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06
- 在线时间25315小时
-
- 发帖6942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0967
- 道行5638
- 原创801
- 奖券5606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429
- 金币
- 10967
- 道行
- 5638
- 原创
- 801
- 奖券
- 5606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31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06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19-06-09)
—
说起日本畅销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相信小伙伴们都不陌生。即便没读过他的小说,也肯定看过一两部影视化改编作品。作为“出版界的人形印钞机”,东野圭吾不光是个出书狂魔,而且深谙畅销之道,擅长在推理中揭露人性阴暗与社会痛点,引发读者的共情。中、日、韩版《嫌疑人X的献身》 正因为具备这些特点,他的作品男女老少通吃,经常被拿来做影视化改编。比如聚焦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白夜行》,比如披露校园暴力问题的《恶意》,比如关注性别认同障碍群体的《单恋》,以及反思未成年人犯罪与法外私刑的《彷徨之刃》等等。电影版《白夜行》 而最近,日本又出了部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的新片,讲的仍然是件“人命关天”的大事儿——《沉睡的人鱼之家》。影片聚焦于一个富足美满的四口之家——爸爸播磨和昌,管理着一家尖端科技公司,为残障人士研发仿生义肢;妈妈播磨薰子,既是全职主妇,又在家里自营线上花店;大女儿瑞穗只有六岁,格外懂事善良;小儿子生人活泼好动,与姐姐感情极好。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场灾难意外降临。一天,姐弟俩跟随外婆去泳池玩耍时,瑞穗被困池底,严重溺水。虽然事后急救恢复了心跳,但由于供血不足引发脑损伤,她的大脑已经停止了运转。医生告诉主角夫妇,像瑞穗这样陷入脑死亡的患者,不仅很可能永远醒不过来,连心跳也会随时停止。而按照脑死亡患者的救治手续,这对夫妇面临着另一个残酷抉择——是否同意将女儿的器官捐赠出去。他们一旦签署了同意书,就意味着放弃对女儿的救治。这里就要说到本片所探讨的法律议题:死亡的判定标准应该是什么?是脑死亡还是心脏彻底停止跳动?在影片中,日本国内采用的是一种兼顾两者的做法——除非病患或家属有意愿捐赠器官,否则医生将以心脏死亡视为判定依据。换句话说,家人可以自主选择一种死亡标准。于是,爱女心切的夫妇两人,并没有签下捐赠同意书。即使已经对奇迹降临不抱希望,他们也还是将女儿接回了家里,亲自照看。但要在家照顾一位脑死亡病人,是件困难重重的事。首先,要面对的经济负担就不言而喻——由于女儿无法自主呼吸,他们先是花去大笔手术费,给她安装横膈膜起搏器;接着又在家里打造了一间专用病房,并雇佣看护定期上门,给女儿做体检和按摩护理。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每周请家教上门讲课,并在特殊教育学校给女儿办理了入学。除了金钱,全家人在照顾瑞穗这件事上,付出的体力与情感代价也一样高昂。母亲关闭了线上花店,全心全意投入到女儿身上;父亲原本还在闹分居,这下也放弃了离婚,全力支持女儿的康复治疗;就连外婆也因为心存愧疚,不顾年纪地每天守在瑞穗身旁。值得一提的是,像片中这样的举全家之力付出,对于播磨夫妇尚可接受,但要搁在一般条件的家庭里,光是起搏器手术的费用,就让人难以企及。更残酷的是,这种付出极有可能换不来任何希望。在现实中,世界上已经有八十多个国家以立法形式或在临床实践中,承认“脑死亡”状态为判定个体死亡的依据。就连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我国,也在推进脑死亡标准的研讨进程中。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脑死亡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植物人”,它是一种永久性、不可逆的终止。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安慰式的抢救和救治,无疑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会给社会造成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在影片中,男主就不顾股东高层的反对,强行利用公司研发的人工神经连接技术,帮助自己的女儿改善身体状况。他指派研究员定期上门,用原本为残障人士研发的仪器,将电流传送到女儿的脊髓,刺激身体出现反射活动。如此一来,即便在女儿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凭借仪器也可以让她活动四肢,使骨骼和肌肉状态好转。这种治疗手段乍看有点成效,但对于脑死亡患者来说其实毫无用处,而且细想还很恐怖。一方面,男主的做法是将公司技术私有化,这一点也让他随后受到了弹劾。另一方面,他罔顾患者(也就是女儿)的意愿,将其当作提线木偶摆布,也违背了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无法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因此,当他的妻子推着轮椅出门,让脑死亡女儿重返社会时,不仅引来邻居路人的异样眼光,也让儿子在学校受到了排挤和欺负。说到这里,也让我想起之前聊过的一部《安多弗》。在那部电影里,身陷丧妻之痛的科学家男主,为了重见真爱滥用克隆技术,结果却不得不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中,杀死复制品妻子。这两部影片讲的都是为了复活亲人滥用科技的故事,文本内核都反映了本该造福于社会的科技,一旦突破了伦理道德禁忌,便会使人失去理性而变得疯狂。操纵脸部肌肉使女儿“假笑” 因此,这部影片的视觉风格一度从温暖明亮转向阴冷煞气,让观众在恐怖惊悚的氛围中,审视科技滥用带来的反噬力量。不过,与“爱情使人疯狂”的《安多弗》不同,《沉睡的人鱼之家》不仅从科技、法律、医学等角度,对“死亡的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它同样从感性层面,揭示了脑死亡判定给病患家属带来的心理伤痛。尤其是母亲对于女儿的爱与不舍,更是多次祭出了全片的泪点。片中的母亲薰子,之所以支持用仪器操纵女儿,并不是为了满足私欲或逃避现实,而是希望在奇迹一旦发生时,女儿仍保有健康如初的身体。她之所以用轮椅推女儿出门,是为了找到女儿画本上的地点,完成事故前未能实现的母女约定。她甚至还打算采取极端手段——杀死女儿并接受法律制裁,来迫使官方承认女儿仍然活着。然而,这种催泪并不是无节制的煽情,而是藉由母亲的态度转变,让观众们看到——面对亲人的离去,病患家属也有从拒绝、愤怒、挣扎,到沮丧、接受的过程。因此在片尾,当薰子看到女儿托梦向自己告别时,也就意味着她完成了“接受死亡”的过程。随后当女儿出现心跳停止的征兆时,她没有再要求医院继续救治,而是终于签署了器官捐赠的同意书。这段情节也引出了脑死亡判定的第二重意义,作为器官移植的最佳供体来源,这些患者的生命可以藉由移植形式,在其他人身上得到另一种延续。对于这种人性的高光时刻,影片也利用情节上的首尾呼应,让悲痛中的人们感受到慰藉和生机——在影片一开场,有个少年误曾闯入主角家的庭院,目睹了轮椅上昏迷的瑞穗;而影片落幕时才用镜头揭晓,正因为移植了瑞穗的心脏,这个少年才能够再次健康地回到这里。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宝贵的一次,珍惜生命不光意味着在死亡到来前,尽情体验精彩的人生,同样意味着为挚爱你的家人负责,不要让他们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们虽然不能改变生命的终点,却可以在终点到来之前,选择让它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判定死亡,而是学会不因死亡而执迷于痛苦和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