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65阅读
  • 0回复

[法律解释]离职者恶意报复单位可构成犯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07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14

    2017年7月,小瞿来到上海某居家用品公司应聘设计师的岗位。经过面试,该公司对他提交的设计作品表示满意,决定录取他担任产品设计师岗位。工作一个月后,小瞿向部门经理提交了第一份设计作品,没想到令他感到自信满满的作品却被部门经理退回。他感到自己的作品已经十分出色,但仍然被主管领导严词退回,面子上十分挂不住,自己也从未受过这样的委屈,和部门经理大吵一架后,当日决定向公司提出辞职。离职之后,小瞿仍然觉得心理难以接受,对公司产生了怨恨情绪。2017年10月3日,她发现自己虽然辞职,但公司并未将他的网络账户权限关闭,于是决定报复公司。他首先登录了公司的淘宝及天猫网店后台,更换了公司网店的头像及主页,随机删除了部分商品的图片及产品分类。随后,他又先后三次利用网上下载的“XXX压力测试”工具软件,对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恶意攻击,致使该网站在遭受攻击期间瘫痪,客户难以登陆进行购物。两项报复行为均造成了公司的网络销售量锐减,使得公司遭受了经济损失。报复成功的小瞿暗自窃喜,没想到不久后,小瞿即被公安机关抓捕,并由人民检察院对其提起了公诉。一起劳动者报复公司的事件,竟然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许多HR在职场中遇到过离职员工删除业务信息或损坏公司电脑之类的事件,这究竟是否会够得上刑事责任呢?笔者借本文来从法律角度谈谈这样行为的性质,以及用人单位的风险防范要点。


    一、恶意毁坏用人单位生产工具等可以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犯罪所侵害的客体是生产经营的正常活动。生产经营,就其范围而言,非常广泛,如工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这些产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建筑业、运输业、第二产业、商业等都属于其列。就性质而言,既包括国有的,也包括集体的,还包括个体的、私有的、外资的等。只要属于生产经营,不论其属于何种性质,对之加以破坏的,都可构成该犯罪。


    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四条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二)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四)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劳动者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等损失达到五千元以上,或次数达到三次以上,或纠集三人以上实施破坏就可立案侦查。


    二、劳动者需正确对待工作矛盾问题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若与用人单位产生矛盾,应该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能情绪化的处理问题。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劳动者万万不可通过极端的打击报复,毁坏财物,令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方式发泄私愤。这样不仅需要承担造成损失的民事赔偿责任,更有可能触及刑事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而用人单位也应从防范的角度,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


    1、做好职工沟通,及时化解矛盾。无论是在职职工还是准备离职的职工,用人单位都应当在员工关系处理中做好更多的工作。及时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特别是离职职工,需要深入地了解离职的根本原因,避免离职后产生后续矛盾激化的问题。


    2、固定损失证据,及时报案追责。一旦发生了劳动者因打击报复而产生的单位生产经营被破坏,或财产发生损失的情况。用人单位也应当做好证据收集和固定,量化损失的金额。在确有必要时,也可以依法报警,向公安机关求助。




作者     张佶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