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都挺好》在观众热议中迎来大结局。这部剧延续前两年热播剧《欢乐颂》里都市情感、代际相处、职场生存等热点话题,将《欢乐颂》中最有存在感的两个人物安迪和樊胜美集于女主角苏明玉一身。不仅令都市女性触景生情,也成功将原本站在不同角色背后的观众的注意力归拢起来。两部剧集都改编自知名网络文学,作者是职场人阿耐。
最初关注阿耐,是在2009年“五个一工程”奖名单上,她的入选作品《大江东去》旁边赫然备注“网络文学”标签。那年,是网络文学粉丝经济初具规模的节点,也是网络文学一词从媒介区分转向内容风格区分、从泛指所有在线作品转向特指类型小说的节点。彼时玄幻穿越竞放,被称为“网文”的多以皇帝娘娘、天外飞仙为主角,朴素低调的《大江东去》显得有些特别。
2018年底,由《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热播,其现实主义风格刷新了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人们常将阿耐的《大江东去》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提并论,那相对平实的叙述和充满细节的描写,确实能满足读者对一本“厚书”的阅读期待。即便在网上读到,也可能误以为它们是纸质图书的电子版。或许,正是这点与人们熟知的网络文学的“不同”让《大江东去》脱颖而出。
阿耐擅长对宏大题材的整体布局,《大江东去》4个主角30年跨度,经得起专家审读和粉丝评鉴,绝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长期积累、狠下功夫的成果。小说章节以年月为标题,编年体排列近似人物传记。伴随改革开放历程,这部书讲述国企改制、农民致富、个体户和小海归创业,里面的事件大部分来自阿耐的职场经验和创作笔记。她一边写小说一边读报刊,把当代史上的真实事件变成连缀故事情节的线索。这份扎实与理智,令人想起作家王安忆在《小说讲稿》中对长篇小说结构方法的解析。王安忆以《百年孤独》为例,通过家族图谱、人物关系,将庞大玄虚的故事条分缕析,手把手示范创作长篇的大工程。解读和构造长篇都要毅力和耐心,这方面阿耐的气质正相符。
虽然有几分“传统”气质,然而毕竟发表在网络,《大江东去》同时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学特质,比如节奏快、悬念多。文中连名字都没有的“水书记”虽是配角,却成为贯穿全局的大悬念:他因何亲自点名将男主角宋运辉招进大厂?他力排众议为宋运辉争取优厚科研条件,难道存心让他遭忌恨?宋运辉东山再起之后,他为何又把这位得力助手打回基层?一个接一个的问号让人读得欲罢不能。读者为寻找答案只能日日追更,跟随男主角在大江大河里命运沉浮。这种计策在纸质图书上就行不通:耐不住性子的人很可能直接翻到最后,先弄清好人坏人,再回头细品情节过程。
分类高度简化的文学网站往往按性别将女作者打上“言情”标签,阿耐小说意不在情,不太愿意被这样归类。但这并不妨碍她与其他网络女作家的相似性。以观众耳熟能详的几部网文改编时装剧为例,唐欣恬《裸婚》的迷茫与困境、李可《杜拉拉升职记》的职场与情场,在阿耐作品中也能看到。阿耐对能引发网络热议的话题拿捏得很准,《欢乐颂》引起网民对白领光鲜外表下实际经济状况的激辩,《都挺好》中苏明成则妙语连珠、句句爆款,连带着演员也成为“网红”。同时,这两部剧因为视点集中于女性,被称为当代“大女主”戏。网络写作使阿耐始终保持对时代生活的敏感、对青年时尚的敏感。当这份敏感与个人20余年间的商海历练结合,作品自然既有底气又接地气。
当然,阿耐作品也有明显缺陷,主要是节奏太快、人物变成事件的执行者。阿耐倾向于将角色放在社会关系网中,而作为最基本社会关系的原生家庭,常被设置为个人成功路上的第一道障碍。且不提父母对樊胜美、苏明玉的索取,就连《大江东去》里宋运辉命运的转折也从父亲去世开始。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在电视改编中得到较好处理。编剧有意将笔墨向人物集中,以充足内心戏刻画角色,把事件冲突归因于性格的多样性。如《都挺好》原作仅用第一章的一半篇幅交代过往十数年恩怨,而电视剧则采用画面闪回,展现兄妹成长的不同境遇,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伏笔。这样改编既增添故事层次,增强情绪感染力,又淡化对家庭的偏见,使情节愈发丰满。
阿耐一方面坚持自己想法,不受线上阅读追求的“代入感”影响,一方面也能结合社会大潮,唤起不同人群的集体记忆,勾勒气势恢宏的时代群像。无论是粉丝催更还是电视热播,都不会影响她的创作态度。她始终站在聚光灯外、屏幕背后,静水深流地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