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54阅读
  • 1回复

[其他]古代寡妇为什么不愿意再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wdyswdys

UID: 852091

 

发帖
46883
金币
22072
道行
5725
原创
5
奖券
880
斑龄
0
道券
65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77(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4-21
最后登录: 2025-01-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7-05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2-11-03) —
投票截止时间:无限制

最多可选4项,共有0人参与,

0(0%)
 
0(0%)
 
0(0%)
 
0(0%)
 

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人群,这类人一旦老公离世后就不再嫁娶,可以说是从一而终,这类人有个统称叫寡妇,为什么古代女子老公走了后就不再改嫁呢?难道是古代法律规定了女子不能改嫁吗?

寡妇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没有丈夫的妇人,后多指死了丈夫的妇人。语出《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一个时期以来,许多论著都认为,唐代妇女贞节观念淡薄把离婚与再嫁不当回事。而最近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唐代妇女其实多数倾向守节,再婚只是少数被迫的行为。10月24日,在西安举行的“纪念西安碑林建立9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张国刚发表了自己研究墓志所取得的成果,为人们揭开了唐代寡居妇女生活的历史真相。

“唐代墓志中有关妇女守寡的记载,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即结婚不久就守寡;结婚10余年(约30岁)儿女还年幼时守寡;四五十岁开始的中年守寡以及守寡长达40-50年等多种情形。”

张国刚教授说,《唐代墓志汇编》、《续编》的3000余墓志中,再婚和改嫁的妇女仅仅只有10例,而明确记载坚守贞节者就达到264例。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守寡妇女相当多,这个历史事实不容忽视!

通过对墓志中记载的事例分析发现,这些妇女的丈夫并非都是年轻而夭亡,恰恰相反,大多是寿终正寝。年轻妇女守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丈夫比妻子年龄普遍大得多”,形成了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在老夫少妻模式下,年轻女子在丈夫死后,便守着一份或多或少的资产,抚养子女,维持生计。



不同年龄的妇女,其进入寡居生活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也很难一概而论,尽管墓志中都极力描述寡妇的哀戚之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守寡的妇女要从此“摒绝人事”,素面朝天,清心寡欲,苟度余生。



张国刚说,丧偶之后,寡妇在坚守贞节的同时,还要履行作为母亲的职责,抚养遗孤,做到所谓“妇典母范”,这也是当时社会对她们的要求。为了清心寡欲,求助于佛教是大多数寡居妇女们的共同选择。妇女年纪轻轻就空守闺房,承受着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既要抚养儿女、侍奉公婆、操持家务,还得忍受漫长的孤寂。在这种状态下,佛教的虚空世界就成为其精神上的寄托。

古代女子一般在丈夫死后都可以自主选择改嫁,不过由于古代女子没有地位,加上世俗的眼光,不是不想改建是没有人愿意娶她,就算有人愿意娶她了,古代比较迷信,都觉得这样是做了对不起丈夫的事情,总会觉得丈夫一直跟着自己,所以古代一般女子都是从一而终的,这也是古代女性的一个悲剧,只能夜夜独守空房。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8
金币
49935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90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2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5-01-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7-06
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