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68阅读
  • 2回复

[纯水]说“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74
金币
95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6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30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2-09-04) —
          《说文》:“砚,石滑也。”“砚”的本来意义是形容石面的平滑无涩。“砚”字由两部分组成,“石”提示它的意义是形容石的品质的,“见”提示它的声音。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砚,石滑所以研墨。”平滑的石便于研墨,到顾野王的时代,“砚”就由形容石的平滑的形容词转而作名词,指具有这种品质的、用来研墨的砚台了。《说文》:“研,磨也。”研磨是动作,砚是研磨的工具,二者语义相关,所以读音也相近。汉代刘熙《释名·释书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调和滋润)也。”就是说“砚”的意义与“研”相关,所以读音源自“研”。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石砚,属于战国晚期之物,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砚。汉代已有陶砚,用极细的陶土烧制而成,以纹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为其特点,深受文人的喜爱。唐以后则多用端溪石(又简称端石)和歙石制砚。端溪是位于今广东省高要县东南的一条溪流名,歙(shè)县在今安徽省东南,两地所产的砚石皆为上品,古人就以地名命名其石、其砚。除端砚、歙砚外,历史上还有名砚问世于青州、唐州、温州等地。

宋代欧阳修《砚谱》:“歙石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所谓发墨,指砚石磨墨易浓而且有光泽。明代马愈在《马氏日抄·方城石》中解释说:“磨墨不滑,停墨良久,墨汁发光,如油如漆,明亮照人。此非墨能如是,乃砚石使之然也,故发墨者为上。”当然,砚如果既能发墨,又有一个美的外形就更惹人喜欢了。唐代韩愈《高君仙砚铭》:“儒生高常,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棱角)孤耸(突出高耸),内发墨色,幽奇(幽雅奇妙)天然。”这方砚石因其独特的外形而被命名为仙砚。

古书中对砚的称呼有多种:有称砚瓦的(又称研瓦、瓦砚、瓦研),据说是因为汉未央宫、魏铜雀台等诸殿的瓦,瓦身如半筒,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人多取来制砚,所以得名。不过对这种解释也有人提出异议,如宋代邵博在《闻见后录》卷二八称:“曰研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研,蓋研之中心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砚也有称砚田的,是因为古人曾把砚比作田,以耕作比喻读写。清代方文的《寄怀邢孟贞》诗之二:“但培书种(世代相传的读书人)大,勿恤(顾及)研田荒。”孟贞是邢昉的字,被清代诗人王士禛推举为布衣诗人第一人。这里是说他为了培养后代读书竟连自己的创作都无暇顾及。

“帘挂藓庭微雨霁,研添桐井落花香。”心灵融入大自然的美景中,然后生发出砚田上的名诗美画来,这样的生活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所神往的。他们热爱这一方天地,把出现于其间的任何一个物件都极尽想象地制成精巧的文玩,如研滴(又称水注)是用来滴水入砚的文具,还有一个名字叫“砚蟾”,是因为古人曾把它做成了蟾蜍的模样。宋代何薳的《春渚纪闻·铜蟾自滴》:“古铜蟾蜍,章申公研滴也。每注水满中,置蜍研仄(倾斜),不假人力而蜍口出泡,泡殒(落)则滴水入研。”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5
金币
48299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72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0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30
这个玩意现在是文人墨客专用的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hotant

UID: 2107553

发帖
3448
金币
15328
道行
777
原创
0
奖券
130
斑龄
0
道券
2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5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4-23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9-13
现在也很少见到这东西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