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06
- 在线时间25324小时
-
- 发帖6945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1444
- 道行5638
- 原创801
- 奖券5606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455
- 金币
- 11444
- 道行
- 5638
- 原创
- 801
- 奖券
- 5606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3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06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19-07-08)
—
最近央视也推出了一部全景展现人类波澜壮阔手术史的纪录片,既专业又有趣,豆瓣评分高达9.4——《手术两百年》。《手术两百年》总共八集,一集一个主题。第一集的名字叫《理性之光》,讲的是人类从蒙昧的古代医学,经过漫长的黑暗,来到现代医学大门的艰难历程。早期的人类,无论分布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拥有自己的一套神话。在科学并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将生老病死归结于命运,寄托于神灵。一旦身体出了状况,人们就会通过原始的祭拜仪式来寻找病因、祈求驱除。萨满文化里就有这样的内容 到了公元2世纪,古罗马名医盖伦开始探索人体的奥秘,明确提出了要通过“解剖”来认识人体。但出于伦理、宗教等因素,在那时,人体解剖是被绝对禁止的。盖伦只能通过解剖动物来推理人类身体的运行方式,提出了疾病源于身体失衡的理念。直到14世纪中叶,黑死病爆发,教会才不得不取消禁令,允许医生通过解剖了解人体,以找到战胜黑死病的办法。在这之后,医学界渐渐出现了解剖热潮。到了1537年,年仅23岁的解剖课教师安德烈·维萨里脱颖而出。他发现,当时学校使用的教材仍是盖伦1500年前的著作,与真实人体并不完全相符,于是便决定编写一套全新的解剖学教科书《人体构造学》,并于1543年正式出版。这本书将人体的各个器官,第一次以精准复现的方式展现了出来,成为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之作,使人类迈出了自我身体探索的第一步。而到了十七世纪初,医学史上又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威廉·哈维。他解开了心血运行的秘密,得出人体血液以心脏为中心循环流动的结论。可以说,正是安德烈·维萨里、威廉·哈维这样的先驱,让医学从蒙昧走向了科学,用理性之光,照亮了人类对抗疾病的前路。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所以这就是部教科书般的医学史科普片吗?当然不止于此。在讲解历史的同时,片中还穿插展现了大量手术现场和现代医学技术。比如《理性之光》这集,开篇就是一场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是一名小男孩,与他匹配的那颗心脏,正放在一个箱子中,通过飞机、汽车争分夺秒地被赶送到手术室中。通过手术过程,引出外科手术的漫长发展史,并穿插展示高新医疗技术,比如能够实施多种模拟手术的器官虚拟模型等等。这种历史、现代与未来三线并行的风格,贯穿在整部《手术两百年》当中。比如第二集《手术基石》,讲的是手术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大里程碑:麻醉、消毒和止血。在止血的方式上,片中一方面讲述其历史演变——外科学之父帕雷,因为不忍士兵用烙铁止血的痛苦,发明了鸦喙钳。另一方面,又告诉观众,被帕雷摒弃的烧灼止血,如今改头换面,以智能止血钳的方式回到了手术现场。还比如第五集《打开心脏》,讲的是心脏手术的困难与发展。片中以一个患有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为例,讲述了他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先使心脏彻底停跳,然后将血管引到人工心肺机上,让机器接管心脏的工作。与此同时,引出了美国心脏外科医生李拉海的传奇经历。原来,早在70多年前,李拉海就试过用其他设备代替心脏。当年,他赌上整个职业生涯,不顾社会各界的反对,用活体交叉循环方案,惊世骇俗地将志愿者与患者的血管连在一起做心脏手术,取得了成功。整体看下来,《手术两百年》涉及到的手术现场,有心脏移植、脊柱矫正、生产大出血、大脑开颅、肺脏摘除、双手移植、面部移植、癌症等等;科普的医学史,包括但不限于解剖学、血液循环系统、麻醉、止血、消毒、X射线、血型分类、腹腔镜的使用、额叶切除术被叫停、人工心肺机的诞生推广……信息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它采用现实与历史交织的回环式套层叙事结构,以真实手术案例作为切入点,每一集都巧妙地梳理了3-4个医学史上的关键事件和相关人物,同时还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代医学的种种技术手段。为了保障成片的专业性,本片的制作周期长达3年。摄制组不仅分赴英国、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对相关的医学院、博物馆、档案馆、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进行拍摄;还邀请到强大的专家阵容坐镇,包括国际顶级专家10余位,中国外科学相关院士15位,所有专家总共加起来将近70位,这在国内纪录片行业里是十分罕见的。而尽管本片的专业性和知识量都极其惊人,但你在观看的时候却不会有半点的枯燥乏味。首先,片中的影像素材极其丰富多彩。不仅有当事人现身说法、历史重现表演、三维医学动画,还有科学实验演示、纪实影像、手术现场、相关艺术作品的展示等等,充分调动起观众多层面的兴趣。比如第二集里,为呈现中世纪荒诞的医疗状况,就采用了漫画形式。同时,本片还邀请到中国爱乐乐团进行主题曲演奏、配音界的“男神”姜广涛负责解说。这些,既保证了影片在视听层面的专业和独到,也降低了观看的门槛,让观众能快速代入片中的现实与历史场景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而整部纪录片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那些曲折与黑暗。比如,在19世纪中期以前,没有麻醉技术,一场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手速。当时有个被公认为“伦敦第一快刀医生”的人,名叫罗伯特·李斯顿。但恰恰就是他,创造了医学史上唯一一场死亡率高达300%的手术。那是一场截肢手术,由于他下刀太快,先是不小心切断了助手的手指,助手失血而死;接着,切伤了病人的生殖器官,病人术后感染死亡;更不幸的是,一名观看手术的观众也因为惊吓过度,心脏病发。听起来恐怖吗?但更可怕的,是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在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上,英国曾发生过一个臭名昭著的事件。在19世纪初,虽然启蒙运动已经让社会思想得到一定解放,但只有极少的死刑犯尸体,被允许用于人体解剖。这远远满足不了研究需要,于是医学院干脆找人到墓穴去挖刚死之人的尸体。这种操作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发展到后来,有人为了赚钱,专门干起了谋财害命卖尸体的行径。其中,威廉·伯克和威廉·黑尔两人,在自己开的旅馆中先后杀死15人,成为了解剖学史上最黑暗的罪恶。你看,本应用来救人的医学研究,却在时代与人性的局限下,导致了无辜的人被残忍杀害。由此可见,医学走到今天十分不易,离不开文明与法治的进步,离不开解放与自由的环境,更离不开无数为了真理而执着的先驱前辈们。他们之中,很多人在活着的时候被否定、被污蔑,但历史终会为其正名。比如一生都在呼吁洗手和消毒的塞麦尔维斯,他从未在生活的年代里得到认可,但如今他的理念早已被世界所通用。而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也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医疗问题,比如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很多人支付不起,一些绝症仍然无法根治,各种医患矛盾也时有发生。但就像片中所说,时代的发展始终是向前的。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只要我们秉持着科学与理性,始终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终究有希望被一一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