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萌发了携妻将女外出度假的念头,首选的地方便是一直令我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
到达乌镇的时候是冬至的午后,车子驶下高速公路,穿越了浙北一片现代化的经济开发区,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清纯秀美的风景画:老街、古树、篱笆,小桥、流水、人家......相映成画,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我想:这该便是影视中所见,小说中所述,梦里似曾谋面的江南水乡了。
进入古镇,我们选择了一家紧邻运河的客栈,店面不大,道很洁净雅致,依窗便能看见运河中的点点帆影。选这家客栈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店名——“忆江南”。现在想来,许是店家难以推却的真诚感染了我,许是店名的韵味打动了我。店前是一条比较繁华、古色古香的商业街,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当地的特产充斥街面,颇具江南韵味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来不及放下重重的行囊,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女儿便嚷着要去瞻仰茅盾先生的故居。来前就知道乌镇是文学大师茅盾的故乡,茅盾先生的许多名著都是以这里为生活背景写的,以前对乌镇的了解也多是从先生的书中。茅盾故居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坐落在东栅老街的北端,青瓦白墙、素雅静洁,院内古树参天,装饰考究,是座典型的江南民居。故居里面珍藏着茅盾先生及家人的遗物、照片和手迹等,从这里,我们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仰慕之情溢于心底。故居对面的林家铺子就是茅盾著作中的原型,它见证了古镇的昨天和今天,是古镇的标致性建筑,也是当年镇上门面最大的店铺,而今已成为专门经营当地特产和旅游产品的商店。站在门外细细端详这家饱经苍桑的百年老店,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固如磐。进店后精心挑选了几件精美的工艺品,意想把这水乡的风景浓缩其中,待回去之后慢慢回味。
乘舟而下,港汊纵横,河上桥型各异,景象万千。两岸的垂柳已是嫩芽初生,报春的红梅正含苞待放,时序依然在深冬,江南虽存寒意却已焕发出春的生机。“摇起了乌蓬船,顺水又顺风啊......”头戴旧毡帽的船家边摇橹边唱起了江南情歌,那神情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据船家介绍,古镇的民居多临河而建,木制为主,古色古香。蜿蜒千米的古河岸、水阁和廊栅透出水乡的悠悠情怀。抬眼望去,桥对面的市场上节日的气氛仍然浓厚,花鼓戏、皮影戏、香市等独特的民俗风情散发出浓郁的水乡气息。左瞅右瞅,不觉中船到了码头。步行在千年老街上,大雨冲刷过的青石板路愈发显得厚重、沉稳,踏在上面,油然生出一种苍桑感,仿佛回到了远古时候。街两旁店铺林立,古朴典雅,人们服装各异,相逢宾宾有礼,打糕的、织布的、雕刻的、泥塑的、捏面人的、开酒馆饭铺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老街中央,江南百床馆、木雕陈列馆和余榴梁钱币馆富丽堂皇,各有特色,令人大开眼界,整条街上都氤氲着浓浓的江南民俗,使人流连忘返。
掌灯时分,以特有的运河白鱼、白虾为肴,与友对饮,喝上一碗店家自酿的乌镇米酒,忘情水乡,其乐融融,真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了。
乌镇的夜色很美。当夜幕给古镇披上晚妆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也渐渐进入了梦乡,一切变得那样安详与幽婉,与白日的喧嚣嘈杂如隔洞天。听当地的朋友介绍说,镇上还有一条正在开发的老街——北大街,比白天游过的南大街更原始古朴,更具水乡的情调。于是,我奢侈的租了一辆人力车,凭借车上微弱的灯光夜游老街。车子摇摇晃晃的在巷陌中徘徊,夜静得只能听到车轮和青石板的磨擦声和小桥下面潺潺的流水声。拉车的小伙子告诉我,这条老街正在搞旅游开发,也列入了近期对游人开放的范围,街上的居民不久就要搬迁,恐怕下次再来就很难再看到这原汁原味的模样了。天色渐晚,街两旁的人家大都闩门熄灯,间或有一两家卖烟酒糖茶的小店还闪着零星的灯光。下车独行,站在一座小桥上远眺,整个古镇淹没在黛色中,愈显得庄严而肃穆,清丽而从容。
回到客栈已是半夜,梦里依稀一直徜徉在水乡。
时间的原因,第二天一早我们不得不依依惜别这秀美的小镇。临走的时候,车窗外冬雨又潸然而下,乌镇婉若一幅未加修饰的黑白照片,又似一尊历经苍桑的雕塑静静的伫立在朦胧的雨雾中。车渐前行,我忍不住一次次回望这座千年古镇:运河的水依然缓缓东流,桨声悠悠,小桥依旧,老屋依旧......
我会时时忆起江南,但不知何时能再回这梦里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