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
喜欢旅行,这几年去了很多的地方。总但有某一些时刻,因为一盏街灯,或者一轮圆月,开始想念起家乡来。
那里,是祖祖辈辈的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我一生无法放下的牵挂。
家乡常熟,别名:虞城、琴川。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
常熟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尚湖旅游风景度假区,沙家浜旅游风景度假区,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
这一座千年江南古城,人杰地灵,依山傍水。不管是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还是常熟篆刻,都彰显着这座小城的风雅。
带你看看,我镜头下的这座城。这些我熟悉的地方,想来,也是我深爱的地方。
北三环的日与夜
据说,常熟是全国第一个拥有环城高架的县级市。这一条环城高架,代表着常熟步入立体交通时代,同时也开启了国内同类城市道路交通的高架时代。
住的小区离东三环北三环的交界处很近,于是用了很多次,记录了这里的日出、日落、白天、雪后...也算是一种执着吧。
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风景。
总是一个人站在楼顶,看着这一切,或者放飞我的无人机,在屏幕里看着这个熟悉的地方。
有好次,都被天边的火烧云美哭了,却无人分享。在孤独中,我也享受着那一刻,属于我一个人的美好。
夏日的风中,冬日的雪中,我都曾站在那里。入夜后,视线里的车水马龙,被相机慢门,拉成一条条线条。
远方的灯火,可有一盏灯,为你点亮?
六弦河的初秋
六弦河,光听这名字,是否都觉得美好?
这是整个虞城,我最喜欢的一段,位于老城区。这里没有高楼大厦,都是低矮的民居。关键是,这里没有被商业开发,没有义务小商品一条街,都是当地人住着。
六弦河边的那条路,叫通江路。其实长江离这里还有几十公里,不知这路名源自什么典故。
据说,曾经常熟城里有七条河流并行如古琴七弦,所以常熟还拥有一个优雅的别名:“琴川”。
常熟的琴川河以及与其连接的七条河道,组成“琴川七弦”,形成“七溪流水皆通海”的城市独特景观,但是到本世纪初,琴川七弦只剩下第六弦和第七弦。
这第六弦便是这一条小河。
六弦河是河名,也是地名,也有人唤作“六沿河”。
这一带,是常熟老城区的精髓所在,周围包括方塔园,燕园,翁同龢纪念馆,常熟文庙等园林和建筑,都步行可达。
最喜欢独自在通江路走走停停,经过小小的咖啡馆,去一家叫做“一碗馄饨”的馄饨店,吃一碗开洋馄饨或者咸肉菜饭,或者往前走一些,去吃一个冒着热气的梅花糕。
或者去花店买一束花,捧着一束花走在这古老的巷子,走在归家的路上。
六弦河的初雪
常熟的冬天阴冷,很少下雪,一年也就下一二场。那天下了场雪,屋顶都白了。
也许北方的朋友觉得这并不算大雪,但是在我们江南,已经是个大事件了,微信朋友圈已经铺天盖地的下雪了。
雪很大,飘进了我的眼里,便成了泪。
喜欢雪后参差不齐的屋顶,白色的屋顶,像是被粗制滥造的刷了白墙似的。
一个人在雪中的六弦河走了走,颤抖着手,航拍了一次。
世界是黑白的,那些来来往往彩色的伞,是视线里唯一的颜色。
虞山公园的深秋
江南的秋天总是姗姗来迟,北方已经白雪皑皑,江南到12月中下旬,才开始层林尽染。
不早不晚,时间刚刚好,拍摄于一个人深秋的黄昏。后一年又拍过一次,却觉得难以超越自己了。
你知道么,这么美的虞山公园,是免费开放的。
公园里的小茶馆,除非下雨,大多数时候都坐满了闲聊喝茶的常熟人。这座小城的早晨,是从一杯茶一碗面开始的。
虞山公园我们都称之为“新公园”,公园里的这几只彩色的木船,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
每一年枫叶火红的时候,我们总会仪式感的到这里来赏一次红枫,然后告别秋天。
那一座小亭子,叫做湖心亭。我就是一个人站在湖心亭,拍下这些美好的。如果你12月来常熟,一定一定不要错过这里。
这里还有一个虞山城墙,可以一直从虞山公园走到西门楼阁,不过是要买票的。
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拾级而上,在虞山门远眺,可以看到江南水乡清晰的脉络。
山中孤独的小亭子名叫辛峰亭。
始建于南宋嘉泰初,为虞山上标志性建筑。小亭子为重檐六面楼阁式,黄墙黛瓦,高耸于山岭之上。
心情好,心情不好,我都喜欢去爬山。能上山的路有很多条,但常走的也就那一二条,因为人少安静。
“十里青山半入城”,因为那座山就在市区,可以如此任性。
虞山公园的雪中
大雪中的虞山公园,你见过么?雪花穿过林间,落在我身上。
因为航拍过虞山公园的秋色,于是想要一张一模一样的雪景的角度,贪心如我。冒着雪,我又一次站在了那里。
没有人,仿佛世界只剩下了我,和漫天大雪,我一直记得彼时彼刻。
功夫不负有心人。
虽然无人机难以控制微小的角度,有些偏差,虽然冻的手脚冰冷,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常熟文庙的夏天
延续千年文脉,传承传统文化,这是历时八年修复的常熟文庙。
始建于北宋至和年间(1054-1056)的文庙,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经过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不断的扩建修缮,直到明清的时候,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三条轴线:
中为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西为学,是常熟古代的最高学府;东为言子祠,是祭祀先贤言偃的场所。
记得那是个夏日的午后,因为天气炎热,没有什么游客,包场似得。
整个文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红色。
那一面面红色的墙,在视线里鲜艳着,倒影着绿色的植物,和清晰分明的影子,是我眼中的一幅画。
两扇巨大红漆大门,正对着的,是雄伟的大成殿,两边是常熟科举文化展的展馆。
状元,秀才,举人,进士...这些陌生的名词,和那一个个久远的名字映入眼帘,不禁感叹着,他们是常熟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熟的民居
也许这里,有一扇窗,是属于你家的。
常熟历来是人口大县。根据2015年全市人口普查情况汇总,常熟市户籍人口为106多万人,流动人口为85多万人。
这么多人居住在这一座小城,房价可想而知。
这一座城,有着熟悉的安全感。
每次从国外回到常熟,车子开进熟悉的叫得上名的道路,便感叹着,还是回家好啊。
这硕大的城,总有一扇熟悉的门,总有一个熟悉的人,在等我归来。
“这个小、但是美到极点的县城,符合我心中最佳居住城市的一切想法”。记得有人这么说过。
嗯,除了冬天有些湿冷,见不到几天太阳,其他,没毛病。
拍的最多的,是润欣花园的别墅区吧,因为觉得从空中看,像是房产商的模型。是不是有些可爱?
无数次,一个人等晚霞,似乎都成了习惯。我们总在孤独中成长,渐渐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
我出生于常熟的农村,家境贫寒。小时候,吃个苹果都觉得是件幸福的事。
但是,我一直觉得幸运,我是常熟农村长大的女孩子,童年乡间的各种美好,根植于心。
环城路的春天
春暖花开之时,这条路,是这个城市最美的地方。
每一年三月底四月初,环城路旁的那一路樱花树,仿佛一夜之间便会盛开。你可以导航搜素“方塔园”,对面便是。
纵然春风十里,不如花下有你。
约上三五好友,樱花树下一起走一走。低下头,细碎的花瓣落满地,抬起头,满眼粉色如此灿烂。
倘若没有那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映衬着,便没有了江南的特色。常熟的樱花,美在意境。
那一树树深深浅浅的粉红,被对岸嫩绿的垂柳衬托着;被江南的粉墙黛瓦衬托着;被樱花下的赏花人衬托着...
如果你春日来常熟,不要错过这里。
曾赵园的初夏
曾赵园,以前是二个单独的园林,曾园和赵园。2005年1月,两园经过修整合并对外开放,并称曾赵园。
曾园,向为江南著名古典园林,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曾朴曾在园中度过他的少年和晚年。
游览曾赵园最佳的时间是盛夏,荷花开之时,满池荷花,相当壮观。
从曾园慢慢走进赵园,视线更加的开阔。赵园,又名水吾园,与曾园毗邻,同治、光绪间,园归辞官寓居常熟的阳湖人赵烈文将园重加修治。
人在园中行,如在画中游,一步一景。可以花十几元点一杯茶,三五好友闲坐,感受下小城生活的美好。
沙家浜的夏日
沙家浜是常熟最大的IP,常熟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位于常熟市区往南十余公里,阳澄湖畔。因京剧样板戏《沙家浜》而出名,电视剧《沙家浜》也在此拍摄,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老一辈的人,大概都会哼这么几句。
来沙家浜,没有坐一次手摇船,那就太遗憾了。坐船游芦苇迷宫,这是景区精华所在。乘船行于狭窄的水道中,微风习习,芦苇沙沙作响。“江南”二字,如此真切。
纵横交错的河道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在空中看,那船如玩具般寻找着出口。
想着以前的新四军,躲在这样的地形里,真的是很难去寻找。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秋日的沙家浜,也是极美的,沙家浜湿地大片的马鞭草,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在沙家浜风景区内,有一家江南芦花湾的民宿,让你住进江南。
夜晚寂静,天气晴天的话,会有漫天星星,因为远离城市,没有灯光污染。
这座城,离上海虹桥机场一小时车程,离苏州市区半个多小时车程,交通非常方便,很适合过一个安静悠闲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