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岩,和顺镇核桃村一个与世隔绝、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灵性的小村庄。
此次随作协的采风活动,是与你的第一次邂逅。无法为你挥毫画一幅画,也无法为你婉转唱一首歌,甚至不能描绘出你的模样。
但是,如石头一样坚硬,如历史一样厚重的锅圈岩,第一次邂逅,就无法忘怀。 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一定会有一个阴霾的白天。所谓山重水复,所谓柳暗花明,一切都在变化。离开浓雾弥漫的寺院坪,驱车直奔威武山公园,竟然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威武山公园坐落在核桃村锅圈岩,踏进公园,沿着新辟的登山步道缓缓而下,步入静寂的曲径,四周树木葳蕤,林中亭台藏匿,缕缕金色的阳光,从稀疏树叶的缝隙中筛落下来,斑驳地撒在地上;丝丝凉风袭来,斑斓的树叶淅淅作响,洒落地上的阳光,变得若隐若现。我迫不及待拿出手机,旁边的朋友告诉我,走路不要拍照,要拍照,到威武山观景台,那是最佳拍摄点。
威武山观景台是锅圈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在那里,大有一览众山小,伸手可触天的感觉,伫立观景台,抬头仰望,天空湛蓝。堆堆白云犹如万顷波涛,浩浩荡荡,一浪追赶一浪。随着风力的大小,强弱,时而化作千堆雪浪,间或变作万朵银花,偶尔弥漫缕缕青烟,恣意飘然轻盈舒卷,仿佛伸手一抓,就会抓回一团轻飘飘的洁白云絮。
登高望远,无蜗居陋室之局促,有高蹈穹庐之旷达。眺望四周,一座座被山岚拥裹的岗岭,仿佛置身茫茫云海,让人感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凝望乌江北岸,视野特别开阔,刀劈斧削的绝壁断崖,上面裸露的天然图案,系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悬壁上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点缀其间,虽没有天生三硚的雄伟挺拔,却有大山的沉稳厚重;虽没有芙蓉江的雄奇险秀,却有锅圈岩的威猛魁梧。
俯瞰乌江,江水在脚下温柔流淌。流动的白云,无声而从容地掠过江面,看不见奔腾的浪花,听不到汹涌的波涛,只能感受到它细小的心跳,像一条小溪,泛着绿色光斑,在群山簇拥、两岸青石夹击下,飘过寂静的村庄,安静的流向远方。 一座长120米,宽1.5米的过山吊桥将悬崖与村庄相连。远望气派壮观,近观头晕目眩,身旁满眼苍翠,其下深不可测,行走摇摇晃晃,回忆妙不可言。看来要走过这座吊桥,真还得有一定的定力和勇气。
走完吊桥,一片修长的楠竹跃入眼帘。竹之伟岸,平生少见。上摩苍苍,下履漫漫,天地之气育之。竿竿劲直,能御大风而立。俯耳听竹,肉体和灵魂轻盈无比,脑海重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人生格言。小心翼翼躺在玻璃眺台,闭上双眼,尽享“身处云海之中,上可轻抚蓝天,下可俯瞰大地”之惬意。
一片高山中的平地,被流云飞崖切断,封闭其间的核桃村锅圈岩农业社,三、四十家农户,一百多号人口散居其间。墨绿的庄稼在瘠薄的土地上自生自长,李树、梨树、柑橘树;灌木、乔木,花草,高高低低,匍匐在地,演绎着迥然相异的命运。
鸡鸭散养,蝉唱蛙鸣,围栏前的狗吠,传得很远,换回几声慵懒的羊哞。低矮的小屋、袅袅的炊烟,不善言辞的村民,以及绕过小屋的篱笆让小村庄显得安详、淡定和恬适,诠释着古老村落的淳朴与浪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远离市井,远离嘈杂,与自然融为一体,沐浴清风,观水赏山,看云望月,优哉游哉,过着世外桃源的日子。 这里有故事吗?那些耄耋老人讲的“威武山”“狮子山”“鸡冠岭”“猫鼻梁”的故事,在景象渐深中,思想之藤延伸着追忆的枝条。摇摇摆摆的过山吊桥,胆颤心惊的玻璃眺台,挺拔的楠竹,地上的狗吠,墙上的猫跳,都能煽动起丰富想象,在民风民俗的纵容下,编织着故事,演绎着情节,楚楚动人,难以忘怀。
同行的朋友介绍:威虎山公园是当地村民杨秀昌带领其子孙打造的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公园。
耄耋老人杨秀昌,人们戏称“座山雕”,《林海雪原》的“座山雕”,是老百姓的仇敌;锅圈岩的“座山雕”,则是乡亲们的福星。杨秀昌原来是煤矿工人,煤炭产业的兴起,打造了富裕的锅圈岩,成就了富有的杨秀昌。他承包煤矿,实施 “两不两要杨氏家训”(不赌博、不吸毒、要勤俭、要和谐)对家人严格要求,带领子孙勤劳致富,成为富甲一方的能人。
为报答大山情怀,他率领子孙,投资数百万,修建登山步道,搭建过山吊桥,特别是在锅圈岩下开挖隧道,为本地人出山,外地人进山,辟出坦荡通途。把核桃村与外界、自然与人文、仙境与人间巧妙连接,为人们打造出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锅圈岩似一位无言的老人,不会说话,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它没有眼睛,却跟着时光的沉淀,见证了一辈又一辈的奋斗史。
绵延的山峦是屏风,变幻的流云是彩带,视野在这里拽长,胸襟在这里放大。
锅圈岩深藏着心事,环境是生命的本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黑色经济转向为绿色经济,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我仿佛看见锅圈岩的明天,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不到锅圈岩,枉为和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