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6阅读
  • 4回复

[纯水]曾经,“夸夸群”就是“围猎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78
金币
238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30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2-12-06) —
           最近网上冒出了一个叫“夸夸群”的玩意儿,在这种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人围起来夸奖一番。比如,“今天单车丢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求夸。”马上会有人开始夸:“丢了仍不暴躁,说明人极为优雅,下一辆单车更美,夸”。很是无厘头。


  但是,“夸夸群”倒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存在,历史上的“夸夸群”多了去了,而那种处心积虑、机关算尽,是现在没法可比的,而且,一点都不无厘头——很现实,很势利,而且,往往很残酷。







  人是需要夸的。十几年前有部电影叫《求求你,表扬我》,范伟演个老实人,频频求报社记者给他写个表扬稿,原因是他一生都没得到过表扬,作为老劳模的父亲临终前的愿望,就是儿子能够获得一次表扬……这阵子正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那个明玉,从小眉清目秀,乖巧懂事,还是学霸,但就是不被待见,没享受过“被爱”,更别说频频获夸了,从小到大在家里,她身处的是一个“骂骂群”,严重影响了她长大后的性格,正应了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早就证明:经常被表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别说是人,植物也如此。有人做过实验:两盆花,一盆天天被夸,一盆天天被骂,结果前一盆花开艳丽,后一盆,死了。因此,中国有句古语叫作“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擅长夸人的人,被视为情商很高。


  但凡事有度,如果像明玉这般聪明懂事的孩子,始终得不到表扬,肯定有问题;如果明明一身问题、毛病,却整天被夸成十全十美,甚至连问题、毛病也能当成优点来夸奖,如鲁迅先生所言“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那么,肯定更有问题,有大问题,应了狄仁杰忠实跟班元芳的一句大实话:此事必有蹊跷。


  譬如,这些日子,一群闲人,男男女女,或蹲或坐,围住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各种恭维,夸他是大师,很妖孽的感觉。此事必有蹊跷,实质是,夸流浪汉为大师,其实不过是在消费这可怜人,自己想蹭点流量,想在自媒体上做成个大号。说白了,离不开一个“利”字。


  在古代,专门有人以夸人为职业,这个群体,读了些书,有些学问,但科举不顺,又不想勤劳致富,就到权贵富豪家里,帮闲凑趣,打秋风,充串客,以闲情逸趣取悦豪门,给金主脸上贴金。这种人的称呼很有趣,叫“篾片”。鲁迅在《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写道:“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人主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作帮闲,也就是篾片。”豪门越豪,篾片也就越多,“夸夸群”也就越大。


  篾片嘛,倒不是一个终身职业,有以“夸夸群”为终身职业的么?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监,尤其是明朝的太监。


  明朝皇帝和大臣的关系普遍比较紧张,往往一言不合,谁也不肯妥协,皇帝动不动打大臣屁股,大臣动不动卷铺盖走人,都是硬碰硬。皇帝最头疼的,是那种“言官”,官职不高,啥都爱管,甚至要管皇帝的私生活,皇帝专宠一个妃子,他们要管;皇帝纵欲过度,他们也要管。皇帝多窝火啊,所以回到后宫,太监们凑上来,想方设法、变着法子哄皇帝开心,比如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坏太监刘瑾,“夸夸群”的当仁不让的群主。


  朱厚照以贪玩著称,为讨他欢心,刘瑾今天献一头鹰,明天排练一场歌舞,后天组织个摔跤比赛什么的,皇帝可喜欢他了。光刘瑾一个还不够,以他为首,聚集了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人,时人称为“八虎”,成天哄着朱厚照玩耍,最终让他娱乐至死,享年31岁。朱厚照小小年纪,就以聪明著称,本来可以成为一位好皇帝,却在历史上留下荒诞不经的名声,是身边那群太监坑了他。他15岁继位,小小年纪,哪里经得起太监百般诱惑?


  太监身份很特殊,论武功,没法跟武将比,论文化,没法跟文臣比,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离皇帝近,取悦皇上,进而影响皇上,甚至能够控制皇上,是他们独一无二的捷径。尤其是明朝中期以后一些在深宫长大的皇帝,远不如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在基层千锤百炼过。在这些皇帝眼中,总是提意见、讲真话的大臣,真是讨厌,哪有陪伴自己长大、嘴里像抹了蜜般的太监那般亲近、值得信任?


  太监在皇帝身边组成了“夸夸群”,而这些为皇帝宠信的太监身边,也有一个“夸夸群”。比如臭名昭著的大太监魏忠贤,身边有一个庞大的“夸夸群”,他出巡时,马屁精们遮道拜伏,欢呼九千岁,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吕毖在《明朝小史》中写道:“举朝阿谀顺指者但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头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拜太监为干爹,叫太监为爷爷,这个“夸夸群”的平均品德程度,也确实让人很无语。更让人无语的是,群员们还争相为魏忠贤颂德立祠,纷纷攘攘,唯恐不及。《明史》很鄙夷地写道:“佞词连篇,不顾羞耻。”







  读历史,看出没其间的“夸夸群”,不由感慨:人格有多堕落,阿谀拍马的想象力就有多高。


  唐朝武则天年代,有个叫杨再思的宰相,是个政坛“不倒翁”,也兼任当时的“夸夸群”群主,史书这么评价他:“为人佞而智。”一个不顾羞耻、整天忙着吹捧人的家伙,如果再有高智商加持,那真是在夸夸的路上,如脱缰之马,无人能挡。


  杨再思“夸人”的能力有多强?且看三例:


  其一,武则天晚年宠幸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作为宰相的杨再思,如苍蝇叮腐肉一般凑在这俩面首身边。张昌宗以美貌著称,时人都称他面似莲花,杨再思却道:“不是六郎(张昌宗小名)似莲花,而是莲花似六郎才对。”


  其二,司礼少卿张同休是二张的兄长。他宴请公卿大臣,喝多了,对杨再思道:“你长得很像高丽人。”杨再思不但不怒,反而满面欣然。他将剪纸贴在头巾上,反披紫袍,竟然摇头晃脑地当场跳起了高丽舞。满座公卿无不鄙笑。


  其三,有一次张昌宗犯了法,司法部门要求武则天免去他的官职。武则天很为难,有意袒护,就问杨再思,张宗昌有没有功劳?杨再思张口就来:“张昌宗曾炼制神丹,陛下服后圣体安康,这是莫大的功劳。”武则天龙颜大悦。时人专门写了篇《两脚野狐赋》来嘲讽杨再思,他却像个没事人一样。


  但论拍马屁的功夫,杨再思绝不是空前绝后的人,煌煌二十四史,无数人浩浩荡荡,为拍马屁尽折腰。在这项业务追求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一个经典故事是:宋徽宗听说龙虎山第三十代张天师很灵验,就召他来京城,见面便问:“你住在龙虎山,曾见过龙虎否?”张继先答道:“住在山中,老虎是常见到的,龙呢,今天才见到龙颜。”徽宗大喜。众所周知,宋徽宗身边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夸夸群”,他什么肉麻的话没听过?但这一句话,还是让他欢喜不已。张继先这次见徽宗,年仅13岁,可谓拍马不在年高,少年也是此间英豪。


  聪明人去拍马屁,真可怕。


  北宋有个叫丁谓的人,那真是聪明绝顶,不仅做得一手好诗文,而且能力突出,擅长处理疑难杂症。有一年皇城发生火灾,丁谓负责重建,工程规模宏大,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城内无法取土,二是建筑材料要从外地运来,三是建筑垃圾处理费事。丁谓的脑子绝对好使:第一步,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第三步,等到工程完工后,再把工地上的建筑垃圾填平大沟。一举三得。


  预计15年才能完成的浩大工程,丁谓用7年就完成了,给后世留下了“丁谓造宫”的典故。但这么一个又聪明又能干的人,在历史上的口碑却很差,被“天下目为奸邪”,人们将他与其他四个坏蛋合称为“五鬼”——“五鬼”是当时“夸夸群”的核心。


  丁谓拍马屁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宋真宗与贵妃有一次赏花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到,很是郁闷,丁谓马上凑过去赋了首诗:“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宋真宗顿时开心了。但丁谓的坏名声,远不仅仅来自曲意奉承,他贪污受贿,勾结太监,陷害忠良,干了一堆坏事。


  名臣寇准跟丁谓一度是好朋友,当时寇准当宰相,丁谓为副。一次宴会,喝嗨了,寇准蓄了把大胡子,喝汤时,洒了些在胡子上。丁谓赶紧上去,给寇准的胡子做清洁工作。两个男人,这样是挺肉麻的。不过这是拍上司马屁嘛。偏偏寇准是个耿直哥,不买账,呵斥丁谓:“一个副宰相,给上司溜须,成何体统?”


  “溜须拍马”的“溜须”,就是来源于此。“拍马”则源于元朝,蒙古族的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对方欢心最重要,马是好是坏并不重要。所以即使是一匹差得不能再差的劣马,也能享受一把被拍屁股并被冠之为“好马”的待遇。这种没有原则的奉承讨好,就成了“拍马屁”。


  丁谓溜须不成,从此恨上了寇准,逮着机会就整寇准,他下手特别狠,甚至把宋真宗病死都归罪于寇准。寇准最终客死贬所。丁谓作恶太多,也没善终。他在被贬途中,想拜见寇准,寇准仍不改耿直本色,拒了:你别来,你来,我家里人会抽死你。







  话说“千穿百穿,马屁不穿”,能够拒绝滚滚马屁且生出警惕之心的,并不多。 


  《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唐太宗在宫中闲逛时,看到一棵树,模样不错,便指着这棵树说:“这是嘉木啊!”旁边有个人秒转,点赞,然后开始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各种角度地夸这棵树确实好实在好就是好——非常符合“夸夸群”的特质:你无论提到什么,他都能夸出花样来。


  但唐太宗毕竟英明神武,瞪了正夸得唾沫横飞的这厮一眼,很严肃地说:“魏征常劝我远离佞人,我一直不知道指的是谁,现在知道了。”这厮顿时跪地磕头谢罪,说:“宰相们经常犯颜直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您虽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


  能把一棵树夸上半天的这厮名叫宇文士及,他的哥哥,就是干掉了隋炀帝杨广的猛人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被干掉后,宇文士及赶紧跑来投奔李渊父子,混得风生水起,毕竟他有擅长夸人的高情商嘛,他跟李世民的这段对话非常有趣,充分呈现了“夸夸群”的逻辑:那帮老家伙总是让您受气,您过得多难受啊,我再不说些好听的话让您开心开心,您不是更难受吗?貌似理直气壮,完全替对方着想。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李世民虽然知道这厮是个佞人,倒也没把他怎么样。


  宇文士及很能装,有一次太宗拿刀子割肉吃,弄得一手油,就抓块饼擦手,然后再把这块饼递给坐在一边的宇文士及,史书上把这一段写得很生动:太宗不断拿眼瞄宇文士及,看他是否面有嫌弃之色。但宇文士及马屁功夫修炼得何等到位,他像没事人一样,慢慢把这块饼吃完了。后来宇文士及得以善终,在商量谥号(属于盖棺定论)时,李世民想给他一个“恭”字,大伙儿不干了,说他不配这个字,最后商量的结果,给了个谥号叫“纵”,契合他生前奢侈放纵的特征。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评价道:“太宗知士及之佞,为游言自解,亦不能斥。彼中材之主,求不惑于佞,难哉!”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能明辨是非,有人奉承,不为所误;有人批评,也不恼怒,还能引为镜鉴。很难得。很多人,是马屁拍来时欣欣然,被批评时,暴跳如雷。所以,敢说真话的,是真汉子。


  樊哙也是一个真汉子。《史记》上记载,刘邦率先攻下咸阳后,到了皇宫,先是瞠目结舌,旋即流连忘返,“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想想也是,刘邦市井出身,哪里见到这么多金银财宝和美女娇娃!他的战友们,也是同等心理:冒死造反,不就是为了这一天的享受么?于是他们怂恿刘邦要尽情享受。但此时樊哙跳了出来,他出身屠狗之辈,却有大胸怀,他没有加入“夸夸群”,反而批评此刻浑身欲火像烟花一般喷射的刘邦:“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


  意思是:沛公您是想打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有钱人?


  樊哙很不客气,此时张良也加入了劝说行列,刘邦毕竟明智,控制住了自己,从秦宫里搬出来,还军霸上。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鸿门宴,樊哙拼死护卫刘邦。可以想象,刘邦从秦宫里出来后,樊哙认为:这个人还是值得誓死追随的。







  毫无疑问,古代的“夸夸群”危害性是很大的,最广为人知的是“伤仲永”。一个神童,被各种夸,他的父亲是个猪脑子,不让儿子读书,带着他到处求夸,顺便蹭顿饭,得几串赏钱,结果,神童长大后,“泯然众人矣”。


  这就是“捧杀”。有人说现在的办公室政治,极厉害的一招就是“捧杀”,看你没啥问题,就各种夸,不切实际地夸,在你身边组个“夸夸群”,让你飘飘然,最后露出破绽,被一击而中。历史上死于“捧杀”的人很多,比如关羽,刘备夸他,曹操夸他,孙权也夸他……夸得他最后走了麦城。


  “捧杀”一词出自《风俗通》:“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旁边鼓掌的,其实就是杀马之人。寻常百姓的“夸夸群”倒也罢了,如果身居高位,掌握大量资源,也甘当“夸夸群”,那就是动机非常不良了,带来的危害也大得多。


  比如元顺帝,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十分宠信一个叫哈麻的官员,哈麻见顺帝喜欢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顺帝不喜欢的东西,他绝对不说不做。他见顺帝喜欢玩“双陆游戏”(对弈),便马上去苦学,成为此中高手,每日在内殿陪顺帝弈玩。各种陪玩,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天下糜烂不堪,皇帝高兴了,元朝最终亡了。


  时间终将证明:因阿谀奉承带来的一时的欢娱、舒坦甚至感动,时间一长,啥都不是。反而,涂着蜜糖的嘴,其实藏着森森獠牙,伺机围猎。


  导致赫赫大唐从盛到衰的安禄山,就是蜜糖嘴里藏着獠牙的大奸大恶之辈。当时,唐玄宗命太子会见安禄山,安禄山见了太子却不肯下跪,唐玄宗知道后,怒斥安禄山为何不拜太子,安禄山说:“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唐玄宗说:“太子是储君,是要继承朕江山之人。”安禄山又说:“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今当万死!”唐玄宗龙颜极大悦了一把。


  这哪是“愚蠢”?安禄山简直可以写一本大唐版的《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了。史料上称安禄山“嗜欲”,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为了取悦杨贵妃,他一个肥硕胖子,居然装作婴儿,叫比自己年纪小许多的杨贵妃“娘”。等“安史之乱”爆发后,才知道这般心计,何等可怕!   


  当然,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落入“夸夸群”的围猎陷阱,往往是郎情妾意,半推半就。公元1510年,明朝有个驻守宁夏的小藩王安化王叛乱,安化王没啥实力,但身边的人老是迷醉于将来当靖难功臣,想让安化王变成“朱棣第二”,不断忽悠,想尽办法,他们甚至找个女巫,驯养了一只鹦鹉,这鹦鹉成了“夸夸群”的奇兵,一见安化王,就大呼小叫“老天子”。安化王一听,哇,连鸟儿都知道我要做天子。反了,反了。这场叛乱只持续了18天,安化王被逮住,赐死。


  鹦鹉的故事,跟民国时期的《顺天日报》故事,何其相似!袁世凯喜欢看日本人办的汉文报刊《顺天日报》,天天在上面看到拥护他当皇帝的消息,全国人民,无论官吏士绅,还是贩夫走卒,三教九流,都情绪饱满、热泪盈眶地诉说袁大总统变成袁大皇帝的种种好处。袁世凯那个开心啊。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看到佣人包油条(一说包蚕豆)的另一张《顺天日报》,才发现除了报头和日期是一样的,其他的内容跟他看的那张,都不一样——原来,是袁大公子袁克定,为了当太子,串通一帮人,办了一张假的《顺天日报》,上面各种夸,读者只有一个人:袁世凯。


  事后,袁世凯大骂袁克定欺父误国。其实,他很矫情。他自己很想当这个皇帝,这张假报纸,如打瞌睡时有人递上了枕头,于是一头歪下,陷入美梦,当然,最终只是黄粱一梦。







  历史是很好的教材,在今天,领导干部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很关键。君不见,贪官落马,总会忏悔自个儿交友不慎,身边一群人围着各种夸,结果掉进了陷阱。     


  如何防范?古人早有告诫:要“慎独”,“吾日三省吾身”。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身边多了个“夸夸群”,不要陶醉,认真反省一下自己:我值得这么夸么?然后再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夸我?


  这样,就不会成为猎物了。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30
越是领导,越是需要“夸夸群”!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6
金币
48445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72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07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3-31
这个看上去也实在无聊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witiger

UID: 1730758

精华: 3
级别: 开山鼻祖

发帖
1419
金币
3081
道行
500
原创
47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摩拜
设备
华为 mate10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最后登录: 2023-08-2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3-31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人得学会洁身自好!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人要坚持用智为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hotant

UID: 2107553

发帖
3448
金币
15616
道行
777
原创
0
奖券
130
斑龄
0
道券
2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49(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4-23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5-16
现在真是干啥都能赚钱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