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考古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芮国墓地,为研究周代封国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该遗址被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完全依托考古遗址的专题博物馆。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该如何做?看似众多的文物在脱离了原有的遗址环境后又该如何摆放,怎样才能讲述好一个文献缺乏的历史谜团?经过多年的打磨与思量,2018年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大众得以走近消失的古芮国。梁带村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村落也成为韩城市又一文化符号。
同很多博物馆不同的是,以“古芮寻微 故国韶光——梁带村遗址与芮国历史文化展”为主题的陈列展,试图用文物组团化、信息情节化的叙述方式,梳理出一条既重现芮国历史文化,又还原考古过程的线索。
序厅的重要性总被忽略,但对于一个建立在文献资料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的遗址类博物馆,如果不能提供特定时空的历史文化地理信息,观众在随后的参观中会一头雾水。因此展陈者不厌其烦地勾勒了芮国所处的两周时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分封诸侯国的状况以及当时的礼乐等级制度,包括梁带村遗址之前已有的相关封国的考古发现。
足够的知识储备让观众可以顺利参观接下来的展厅。因为梁带村遗址的大墓基本没有被盗掘且保存相对完整,展厅选择按照考古发现的顺序和每一座大墓的器物组合徐徐推进。
比如编号为M26的著名的芮国国君夫人大墓。该墓带有一条墓道,呈“甲”字形,葬具为一椁两棺。根据随葬“仲姜作为桓公”铭文的青铜器及墓葬形制等,综合判定墓主是芮桓公的夫人芮姜,亦称仲姜。这个大墓的随葬器物颇为丰富,有厚重古朴的青铜礼器、精致小巧的青铜弄器、工艺精湛的玉器组合等。500余件(组)奢华精美的玉器,既包括年代久远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也有商代的玉戚、玉戈,其中一组随身佩戴的七璜联珠组玉佩,仅在其丈夫桓公墓中有发现,由此体现出芮姜夫人生前的地位。
出土于梁带村遗址27号墓的七鼎六簋就放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西周时期,主人身份级别不同,鼎簋的使用就不同。据《周礼》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此套七鼎六簋的出土,是判定该墓等级最具说服力的实物资料。同时,结合六簋及26号芮姜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说明芮国遗址27号墓主人是芮桓公,他是芮国最鼎盛时期的一代国君。
考古工作者历时多年在梁带村芮国遗址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发掘出土了金、玉、铜器等各类随葬品共计2.6万余件(组),琳琅满目,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这些文物之中,珍贵文物有3000余件(组),70多件为首次发现的文物,包括两周时期的镶金玉韘、纯金剑鞘、青铜錞于、龙形镂空金环等。良金美玉尽耀目,遗珍璀璨忆华年。但博物馆在进行展示时都有侧重,并不是一味堆砌。展厅还有按比例缩小复原的车马坑,502号墓出土木俑的三维立体复原。考古工作者当年进行考古发掘的纪录视频穿插其中,帮助观众理解考古如何揭示这个文献记载不多的古诸侯国的面貌。
未来,将会对位于博物馆东侧暂时回填的大墓遗址现场进行重新揭露,通过有效的保护与现场展示,逐渐完善遗址类博物馆的展览体系,让芮国及芮国文化更加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