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实际上,在古代嫁女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妹妹,她算是书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圆满结局的女孩,可她的婚事同样经历了一波三折。 一、定亲之后,还有变数 古代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新人而言并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算是很纯粹的利益结合。电视剧《知否知否》中,明兰的婚事有祖母疼爱,因而给了她自由选择的权利,可在古代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薛家和翰林家的婚事,更多的是一种利益上的结合。当然,按照薛家疼爱女儿的程度,倒不是非要梅翰林家不可,只是,如果能定亲,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亲家。 梅翰林家清贵,读书人家,科举出身,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可社会地位还是不错的。薛家有钱,可皇商也是商人。一个没钱,一个没地位,这门婚事似乎是各取所需。当然,对于梅翰林家而言,商贾到底还是商贾,自然舍不得嫡子娶妻,因此定下了庶子的婚事。 薛家呢?皇商出身,可女儿却是懂书墨,有才华的,因此思来想去倒也不算辱没。这门婚事就算是定了,可没想到,薛家一朝败落,男主人去世,只剩下一个纨绔的独苗,梅翰林家自然对这门婚事就不是那么乐意了,于是便有些装聋作哑,便离京外任,没有个音讯。
在古代,两方虽然定了亲,可若男方不主动,非要女方送女儿上门,必然是丢脸的事情。为什么说梅翰林家不乐意呢?若是真心诚意结这门亲家,不会一走几年,就让人家姑娘老大不小在家里等着的。
薛家呢?皇商出身,可女儿却是懂书墨,有才华的,因此思来想去倒也不算辱没。这门婚事就算是定了,可没想到,薛家一朝败落,男主人去世,只剩下一个纨绔的独苗,梅翰林家自然对这门婚事就不是那么乐意了,于是便有些装聋作哑,便离京外任,没有个音讯。
在古代,两方虽然定了亲,可若男方不主动,非要女方送女儿上门,必然是丢脸的事情。为什么说梅翰林家不乐意呢?若是真心诚意结这门亲家,不会一走几年,就让人家姑娘老大不小在家里等着的。
王夫人何许人也?当今贵妃的生母,贾府的富贵显赫那时还没有败落的痕迹,那时贾母生日,南安太妃还夸赞了薛家两个姑娘,又送了礼物,如此声势,梅翰林家自然也能知晓。而雪下折梅,借着薛姨妈的口公布了薛宝琴和梅翰林家的婚事,如此,梅翰林家连抵赖的可能性都没了。 而王夫人还将薛宝琴认作了干女儿,这一场婚事就不仅是皇商和翰林之间的联姻,更是贾府嫁女儿了。当然,单看着贾府的颜面,梅翰林家那一点点的不乐意,恐怕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然,这里不讨论梅翰林之子和薛宝琴之间到底有没有感情,在那个时代,爱情这东西,是最上不得台面的。 三、峰回路转,结成亲家 若说女方赶着嫁女,到底会丢一些面子,可亲戚之间的随口闲聊,怎么也不会失了颜面。梅翰林家不想认这门婚事,不仅会得罪皇商的薛家,还会扫了贾府的颜面,如此,一直没有音讯的梅翰林,终于在第七十八回出现了。 当然,这里并没有明面上写梅翰林,只是写贾政带宝玉等去做客,宝玉带了不少见面礼回来,其中便有梅翰林送的礼物。这一回,梅翰林家不能再保持自己的清高了,必须要主动和贾府交好。因此,从外地回京办事的梅翰林,便上了贾府拜见一下政老爷。 书中没有明说,只说宝玉跟母亲显摆礼物,里面有梅翰林送的东西。而当梅家出现以后,薛宝琴的婚事才有了着落。作者用极其委婉的手法,写了梅翰林之子和薛宝琴的婚事,其中的波折没有细说,只靠人去分析。 当然只是一家之言,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本来在古代嫁女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若是从浪漫的角度来看,薛宝琴和梅翰林之子最终修得正果,算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可以自圆其说。只是这种浪漫,适合小说,并不适合生活。 曹公所写的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借小说笔法,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另外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读到许多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能读到大家族的兴盛和辛苦。 代嫁女不容易,因为除了礼法限制,还有那些明里暗里的算计,可这些算计,如今的时代未必没有。看到每个人背后的动机,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吧。 (文:灵笙姑娘;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 此帖被zhdf在2019-03-22 14: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