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改革开放第十个年头的1988年,新华社9月12日发稿:《申城无处不广告》。
醒来!打开收音机。从中波至调频,广告回响:“让我们走近冰箱,拥抱着冰天雪地的世界(航天冰箱)。”此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广告已占总播出3.6%。起床取牛奶,170万张牛奶卡正面“上海人参三宝口服液”,反面“光明母乳化婴儿奶粉”。热奶点煤气,火柴盒印着穿短袖的姑娘,一旁写“75支粗”。
文 袁念琪
上班至车站,站牌和候车亭有广告,随车而来是车身广告。全市200多辆公交车共400多幅。上车出示月票,同时亮出月票上“中国一号特效增白粉霜”。到办公室打开报纸,无报不广告:《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广告占总版面6%—8%。下班看电影,票背是“向阳花保温瓶”,银幕是“影星”化妆品。回家看电视,这频道“人间处处有大宝”,那频道“燕舞燕舞,一片歌来一片情”。上海电视台播出广告占总播出2.2%。此时,侬已“眼皮瞌铳”,而户外霓虹灯和灯箱广告依然通明。时任上海市广告协会副会长郑延庭说:“到1988年底,全市广告营业额达1亿6千万,占全国十分之一。”
据《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志》记载:“鸦片战争以后,外商来上海市场上推销产品的同时,也把国外经销商品的各种广告手段带来上海。上海成为中国现代广告的发源地之一。”1926年,林振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广告公司———华商。翌年,新新公司6楼“玻璃房”里50瓦凯旋电台填补了中国广播广告空白。两年后,全国第一家制作霓虹灯广告的远东霓虹灯厂问世。被中国广告协会授予“广告人终生成就奖”的市广告协会顾问徐百益先生说:“在上海的克劳、美灵登、华商和联合这四大广告公司里,有一半是国人所办的。”
在这片广告滋润过的土地上,春风化雨先发枝。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的1979年初,上海市美术公司(后改为上海市广告装潢公司)在四川中路281号恢复广告业务。荧屏出现它承办电视、路牌、报刊和霓虹灯广告的四个灯片广告,有意者可打电话2109352。那时,全上海只有三家广告公司,另两家是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和上海广告公司。
1月28日17:50,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出现上海129万台电视机的荧幕上:1分30秒的“童涵春参桂补酒”。一美国报纸写道:“上海电视播放广告是中国开放的信号。”时任上海电视台广告经营部业务指导蔡文奎说:“广告播出后,国内外的反响是相当强烈的,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通讯社都发布了新闻。大多数同志都表示支持,还有少数人认为广告是资本主义的,抱着怀疑和抵触的情绪。”
在电视广告播出的当天,《解放日报》刊登了上海戏剧服装厂“戏剧服装”和上海药材公司“人参补酒”广告,成为报纸广告恢复的全国第一。2月,第一块户外广告伫立于南京路。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以“春蕾药性发乳”率先在全国重启广告播出。3月15日18:51,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大陆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瑞士雷达表”。同日,《文汇报》刊雷达表广告成了第一家恢复外商广告的报纸。时任电视台总负责人邹凡扬回忆,“我联合《解放日报》《文汇报》一起提出请示,要求恢复做广告。结果,它们原来都是做过广告的,都被批准了。而上海电视台因为原来没有做过广告,所以还是不批准。后来,我只能再去做工作。”
上海人对归来的广告不陌生,但毕竟泡饭吃久了,一下涌来山珍海味是有所不适。就说作为大都市标志的霓虹灯,1954年仅存的3块,到1966年统统灭灯。当1985年国际饭店顶层亮起东芝的霓虹灯,有人抗议它出现上海标志性建筑是有辱国格,还有人要拆外滩对岸的外商广告。
就在这年,《上海滩》风靡上海滩,周润发扮演的许文强穿戴的礼帽、长围巾在华亭路卖得像发牌一样,而电视剧中插播“啪啪啪”三枪打出的15秒雨伞广告却让人往电视台打电话写信投诉。而当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的“卡西欧家庭演唱大奖赛”成为电视与广告双赢的典范,诞生了中国大陆电视选秀节目的鼻祖,创下今天难以想象和复制的94.5%的高收视率;上海电声厂PT—1型卡西欧电子琴供不应求。此后,960万平方公里大地是无杯不赛。我们改变了广告,广告也改变了我们,人们开始接受前香港亚视老板邱德根的观点:“有广告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不管广告是让你欢喜还是让你忧,它已悄然无声地进入生活。“我们是害虫”等广告歌被孩子传唱,“味道好极了”等广告语成城市的流行语,雀巢咖啡瓶当茶杯风行一时……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说1988年上海观众评出的最差电视广告:有大宝“人类发现种子”版、燕舞收录机、宝石花手表、龙年金币巧克力、申花洗衣机“晓得格”和“呱呱叫”方言版、新乐洗衣机男女对歌版和古马羊毛衫等。但这年,上海参加全国第二届优秀广告展评的110件作品有41件获奖,居全国第一。
我采访傅敏在1994年,他有两部CF(CommercialFilm胶片广告)在上海第四届广告展品大赛获奖:《延寿清老酒》获唯一的一等奖,申军谊、王玉梅出演的《三九胃泰贺岁片》得佳作奖。他的体会是:“没有企业广告主的成长,就没有广告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的广告业成为最吃香的行业之一,得到大发展的,不仅是广告的制作和传播。1981年,全国第一个广告刊物《中国广告》挂牌上海四川中路281号。1982年2月6日,颁布建国后第一个广告管理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翌年,市工商局商标管理处改为商标广告管理处,以恢复广告管理。1986年3月27日,上海市广告协会成立,第一批会员268家。1989年,电扬广告第256个办事处在沪成立。至此,已有电通、奥美和电扬3家外国广告公司报进了上海的“户口”。
进入90年代,广告业在整顿和规范中发展,不断治理虚假广告、非法经营活动和不正之风等乱象。1991年,为配合浦东开发开放,上海批准两家外商投资广告公司。翌年,出台《广告经营单位资质标准(试行)》,发展策划代理型广告公司、中外合资与私营广告公司,使上海广告业结构一新,生机勃勃。至1994年,上海形成多层次、高效益服务的广告促销体系与信息传播体系,广告业居全国前列。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上海广告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对标的差距在1988年“无处不广告”时已展露无遗:这年全国广告营业额3亿美元,人均广告费0.17元;而美国为2000亿美元,人均广告支出过450美元。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18-12-07 10:1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