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卢梭公园位于瓦兹省风景如画的艾赫莫农维尔小镇,距离巴黎约1.5小时车程,那里茂密的森林从19世纪初起就成了人们漫步遐想的绝妙去处。1776年,勒内—路易·吉拉丹侯爵十分推崇卢梭的思想,把公园设计成英伦风格。吉拉丹邀请卢梭这位启蒙契友来此牧歌田园栖身。1778年,卢梭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最后6个星期,逝世后便被埋葬在公园内的白杨岛上。
无数名人曾经前来缅怀这位哲人。德国诗人席勒来此追思,写下纪念卢梭的诗篇。更早的访客中有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查理十世、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接踵而至的是罗伯斯庇尔、斯塔尔夫人、雨果,尤其是路易·波拿巴。他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自任第一执政,翌年春天就莅临吉拉丹的古堡,由侯爵的长子斯坦尼斯拉斯·吉拉丹陪同,进谒白杨岛的卢梭墓。
卢梭公园是吉拉丹完全按照卢梭在小说《新爱洛伊丝》里表达的意念来建园的。吉翁在1777年写的一本园艺小册子里就表明:“园艺就地取景,在人寰美化自然,将美观与效益结合起来”。他反对法国传统园艺的人工矫饰,特别强调“要从诗与画由近及远,跃入化境,既悦目,又达到神往的仙界”。
为此,在去“沉思祭坛”路途一处悬岩下,吉拉丹让人凿出一座“蒂朵洞”,让漫步至此者遥想到腓尼基公主蒂朵。这位公主在非洲海岸建立了迦太基,不屈服暴君淫威,最后在火堆上自 焚。或按维吉尔在史诗《埃涅阿斯纪》里的说法,蒂朵是在遭到自己爱上的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抛弃后,愤然投火自尽的。这座悬岩洞壁上还刻着一首英文诗,诗云:“他俩进到岩洞里躲避风暴,再也听不见雷鸣,唯有爱情温柔的声音。”
然而,这类岩洞并不十分深邃,缺少一层遮盖一双情侣的面纱。细品诗句的格调和内涵,倒像是18世纪苏格兰诗人詹姆斯·汤姆森“天鹅的绝唱”,喻示诗人认定死亡是虚无的唯一慰藉,故而也有人称它为“汤姆森洞”。这种景致给公园添加了神秘的浪漫色彩,引起漫步者一番遐思。可惜,岁月不居,岩洞和垂柳荫庇的爱神喷泉、卡布里埃尔爱妃塔、中国亭台、哲学殿堂、牧歌缪斯方尖碑、彼得拉克缪斯罗拉石墓,以及白杨岛对面水上的“罗曼司垂柳”现在皆已消失。今朝还能看到的是发柏拉图奇思的“水神洞”,洞内光线明暗变幻,晓喻从无知到有识的启蒙历程,不失为整个公园里的关键胜迹。
吉拉丹侯爵精心铺设的上述诸般景致完备后,即恳切邀请正处华年的卢梭从巴黎石膏窑街前来赏光,为此特地在公园西北部“荒漠”的水塘边筑造起一座“贤哲斋”迎宾。1778年5月28日,哲学家进到艾赫莫农维尔森林,积郁多年的他胸怀豁然开朗,拥抱东道主道:“哦!先生,我早就心仪此地,看到这番光景,真想永远呆下去了。”他转身又向吉拉丹夫人表示:“您瞧,我都流泪了。很久我都没有流过喜泪,顿时感觉获得重生”。卢梭怀着一腔激情,在这里写完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书中,卢梭用散文诗风格充分表露对大自然、对乡野春天的渴念,发挥无穷尽的畅想,滋养了而后19世纪的浪漫派思潮,尤其给纳尔华等象征派诗人以艺术启迪。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书中不把自己跟狄德罗“百科全书派”合作推出的“启蒙哲学”当作信仰的教条,引人思考。
卢梭在南边苑林中的“阿卡迪亚草地”流连忘返,追怀古希腊诗人、牧歌的创始者忒奥克里托斯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歌吟的田园生活。他还静坐在菩提树幽径一端的淡紫色丁香、绣线菊和枸骨叶冬青的矮丛旁沉思冥想,那里有专为他放置的几张“让—雅克长凳”,供其朝夕憩息。一张长凳上刻着铭文:“善心的让—雅克来坐在长凳上,凝视大自然的美景,给鸟儿喂食,跟孩子们嬉戏”。卢梭特别垂青白杨岛对面“水塘”东岸的“罗曼司垂柳”,心随轻拂水面的柳条浮漾。树干上刻着诗一首:“日日树下坐,抚柔胸口,心伤透。痛苦垂首,谛听爱情哭泣,歌吟翠绿垂柳”。
然而好景不长。当年7月4日,卢梭溘然长逝。吉拉丹侯爵将其埋葬在艾赫莫农维尔森林中心的白杨岛上,石墓修筑费时将近一年半。1794年,法国大革命高潮刚过,国民公会颁布一项法令,将卢梭以防腐香料保存的遗骸从铅质棺椁中起出,迁移到巴黎拉丁区的先贤祠。自此,白杨岛上的卢梭坟茔成了空穴。
假日闲暇时,游人来来往往,联想到故人在《爱弥儿》里的风神挥洒,汲取大自然的灵感沉入梦幻。与巴黎近郊喧闹的迪士尼乐园相较,这里展示的完全是另一番自然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