷,与此同时,他们也把鹿肉条、榛子等东北特产赏赐给了时任苏州织造的曹寅、李煦等人。这也算是一种南北饮食文化上的一种交流。
在《红楼梦》里,鹿肉也没缺席。第五十三回中,贾府的田庄交的租就包括“三十只大鹿、二十斤鹿筋和五十条鹿舌。”这也是清代大户人家里享用鹿肉的一个来处了。贾宝玉同史湘云得了鹿肉也不劳烦府中厨子,自个就在芦雪亭大烤鹿肉,引来脂粉香娃探春、宝钗、宝琴等姐妹,一同割腥啖膻。
由此可见,鹿肉是比较腥的,比较考验烹饪手法。为了去腥除膻,让鹿肉的口感更佳,厨师多半先会对鹿肉进行腌制处理,然后再焖、炖、红炒、小炒、火锅等,这些烹饪方式也相当的东北。
然而,对于各式的烹饪手法,这位满族大哥都不屑一顾,得意地考我道:“你知道鹿肉怎么样做最好吃吗?熏的!”
承德2日游
DAY1: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
DAY2:承德避暑山庄
1条评分金币+12
xgch 金币 +1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9-08-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