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戊戌中秋日近,正是秋游好时节。宋代文豪苏轼所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词中“翘楚”,向来脍炙人口,令人拍案叫绝。宋代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首千古名篇,是苏轼于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任时,在修葺好的超然台上所作。
超然台,立于诸城市中心,游客免费参观,没有嘈杂喧嚣,秩序井然。超然台自苏轼修建至1948年被毁,目睹了朝代的兴衰更替,阅尽了世间繁华,亦经历了兵荒马乱,历时近900年。如今矗立在城中央的超然台,重修后于8年前正式对外开放。
站于超然台前,肃然起敬。亭台水榭,绿树花草,辉映成趣。从超然台东侧拾级而上,极目远眺,一览城貌。当年苏轼作《超然台记》,所写的景象令人向往,南望马耳、常山,若近若远;北俯潍水,慨然太息……如今,城市高楼平地起,苏轼所见之景已成过往。不过,当年超然台为密州城最高地,遥想东坡居士修此台,会好友,饮琼浆,对诗斗词,好不快活。恍惚间,东坡居士似在身前。
回到现实,踱步参观。顶层平台古建筑群格调古朴,优雅厚重。灰色的古城墙、朱砂色的墙柱,令人仿佛穿回古代,身临其境。游览时,当地的诗词爱好者正要举办中秋诗词会,作以超然台上思东坡为意。当地人偏爱苏轼诗词,也许描写其故乡使然。著名诗人臧克家是山东诸城人,他曾回忆,舞勺之年,读古文诗词,以东坡作品最多;耄耋之年,仍可大段吟诵,愈读愈爱之深。
从顶层平台走进超然台内二层,所见物件画作皆诉说着其前世今生。超然台原系北魏时所建,初为城墙土台,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知密州时修葺并建栋宇,作为登高远望、饮酒赋诗之所。复建时,苏轼请其弟苏辙为台命名。彼时,苏辙正任职于齐州(今山东济南),深知兄长仕途不顺、亲情远割,引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赋名“超然台”,以示无往不乐、超脱凡世。苏轼深爱此台,题写“超然台”三字,并作《超然台记》,以志其事。政务之余,苏轼常与僚属友人在此远眺酬唱,创作了《超然台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名篇,超然台成为其在密州的重要精神家园和文化活动场所。
超然台自修完那一刻起,便再与苏轼分不开。二层展览厅一面墙上挂有一幅百米长卷图,以画说东坡。从眉山苏母教子,到居杭州时东坡写扇替人还债,再到密州抗击蝗灾……一幅幅画作绘就着苏轼的政治主张、思想情感。苏轼在密州任职两年略余,一心为民,勤于政事,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他修建的超然台、创作的名篇佳作,成为留给当地的瑰宝。苏轼离开密州,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于超然台上建苏公祠。据当地文化名人说,嵌于正墙上的斗大三字“超然台”豪放有力,正是当年苏轼亲笔题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还记得那首豪气冲天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吗?当年,密州大旱,苏轼往常山祈雨有应,后去谢雨,归途中狩猎于常山脚下,归城即作此词。台内一层展出苏轼密州出猎大型场景。在这一层还陈列了超然台上历代累存的墨迹刻石,多为缅怀苏轼及其超然台的诗文。其中,一块刻有“禹功、传道、明叔、子瞻游”的石刻引人注目,此石刻为苏轼题名,看文意苏轼与三位好友“到此一游”,令人忍俊不禁,原来苏轼也担心后来人不知道来过此地,刻字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