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5阅读
  • 1回复

[猎奇]17个哈尔滨领事馆旧址,是土著都不一定了解[6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69667
金币
16499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621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551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06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9-01-06) —
写在前面
哈尔滨是一座只有110多年城市史的新兴城市,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1896年清政府谋划“以夷制夷”,实行“联俄拒日”政策。李鸿章同俄国签订了以“共同防御日本与英国”为目的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根据这个条约又签订了《中俄合办中东铁路章程》。1898年随着俄国特别考察团踏上哈尔滨这片土地,哈尔滨城市史的篇章就被掀开了。
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19个国家[注:俄国与苏联合并计算,未单列]的领事馆,第一个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的无可争议是俄国,1907年1月14日设立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之后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意大利、葡萄牙、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按设立领事馆先后时间排序]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集中分布在南岗区和道里区。
曾经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中东铁路的铁轨铺进了哈尔滨,让曾经的小渔村变成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一个新兴城市设立如此多的各国领事馆,一方面体现了近代哈尔滨的国际化与经济的高度发达,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往来非常的密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国对这满清封禁之地的窥视与攫取,通过中东铁路把东北宝贵的自然资源源源不断的运往世界各地。
近代哈尔滨被称之为“东方小巴黎”,建筑风格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主基调为欧式建筑风格,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日本现代式等等,争奇斗艳,体现了了哈尔滨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与包容。但在领事馆建筑上风格却惊人的统一,无论是私人住宅改成的领事馆,还是专门建设的领事馆,都是欧式建筑风格。从这些领事馆建筑风格里,也能读懂近代哈尔滨建筑史的一个侧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钟的指针已经指向了2017年,最早的领事馆建筑已经110岁了,最年轻的领事馆也已年过八旬。漫长的岁月里,很多领事馆经受不住时间、历史变迁与城市大发展的考验,已经永远的消失了,现今留存的仅有17处领事馆建筑,让我们一起去走访下这些见证了哈尔滨历史变迁与发展的老建筑吧。
黑龙江广播电视厅招待所【原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松花江街85号。
历史:
该建筑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Ⅱ类保护建筑。
1920年意大利在哈尔滨设立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代表部。
1923年3月正式设立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这里是意大利领事馆在哈尔滨的最后一个落脚点,
1942年意大利脱离轴心国以后,最后一任领事离开哈尔滨,遂闭馆。
现为黑龙江广播电视厅招待所,但已被弃用多年。虽多处破损,但主体建筑尚完好。
看点:
这里目前正在大兴土木,老领事馆本身没有被进行任何修缮,但院内周边兴建起半圈一二层新建筑,令领事馆尤显局促。这里已被列入保护性修缮计划之列,这些新建项目就是计划之一。希望大家抓紧去看下,去晚了可能就看不到原滋原味的老领事馆了。
景点贴士
市内交通:乘坐公交92路、31路、25路、91路、33路均可达到。
耀景街22号院【原俄国与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耀景街22号。
历史:
领事馆由前后二楼组成,分别建于1907年和1924年,为俄罗斯建筑风格,均为一类保护建筑。目前耀景街22号院落被确定为哈尔滨市历史院落,一个历史院落,两座一类保护建筑,哈尔滨独此一处,尤为珍贵。
此院落建设目的本为中东铁路局首任局长霍尔瓦特修建的官邸,但是房子建好后因霍尔瓦特不肯搬来而闲置。
1907年到1910年间它成为中东铁路局的俱乐部和图书馆。
1911年至1918年间则成了沙俄驻哈尔滨的总领事馆馆址。
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后,这里又一度成为中东铁路附属地俄军总司令普令什阔夫骑兵大将的官邸。
1927年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从吉林街迁到此处。
1929年7月21日因"中东路事件",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关闭, "中东路事件"结束后,1930年1月,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正式恢复办公。
1945年8月9日苏军对日宣战,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关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最先给予承认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10月20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再次恢复。
1962年9月25日,中苏关系再次破裂,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关闭。
1963年全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此办公。
2005年移交给省外办。
看点:
1)这是哈尔滨所有领事馆中最有故事的一个领事馆,无论从建筑本身的价值还是其附着的历史价值,都非常厚重。读懂了它,就读懂了哈尔滨的近现代史。
2)此处院落没有对外开放,但和看院子的老孙沟通好,别踩了他的菜园子,三条狗对你还比较友善的话,拍照还是有可能的。
3)提示:建筑本身缺乏有效维护修缮,有多处危险提示,院内缺乏维护,游览请小心谨慎。
交通:乘坐公交92路、31路、25路、91路、33路均可达到。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原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公司街59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1906年。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一类保护建筑。
俄国驻哈领事馆从车站街的中东铁路宾馆(现红军街85号的龙门大厦贵宾楼)迁于此处。俄驻哈总领事留巴·霍尔瓦特、鲍培·特拉乌绍利特等先后在此办公。
1920年北京政府宣布停止俄驻华公使、领事待遇,俄国驻哈总领事馆关闭。
同年10月,哈尔滨华俄工业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在此开办。
这里是我的母校,我的大学时代它是我们每天都要走过的“老土木楼”,1994年因我们位于西大直街19号的老宿舍楼被改造成海燕大酒店[现名海韵商务酒店],为了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在它的前面仅间隔几米处建起了现今已使用20年的新宿舍楼。宿舍楼遮挡了“老土木楼”的容颜,但遮挡不住我们对“老土木楼”的那份深深的感情。在建校80周年校庆后,母校在与哈工大分开40年后再次合并,建校90周年校庆的博物馆日,“老土木楼”成为了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
看点: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里留存着哈工大的历史与过往,那是工大学子成长经历中最深的印记。
2)2004年那场大火让“老土木楼”遍体鳞伤,对保护建筑造成极大的伤害。参观的时候可以寻找下那场大火留下的惨痛记忆。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31路、91路、92路、63路均可到达。
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食堂【原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63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1919年,砖混结构,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三类保护建筑,围栏被哈市列唯一二类保护建筑(围栏类)。面积虽不大,但造型极为优美典雅。这栋楼最精美的部分当属楼顶的装饰,可惜在“文革”中被拆除了。
这座大楼原名为“吉别洛·索科大楼”,此名源于建造它的主人:意大利人彼得·伊万诺维奇·吉别洛·索科。
1920年意大利在哈尔滨设立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代表部。1923年3月,正式设立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吉别洛·索科被任命为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首任领事,他的私邸也随之成了意大利领事馆的所在地。后迁至南岗车站街(红军街),又迁到吉林街与夹树街(现民益街)交角处,再迁至南岗区松花江街107号(黑龙江广播电视厅招待所)。1942年意大利脱离轴心国以后,最后一任领事离开哈尔滨,遂闭馆。
日伪统治时期,这里曾作过日本宪兵司令部。
解放后这里被电力公司作为仓库、幼儿园和食堂。
1911年电力大厦被拆除后,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食堂闲置。
1987年电力大厦建成后,它一直被“藏在深闺”,过着暗无天日的岁月。2011年走过24年春秋的电力大厦在讨论了十年拆除议题之后,终于被拆除。领事馆终于“重见天日”。
看点:
1)这栋建筑的原主人吉别洛·索科也是在哈尔滨近代史上留下过深刻印记的人物,但却被慢慢的淡忘,应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2)这栋老建筑因原本作为私宅,后改为领事馆用途,在设计上因地制宜,结合平面功能的需要,布局非常灵活。无论是作为住宅还是领事馆建筑,风格都很独树一帜。如果对建筑感兴趣,建议尽量能走进去,多花些时间仔细品味,才能真正了解它,否则只拍张照片“到此一游”,不但失去了与它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更是对建筑艺术的一种不尊重。
3)建筑上和围栏上的人头雕塑,独具特色。以前曾经分享过几乎所有的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建筑上的人头雕塑,大家还记得多少?参观的时候可以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也回顾下曾经的分享,温故而知新。
4)这栋楼里有一个隧道,直通医大一院门诊部,只有个别了解内情的哈尔滨老人知道。如果能有机会走一走,那了解的就不只是一座领事馆的历史,更会了解哈尔滨更多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篇章。
5)该建筑的命运与电力大厦休戚相关,1987年电力大厦建成后,它一直被“藏在深闺”,过着暗无天日的岁月。2011年走过24年春秋的电力大厦在讨论了十年拆除议题,并且一度热议要把领事馆“平移”之后,终于被拆除。领事馆终于“重见天日”。而这段长达24年的纠结历史,也将会在哈尔滨建筑史上留下令人深思的一页。
6)这栋楼被称为鬼楼,因为解放后这里被电力公司作为仓库、幼儿园和食堂,幼儿园时期曾有一名女幼师在三楼自杀。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13路、31路等均可到达。
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原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官邸旧址】
地点:果戈里大街298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1920年,砖混结构,以古典主义为基础,融入文艺复兴及“巴洛克”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一类保护建筑。
1945年前是日本领事馆的官员住宅。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这栋建筑被苏军占用,成为苏联红军卫戍区司令部政治部办公处。
1947年3月这里成为哈尔滨苏联高等音乐学校。
解放后成为苏侨中学。
1958年成为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至今。
看点:
1)科林斯式叠柱门廊及女儿墙与法式穹顶结合,形成浑然一体的精美艺术造型,充满了欧洲情调,不愧为尤里·彼得洛维奇·日丹诺夫的经典之作。
2)该建筑不对外开放,参观时只能看到室外部分。
交通:市内乘坐92路、8路、13路、63路、31路等均可到达。
花园小学校【原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特别说明:
老领事馆建筑已经于2001年拆除,现为新建的花园小学校校舍。但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曾是“731”队员宿舍,“白桦寮”,著名的也曾因关押过著名的朝鲜义士安重根而名扬天下。虽然旧址无存,但这一地点蕴含的历史底蕴,是不可逾越的。
地点:花园街351号。
历史:
花园小学原校舍曾经在1924-1936年是日本总领事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独身宿舍,名为“白桦寮”。其地下室就是关押和摧残抗日志士的监牢,还是为“731”部队输送“特殊实验材料”的最大供应地和转运站。
曾经领事馆建筑最为知名的就是位于地下室能容纳百余人的监狱,设有水牢、刑讯室、刑具室和一个有火炉的烧烙具小屋。凡被逮捕的人员,都要被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如上大挂(悬吊)、压杠子、电刑、灌凉水、灌辣椒水、蜡烧、开水浇、滚钉笼、烙铁条、坐老虎凳、坐钉板、鞋打等。”“731”部队每两天去一次那里的地下室,接收收押的中国人。这些人被装入载重量为4吨的大卡车,运送到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做“实验品”。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下室被改成了花园旅店,当年的刑讯室变成了旅店的客房,房间里还曾存有多个当年上刑用的滑轮。
看点:
这里发生过众多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也让它成为哈尔滨近代史上最重要历史建筑,并且也是日本侵华战争及恶名昭彰的“731”部队最重要铁证。也因曾关押过朝鲜义士安重根,在朝鲜与韩国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来过哈尔滨的朝鲜及韩国人几乎都去这里凭吊过唯一被两国都公认的爱国义士。只不过这个如此有历史底蕴的建筑消失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但消失的是建筑,消失不掉的是历史。图片中附上一幅原领事馆建筑图片,追忆下吧。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13路、8路等均可到达。
花园小学校图书馆【原德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阿什河街22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砖木结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三类保护建筑。
1909年8月21日德国在哈尔滨设立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馆址先设在道里江沿街(第15站详述),1910年9月迁至此处。
1917年3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民国政府宣告与德国、奥地利两国断绝外交关系,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即关闭。
1920年7月24日,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于原址恢复。
1923年升格为总领事馆。
1945年5月,苏军占领柏林,德国投降,日伪当局于5月末封闭了德国领事馆。
日本投降后,8月24日苏军搜查了原德国领事馆。领事邦查布等被俘后押往苏联,房屋、财物及档案均由苏军接收。
现为花园小学校图书馆。
看点:
老建筑秉承了德国建筑的严谨与低调,毫不张扬。门窗及部分建筑构件已换,作为德国在哈尔滨留存不多的印记之一,值得关注。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13路、8路等均可到达。
省委第一幼儿园【原葡萄牙领事馆旧址】
地点:阿什河街39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1912年,为砖木结构,仿文艺复兴时的建筑风格,三类保护建筑。
该建筑原是被称为哈尔滨的洛克菲勒犹太商人列昂基·沙耶维奇·斯基德尔斯基的私人宅邸。(他的两处房产后来均成为领事馆,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21年斯基德尔斯基同葡萄牙政府达成协议,担任葡萄牙驻哈尔滨领事,葡萄牙驻哈领事馆的馆址便设于此。
1923年,穆棱煤矿公司开办后,总公司也设于此。
日伪统治时期,葡萄牙领事馆迁至西大直街。
现为省委第一幼儿园,建筑保护较好。
看点:
1)葡萄牙领事馆在哈尔滨近代史上影响不大,但因第一任领事斯基德尔斯基而备受关注,曾经哈尔滨三大富豪之一的斯基德尔斯基,是哈尔滨近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13路、74路、64路等均可到达。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家属楼【原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东大直街289、291-1、291、293、293-1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具体时间史料不详),为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三类保护建筑。
1907年1月21日美国在哈尔滨设立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馆址在在现东大直街与花园街中间路段的果戈里大街上,大约在原南岗公安分局附近位置。
1921年12月15日升格为总领事馆。
上世纪20年代后期迁至吉林街与阿什河街之间的东大直街289号。
1932年2月日军侵占哈尔滨后,美国领事馆继续开馆。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伪当局封闭。最后一任领事路易·盖尔来及全体馆员均被软禁在该馆内达半年之久。
1942年7月4日,被遣送到日本,再由日本乘船经南非返美。
目前该建筑产权归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所有,一楼及半地下室出租给哈尔滨银行、大光明眼镜、信上披萨站、美爆の潮装、刻 章修表等商家,二楼为住宅。
看点:
1)美国侨民在哈尔滨最初只有十几人,最多时不超百人,美国却仅仅晚俄国领事馆7天就开设领事馆,成为哈尔滨第二个领事馆,战略眼光可谓独到。领事馆面积不大,但却占据了最繁华的的地段,垄断了哈尔滨的石油市场,经济触角伸到各行各业,展现了无比庞大的野心。一百多年前的美国意识的超前性,现今反思起来依旧令人惊叹。
2)这栋老领事馆的现状非常具有代表性,也促使我们深入的思考,保护建筑该如何保护。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31路、74路、64路等均可到达。
大鹰楼【原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吉林街52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1905年,砖木结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二类保护建筑,原为著名犹太商人克罗尔在哈尔滨的私人宅邸。
1924年至1927年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1931年6月13日,捷克驻哈尔滨领事馆从东大直街迁到此9月12日开馆办公,后迁至南岗建筑街。
1937年后成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联络站,被称作“731”吉林街分室。
建国后这里曾为幼儿园,后迁走改为民用至今。这里曾有过无数商家在此营业,目前有一牙科在此营业。
旁边单层建筑曾为捷克祝哈尔滨总领事馆领事住宅,后为后成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办公用房。
看点:
1)建筑正立面左右两侧窗户上方各有一只保存良好形象生动的山鹰,也因此得名“大鹰楼”,成为哈尔滨近代史上两个著名的“大鹰楼”之一。
2)建筑左侧有一半圆形的阳光大厅,这样的半圆形阳光大厅目前哈尔滨只有吉林街52号楼和颐园街1号原葛瓦里斯基私邸还保留着。
3)提示:建筑本身缺乏有效维护修缮,破损严重。近日踏查又私建一临建,让老建筑又再次首创,期待有关部门关注并恢复原状。
斯基德尔斯基故居【原法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颐园街3号
历史:该建筑建于1914年,砖混结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一类保护建筑,原为犹太商人列昂基·沙耶维奇·斯基德尔斯基私宅。
1907年5月18日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开办,后迁至颐园街3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一度降为副领事馆,战后(1918年)又升格为领事馆,1925年再次升格为总领事馆,1931年改为一级领事馆。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6月9日法国领事馆被日伪当局查封。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在苏军占领当局的协助下,9月20日该馆曾一度恢复活动。
1947年5月15日,哈尔滨特别市政府社会局外侨科奉命将该馆接收,遂闭馆。
现为黑龙江省老年大学。
看点:
1)曾经哈尔滨三大富豪之一的斯基德尔斯基,两座私宅均成为领事馆,这背后寓意着什么?参观时仔细研读。
2) 斯基德尔斯基故居也是哈尔滨近代史上著名的名人故居之一,抛开领事馆的历史底蕴,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也是不菲的。下一步会推出一辑【哈尔滨名人故居旅游攻略】,敬请期待。
3)建筑主入口山花中央有一个醒目的人头塑像,请问这头像是谁的?什么时候塑上去的?原本头像的位置是什么?这段历史你知道吗?
4)此处未对外开放,但沟通好可以拍照。
米兰时尚婚纱摄影【原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69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1919年,砖混结构,为英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二类保护建筑。建筑平面为凹字形对称布局,极具北欧陡坡高层顶的建筑特征,造型典雅端庄,在哈尔滨近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有着独特的地位。
1911年英国在哈尔滨正式设立领事馆,馆址最初在南岗大直街56号,后移至此处。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对日宣战,英国总领事馆被日伪查封。最后一任领事阿尔切及领事馆其他领职人员,均被软禁在领事馆内,档案、财产均被日伪接管。
1942年6月4日,领事馆全体人员被遣送,经南非回国。
2007年4月28日,米兰时尚婚纱摄影入驻。
看点:
1)也许哈尔滨都不一定记得,2004年这里曾经历过一场惨烈的大火,也曾被闲置,情况非常不堪。然而当有商家入驻后,它又重新焕发青春。保护建筑该如何保护,这栋老建筑的经历值得反思。
2)应该在哈尔滨的侨民最多时仅280人,但却垄断了哈尔滨的保险业,在哈尔滨开设了30多家商社。哈尔滨还曾经有条街道被命名为“英国街”,知道是哪条街道吗?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13路、31路等均可到达。
哈铁对外经济公司【原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108号。
历史:该建筑始建于1924年5月,1925年8月落成,砖混结构,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也是著名建筑师尤里·彼得洛维奇·日丹诺夫的作品,一类保护建筑。初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事务所,1936年2月日本驻哈总领事馆迁于此处,直到1945年8月关闭。
此楼地下室设立牢房和水牢,规模相当于原花园小学校地下室的监狱。1937年该牢房变成为“731”细菌部队“特别输送”、“马路大”的集中点和转运站,承接了原花园小学校处领事馆的职能。
现为哈铁对外经济公司,半地下室现为香港迎宾婚纱精品会馆与正阳河集团红军街店。
看点:
1)同样是日丹诺夫的经典之作,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非常经典,尤其是主立面的山花,典型的断裂山花、丰富的装饰云卷及植物叶蔓,光影强烈、视觉突出,使整个建筑充溢着灵动、华贵及一种风流般的感觉,是难得的建筑设计精品之作。
2)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同样是哈尔滨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印记,通过参观此处了解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历史过往,也能掀开哈尔滨近代史很厚重的一页。
3)半地下室对外营业,可以进去感受下,看能不能找寻到曾经牢房的踪迹,也通过对此的参观了解下哈尔滨对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保护建筑的保护思路与做法。
4)此处领事馆历史简介牌的位置很独特,参观时留意下,也能从小细节中了解到哈尔滨对保护建筑介绍的独到做法。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13路、92路、31路、89路等均可到达。
汇丰照相机商行【原荷兰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124号。
历史:
该建筑1921年竣工,砖石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二类保护建筑,也是日丹诺夫的经典之作。最初为契斯恰科夫茶叶行,后荷兰领事馆迁来此处。
1915年,荷兰在哈尔滨设立荷兰驻哈尔滨领事馆,后因馆务不多,于1922年7月12日宣布撤馆,委托英国领事馆代理馆务。1926年荷兰领事馆恢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942年被日伪查封,最后一任领事毫文及领馆其他人员均被日伪驱逐出境。
现为汇丰照相机商行。
看点:
1)又一日丹诺夫的经典之作,从建筑艺术本身不可不看。
2)荷兰侨民一直是非常少,1926年只有32人。为何还要开设领事馆?值得探究。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13路、91路、31路等均可到达。
龙门大厦贵宾楼【原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85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1901年,“新艺术”建筑风格,一类保护建筑。由俄国人依格纳齐乌斯设计,俄国人希尔科夫负责建设。
1907年1月14日俄国在哈尔滨设总领事馆,地点在车站街的中东铁路宾馆内(现红军街85号的龙门大厦贵宾楼)。
它是哈尔滨最早的一家豪华宾馆,日俄战争时临时辟为伤兵医院;
1907年为俄国军官的俱乐部,俗称“戈比旦乐园”,后改为俄国总领事馆;
1937年又变为接待军政要员的“大和旅店”;
解放后这里是接待前苏联专家的专家楼;
1968年成为哈尔滨铁路医院,后又改为铁路招待所;
1997年10月,为龙门大厦贵宾楼。
看点:
1)入口雨搭为1936年的老物件,基本保持原状。
2)门前两处飞鹰标识是1926年大修后的装修物,文革时丢失,现为玻璃钢仿制,但外观基本保持原貌。
3)主入口铜转门可折叠,其与建筑同龄,曾遭破坏后修复,基本保持原貌。
4)在宾馆“第聂伯河”餐厅里有一个近百年历史的大冰箱,是全国仅存的一个仍在使用的木制冰箱。
5)去215房间参观下,溥杰夫妇和张学良曾在此居住过。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13路、31路、92路等均可到达。
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原丹麦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田地街89号。
历史:
该建筑建于1920年,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二类保护建筑。
1916年1月1日,丹麦在哈尔滨设立丹麦驻哈尔滨领事馆。初期,馆址暂在俄国驻哈尔滨
总领事馆馆内,未派领职人员,由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代行其领事事务。1919年初,丹麦政府派雅国先为驻哈尔滨领事。1920年馆舍建成,地址在此处。
1942年丹麦领事馆被日伪查封。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丹麦驻哈尔滨领事馆恢复馆务活动。
1946年11月25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外事处长李敏然函复布克,令其即日停止非法执行驻哈尔滨领事的职务。丹麦领事馆遂于12月5日闭馆,布克于1947年乘飞机离开哈尔滨。
2009年1月至今为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
看点:
1)为了把老领事馆改建成为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交流馆,整栋楼被保留下来的只是老建筑的外墙,内部结构根据新馆需求全部重新打造。丹麦领事馆的改造被誉为“新生”,作为政府保护领事馆建筑的最成功案例被重点推介。大家觉得这样的保护做法如何?
2)丹麦领事馆闭馆原因在所有领事馆里较特殊,大家知道真正的历史背景与真实吗?
3)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展品不错,观展人数稀少,是个不可错过的好展馆,我曾多次推介过。但这里仅星期二、四、六开馆,要注意时间哦。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33路、201路、91路、8路等均可到达。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联合社【原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西二道街10、12、18号。
历史:
该建筑为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二类保护建筑。
德国领事馆在此仅仅停留了13个月就搬走了,但曾经的印记却永远记载在史册里,为后人铭记。
现为西二道街12、18号为黑龙江省供销合作联合社,西二道街10号为心合缘美食。
看点:和另一个德国领事馆建筑一样,老建筑秉承了德国建筑的严谨与低调,毫不张扬。门窗及部分建筑构件也已换,但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依旧体现的淋漓尽致。和另一个德国领事馆建筑灰色外墙颜色不同,米黄色的外墙颜色作为近代哈尔滨的主色调,更好的融入了这座城市。少了一份个性,多了一份谦和。
交通:市内乘坐公交23路、113路、24路、13路等均可到达。
哈尔滨领事馆名录
(收录全部17个领事馆,其中花园小学校为重建建筑)
一、黑龙江广播电视厅招待所【原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松花江街85号。
二、耀景街22号院【原俄国与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耀景街22号。
三、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原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公司街59号,
四、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食堂【原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63号。
五、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原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官邸旧址】
地点:果戈里大街298号。
六、花园小学校【原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花园街351号。
七、花园小学校图书馆【原德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阿什河街22号。
八、省委第一幼儿园【原葡萄牙领事馆旧址】
地点:阿什河街39号。
九、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家属楼【原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东大直街289、291-1、291、293、293-1号。
十、吉林街52号楼[大鹰楼]【原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吉林街52号。
十一、斯基德尔斯基故居【原法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颐园街3号
十二、米兰时尚婚纱摄影【原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69号。
十三、哈铁对外经济公司【原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108号。
十四、汇丰照相机商行【原荷兰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124号。
十五、龙门大厦贵宾楼【原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地点:红军街85号。
十六、哈尔滨国际友好城市展览馆【原丹麦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田地街89号。
十七、黑龙江省供销合作联合社【原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
地点:西二道街10、12、18号。
懂得老建筑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保护与呵护它。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9-01-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1-06
非常难为作者把这些旧址挖掘出来,并精心整理后发了上来。可谓是功德无量也,感谢,感谢!!!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