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我国古代著名改革家,他变法有“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而他的人格特质也可以归纳出“三不爱”——不爱官位,不爱美色,不爱钱财。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金榜题名后,去淮南当了三年判官。期满,按照当时的规定,他本来可以献上一篇精心写作的文章求试馆职,到京城开封做官,这是当时许多官员都不会错过的好机会。可独有王安石放弃这个机会,要求留在地方,后来他到人烟稀少的临海之地鄞县当知县。任鄞县知县时,他兴利除弊,取得了一番功绩,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朝中大臣欧阳修等数次举荐他入朝为官,都被婉言谢绝,要求留在地方任职。王安石何以如此?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深入田间地头,体察民情,研究政策,为以后他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古时男子纳妾实属正常,而王安石却主动送走妻子吴氏为他买的小妾。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了这件事,王安石出任知制诰时,吴氏买下一位小妾,打算服侍在他左右。一日,王安石下班回来,走进卧室,发现床上坐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大吃一惊,连忙询问是怎么回事。女子告诉王安石,自己本是一位军官的妻子,只因丈夫督运粮草时不慎翻船,被定了罪,为了搭救丈夫,她变卖了所有财产还差不少钱,只好变卖自己。得知缘由后,王安石立即安排仆人把她送回家,并且告诉她不必退还吴氏买她的钱,女子连声道谢。自此,吴氏再也不敢为王安石纳妾。
王安石一生清廉朴素,视钱物如浮云。吴炯《五总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官员为了巴结王安石,花重金购得一方宝砚送他,并且告诉他,此砚质地细密,只要轻轻吹口气,就能涌出水来。王安石听后笑道:“此砚虽好,但非我所有,纵能涌出一担水,又有何用。”此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后世对王安石有许多议论,但对他的廉洁却是一致称赞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正是他一生道德品质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