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26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26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19-01-28)
—
日前有友人在微信群里上传了中国江南最美古镇的帖子,说都想去转转。对此我是十分理解的,谁不爱这多少承载着乡愁的人间之美呢? 这二三十年间,江南的古镇大多作为一种历史传承和旅游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开发。于是一个个古镇被唤醒,鲜脱脱地从历史中走了出来。肇始者当属苏州地区的周庄,可谓居功之伟。当年公务,接待北方来客,大多会提出想去周庄等水乡转转的愿望。于是未出几年,这些地方便名声大震,游客如云,周庄更是博得了中国第一水乡的美名,引得老外也纷至沓来,睹其芳华。 起先看在眼里但多少有些不屑的沪郊乡镇,见到了这名利双收的机会,岂会放过?于是朱家角、枫泾、七宝、新场等沪上名镇,立马跟进,在大办乡镇企业的同时,开始整治环境,渐渐告别了“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落魄岁月,游人也开始多了起来。不久这类酿制半人造观景的“运动”,就蔓延至江浙皖许多地方,现已呈燎原之态。只要稍许有点年代和姿色的小镇,都一股脑儿地修啊建的,并纷纷打出了同质的古镇游旗号。这一招确实吸引了有了点余钱的城里人,但凡节假日,那些地方人山人海,经营商铺和客栈的主,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凡事总得有度,太多的雷同让人烦。请问至今留给你印象的小镇还剩几许?斗胆言之,无外乎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抑或是深巷石板路,画舫穿桥过。要么还有大批翻新后的老屋,密集的食肆和商铺。若你是上午来到古镇的,那操着本地话的阿姨或姑娘们,便会在停车场、街巷口笑脸相迎,拉着争着预约你去午餐的。至于所谓卖土产特产的商店,多得去了,可又大抵雷同,至少那羊肉都说是当地最有名最便宜最好吃的,都有点天下第一羊的腔调。 华夏历史五千年,江山代有人才出。有点历史的古镇,那就更好打扮了。随便弄个古人名人,乃至话本里的故事传说,或者借个古祠古庙古屋什么的,便可弄上几个民间博物馆藏品馆,陈列些古瓷碎片、锅碗瓢盆、锄头铁镽、石磨厨灶、花轿喜床、纺车土布,甚至扁担马桶等等的,都算是注入了文化,带点历史的厚重感了。当然有些乡镇确实出过些名人,如江苏千灯镇的顾园,那里有顾炎武的旧居;有的则是建筑风格独特,如周庄的张厅;再有的是确实有些明清时期留下的遗物遗址的,如驿站当铺邮局镖局消防机构等,多少有些保存价值,也佐证了这方土地的前世,如青浦的朱家角。当然若想入得其内,都得花钱买票,这是没得商量的。 总之,江南古镇这些年来渐渐地走到一条道上去了,一个模子出来的货,七八成都似曾相识。于是锦溪和沙溪、大场和新场、朱泾和枫泾等,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的记忆也几乎变成一个样子了。再不改弦更辙,久而久之,缺乏差异化情调的江南小镇都会呈现“村园门巷多相似”之态。这无疑是加了点现代佐料的又一轮重复建设而己。有点忧。
作者 朱大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