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一个非常重视形象的人,虽然有时候对宝玉有些情不自禁,但都会补救。
(一)滴翠亭事件,嫁祸黛玉
薛宝钗扑蝶,到了滴翠亭,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关于贾芸手帕的事,她当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说明,她没少看那些外面的小说,什么《西厢记》《牡丹亭》。
小红推开窗子,薛宝钗怕难堪没趣,于是假说在找黛玉,刚才看见黛玉在附近,混了过去,果然小红不疑惑薛宝钗听见,反而担心林姑娘听闻。
其实这一举动,反而说明了薛宝钗的性格,有急变,很强的危机处理能力。可是她是洗脱了自己,就不考虑了别人。
薛宝钗是一个看问题很复杂的人,不愿意和小红一个丫头为难,不想无趣。可是薛宝钗不考虑黛玉的感受,当然黛玉是主子,小红应该不会伤害到黛玉,后来小红又出了大观园,自然不会有什么事,可是却展现了薛宝钗的明哲保身。
她是一个非常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而且极有手段。
(二)怡红院里绣鸳鸯
薛宝钗大中午的不午休,跑到怡红院,给宝玉绣肚兜,偏生那会儿,袭人还出去了,她没有知趣的离开,反而拿起了针线。
这一幕落在黛玉眼中,自然感觉好笑。
可是黛玉终是厚道,被史湘云拉走,居然不提此事,这本是一个绝好的打趣薛宝钗的机会。
那么薛宝钗的聪明,后来听袭人说,黛玉和湘云来过了。
薛宝钗只有脑补一下,就知道,黛玉和湘云有可能刚看过她在刺绣的场景。
这自然也不是大家淑女的风范。
薛宝钗心中自然会犯猜疑。
湘云到罢了,她被自己收服了,可是黛玉不同。当然,薛宝钗心里惦记的,是找个机会堵住林黛玉的嘴。
(三)说错了酒令
天都帮薛宝钗。
在刘姥姥来贾府,贾母带众人逛园子时,宴会上说起了酒令,黛玉用了《西厢记》《牡丹亭》的话。
薛宝钗眼睛一亮。
她找到了机会。
于是第二天,她唤来了黛玉,说起了此事,当然不会为难黛玉,她要讲和,不是要闹场。
她点明,看杂书的危害,不管黛玉心服不服,都要口服,面子还是要的。
黛玉毕竟是个单纯的小姑娘,把薛宝钗的话当成了善意,当然薛宝钗提醒一下还是对的,在外面的场合,有些话不能讲。
有了这场戏,黛玉自然不会为难薛宝钗,说什么绣鸳鸯的事了。二人成了好姐妹,自然要和气相处。
其实,薛宝钗总是能先人一步洞察问题,尽量把矛盾消弭于无形,自己不得吃亏,又不开罪别人,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呢?在生活中,有时候明哲保身不见得就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