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成了绕不过的风景,是抒发情感、寄托情思必走的一段路,必衬的一个景,必着的一点墨,至美风景必有桥,离桥不远必有诗。桥既乐担当风景主角的美差,也愿承受岁月记忆的刻痕,它常常令你驻足,时常勾你回忆留恋。未动心处似缺美,情难抑时每留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幅画里有人声物语、有岁月沧桑;“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这蓝桥,寄放着真挚的友情和无尽的惆怅;“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此时此地,你和桥都成了风景,你还成为楼上人的钟情。就连我自己游了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也学着赋诗一首:
春风微醉柳丝摇,日影湖光心静调。
兴起西堤游未尽,君说暂到十七桥。
因为职业的需要,在北京待了几年,渐渐发现北京也可算得上是桥的博物馆了,不仅数量多,而且不少古桥都有尘封的故事。去了几趟圆明园和颐和园,细细品味那里后建的桥,以及残留的桥。圆明园在最兴盛的时期,有近200多座建造精美的桥梁。实际上,当年由那些桥连缀起来的“六海”,乃至“三山五园”,都是皇家苑囿,老百姓是没有资格进来赏景游玩的。皇上感觉在这儿适合休憩,那就建个寝宫好了;皇上喜欢南方园林美景,那就南景北移,大建特建南方风格的园林;皇母对江南的景致念念不忘,皇上为博得母亲的欢心,便在后湖两岸大兴土木,建起了仿江南水乡风格的数里长的苏州街;皇上听说西方的建筑美,那就让洋人亲自来设计,建一片西洋楼,包括大水法。
当一个皇权腐败到把造军舰大炮的钱,都用来建造享乐游玩的宫苑亭楼、湖海廊桥的时候,它离灭亡也就为时不远了。
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北京,洗劫和焚毁了圆明园,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如今,眼见圆明园敷春堂西宫门外那座唯一保存至今的残桥,残石零落,桥拱摇摇欲坠,像一位饱经沧桑、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才是那段屈辱岁月的真正见证者,他心里仿佛有无尽的委屈和忠告,要对路过他的今人诉说!
在北京,让我沉思最多的是号称“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桥。卢沟桥畔那些工匠们精心打造、国人们引以为傲的千姿百态的狮子,最终也抵不住侵略者的铁蹄!因为在真正的野兽的眼里,这些狮子只是些摆设,根本不咬人,太软弱了,不堪一击。
有时在桥上发生的故事,足以决定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命运走向。
1935年5月26日,红1军团第1师第1团,在安顺场胜利渡过了大渡河,但数万红军主力在国民党军前堵后追的形势下,要迅速渡过大渡河,只有火速夺下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担负夺桥任务的红2师第4团,在敌人重重阻击、道路崎岖难行的情况下,创造了一昼夜奔袭120公里的奇迹。5月29日下午4时,总攻开始,全团数十名司号员组成的司号队同时吹响冲锋号,所有武器齐向对岸开火,22勇士组成的夺桥突击队,在队长廖大珠的率领下,踏着铁索,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冲向对岸,红4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红军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创造了世界战史上的奇迹。22名勇士中有4位壮烈牺牲。每当我读到相关的文字,或是看到这段历史的影视片,总是心潮澎湃,眼里总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感动的泪、崇敬的泪……今天的我们是否对英雄的谈论太过吝啬?我们至少在自己心里,该为他们树起22座永恒的丰碑!
如今,桥的故事随着人类的想象力一直在延续。世界上最高的桥、最长的桥、最险的桥等的纪录,总在不断被刷新。以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无法预测未来会把什么路桥修往何方……但人类自己的心桥却成了难解的心结。多少愁恨、多少隔阂、多少误解、多少嫌怨、多少嫉妒、多少争吵、多少歧视、多少欺辱、多少对立、多少战争、多少杀戮,因为心桥无法联通而难以和解消弭。对此,饱尝闭关锁国之苦果,饱受内忧外患、战乱频仍之苦难的中华民族,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当改革开放的大门一经打开,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拥抱世界,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热情,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它们若血脉滋养,似春风轻抚,世间所有秉持和平理念的人们,无不欣欣然而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