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09
- 在线时间25368小时
-
- 发帖6953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3545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6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530
- 金币
- 13545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6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36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09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19-06-29)
—
《复联4》自上映以来赢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口碑方面,豆瓣开画被狂热粉刷到了9.3分,随后理智粉入场,分数也稳定在了8.7分,基本预定了漫威系列的NO.1。票房方面,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5天狂卷22亿+,排片占比一直维持在95%以上,让柏林电影节影帝王景春也忍不住在社交动态上酸了一把。紧接而至的“五一档”,看看复联4的对手,确实没有一个能打的。当所有人都觉得又会是《复联4》的“碾压局”时,一部黎巴嫩电影却上演“虎口夺食”,成了不折不扣的黑马。这就是《何以为家》!本片原名叫《迦百农》,一个很拗口的名字。迦百农是圣经中的地名,位于加利利海附近,耶稣传道时途径此地,留下不少神迹与故事。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敢于选用这个名字,就代表了她在创作本片的初衷不为了迎合商业化。这部2018年的电影今年4月29日才引入内地,上映后,豆瓣评分从8.8分升到了8.9分,超越了《复联4》,足可见它的质量之硬。而6天1.4亿票房或许在《复联》面前不值一提,但对于一部低成本文艺片却是一个相当了得的成绩。其实它早已得到了业内的认可。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凯撒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亚洲太平洋电影奖最佳导演……当如此多荣誉加身时,你或许还会心生怀疑:黎巴嫩,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一个电影荒漠能拍出这么好的电影吗?可当你实际看完电影后,你就明白它获得的赞美是多么实至名归。用三个词概括《何以为家》:感动、真实和勇气。首先说感动。好莱坞电影往往很会玩套路,每隔几分钟来一个笑点,第几分钟男女主上床,第几分钟反派gg,第几分钟来个泪点,都像流水线产品一样计算得很精准,看多了难免变得麻木。可是《何以为家》却让皮哥找回了那种久违的最纯粹的感动。感动在于故事。一个黎巴嫩的贫困家庭,父母养不起孩子,将11岁的女儿卖给了杂货商。12岁的哥哥扎因愤然离家出走来到了大城市,在那里他遇到了来自埃塞俄比亚移民拉希尔,这位善良的黑人女子也过着穷苦生活,还有一个没有身份证明的儿子约拿斯。同是天涯沦落人,小男孩和拉希尔母子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后来拉希尔被捕,男孩带着婴儿开始了逃亡之旅,一番颠沛流离之后,扎因最终被生活压垮,忍痛将婴儿交给了人贩子,换取了逃亡国外的机会。为了自己的身份证明,他重返家中,才得知自己出嫁的妹妹因过早为人妻而惨死在医院,男孩挥着刀开始了复仇之旅……感动也在于人物。男孩父母的麻木不仁,男孩妹妹的天真无邪,黑人女子的善良无助,婴儿的童真可爱都让人百感交集。而周旋在这些人物当中,男孩时而是保护妹妹的哥哥,时而是小偷小摸的混混,时而是婴儿的贴身保姆,时而又是带刀狂奔的暴力狂徒。他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他小小的身体就是一个战场,时刻上演着正与邪的较量,这样的负荷一个成年人都难以忍受,更何况一个孩子。片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男孩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却让婴儿不要乱摸,说这样会脏了手。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那一刻真心觉得他帅炸了。所以当最后他提刀奔向仇人的时候,观众瞬间被这个“小坏蛋”俘获,流下了复杂的泪水。感动还在于台词。全片只记住一句台词:“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这句台词被放在了电影海报最醒目的位置。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真的让人痛彻心扉,这句话其实痛斥的是那种“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社会怪象。这句台词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再来说说真实。影片的真实之处在于没有把主角塑造成一个“完人”。他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长期在父母的责骂下生活,为了生存还要去卖东西,这样的孩子一定充满戾气。片中扎因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污点的人,他小偷小摸,满嘴脏话,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够真实。最让皮哥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扎因离家出走来到了大城市的游乐园,坐不起旋转木马,他将一个美女雕像的外衣脱掉,露出浑圆的乳体,观众看来丝毫不觉得猥琐下流。而在餐厅厨房洗碗的黑人女子透过窗户看到这一幕,也是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圆桌派》里主持人问许子东,通俗小说和文学作品最简单的区别是什么?徐子东回答:“就看书里有没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有的话就是通俗小说,没有的话就是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同样拿《复联4》和《何以为家》作对比,《复联4》里的正反派清楚明白,而《何以为家》里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好人坏人,更接近生活的真实。当然以上的真实还是归功于编剧与导演精心的创作,不过看了片尾的彩蛋才让我们更加震撼。原来片中的主演就是真实生活在叙利亚的难民,他是偶然的机会被选角导演选中,和片中角色一样,被发现时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以非职业演员的身份主演了本片,一方面没有了演员的那种匠气,一方面片中大部分情节都是他的真实经历,他不是演的,而是完整复刻自己经历的生活。所以说,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部介于纪录片和电影之间的作品,它不是摇尾乞怜的街头乞丐,而是接地气的真实记录,这种真实更加震撼人心。最后说说勇气。一个女导演,找来一个叙利亚12岁难民当演员,最后拍出一部震撼世界的艺术片,这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本片制作时间长达5年,前期调研进行了3年,剧本是在调研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除了主演很多参演人员都是真实生活的人,甚至导演自己都亲自出演了片中律师一角。影片拍摄时间长达6个月,积累素材超过520个小时,后期剪辑花了整整两年,最后却起了一个不讨喜的名字,彻底与商业绝缘。导演敢于揭露自己祖国“丑陋”的一面。让皮哥深刻的,除了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外,还有黎巴嫩难民区那些密密麻麻的破败居所,里面的人如蝼蚁般生活。影片中小男孩带着婴儿流浪,周围的人群那麻木的眼光像极了鲁迅笔下看热闹的中国人,这些是在廉价的感动之外深刻的地方。除了赚取我们的眼泪,导演其实还在勇敢控诉这个社会,到底是谁做错了?为什么把责任都推向一个小男孩?男孩的父亲无力地推搡着儿子,质问为何他们活得没有身份和尊严?黑人妇女隔着监狱的铁栏杆,哭着问小男孩,她的儿子去了哪里?少年监狱的狱友看到小男孩给电视台打电话,跟着起哄,企图让一个小屁孩为自己发声。许多人说结尾过于煽情,其实这是导演借助一个12岁男孩的口表达自己的心声:没有能力,就不要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所以说本片不只是感动,女导演处处绵里藏针,哭过之后,会给你沉甸甸的思考。好在最后是一个光明的结局,当小扎因拍摄身份证照片时,因为自己成了“有身份的人”而露出了开心的一笑。《复联4》让许多人落泪,《何以为家》也让许多人落泪。两种眼泪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是11年的陪伴的泪,是满足了我们英雄梦、少年志的泪;后一种则是目睹了生活真相的泪,是感怀于手足情、同理心的泪。两种泪,一种仰望星空,一种脚踏实地,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