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15
- 在线时间25482小时
-
- 发帖6965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5478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6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657
- 金币
- 15478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6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4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15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8-09-04)
—
“访行郭亮似登天,万丈悬崖心胆寒。 村落高悬云雾里,房朝峭壁面深渊”蜀道难,这里比蜀道,有过之而不及。郭亮村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村落。依山而存。郭亮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头村落,几十户人家座落在山坳里,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错落有致,参差不齐。在这里自然也寻不到文明,入侵的痕迹,村子房屋的建筑依旧,保持明清时代的风格,青石垒墙,白灰粘缝,蓝瓦盖顶,木门木窗。石磨、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阶、石房、石坝、石路、石碗、石斧......随处可见如果你问起村民为什么用?这笨重的石头营造一切器具时,老乡便会笑道说“石头是我们的一切,上边有祖辈的灵气,再说用郭亮村的石头造器具只花力气,不花钱。为何不用……习惯了”这里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大多姓申,郭姓不多,和多数以村民姓氏命名的村庄不同,“郭亮村”因“郭亮”这个人而得名。据说东汉末年,朝廷昏庸加之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儿子--郭亮率村民,揭杆而起,反抗压迫,农民纷纷响应,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郭亮驻守汉王寨,官兵久攻不下,叛将周军围守山门,他急中生智,在山上挂一山羊,羊蹄下放一战鼓,羊儿蹬击鼓面,鼓儿“咚咚”作响,然后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这个悬崖上的山村。数日,羊死,鼓停,周军上山后,知道中了悬羊擂鼓之计,一气而死。为了纪念义将郭亮,村民们便在建村时将村庄,命名为“郭亮村”。没有挂壁公路,便进不了郭亮村。六百多年来,村民们只能通过,一条天梯出入村庄,所谓“天梯”,就是由一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的耸直陡峭的小路,它的最窄处只有四十公分。向上,只能看到上一层石梯底面;向下,峡谷中水浪翻滚,稍有不慎就有坠崖的危险。以前村民们去县城买东西,一趟要用上三天才能回来,下山困难,山下的姑娘也不愿意,嫁到山上来,这让村里的男青年们,连娶媳妇儿都成了问题。为了方便出行,一位叫申明信的村民组织了“十三壮士突击队”,下定决心要给村民们修一条路。在悬崖上开凿出一条路,自然是一个难活儿、险活儿。要开始就得先准备,凿山用的器具,村民们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了山羊、山药,凑钱买齐了钢锤和钢锉。1972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郭亮村炸响了第一声开山炮,那个时候凿洞没有电,也没有机械设备,靠的全是人工。由于这里的石头与太行山断层,同属砂质沉积岩,硬度很高,十三个壮士一天只能打一尺,三天打一米。8磅重的铁锤打烂了4000多个,整整用了五年时间才打通了这样,一条1250米长的山洞。自此,村民们终于不用,再攀爬危险的天梯,板车也可以通过隧道顺利出山了。意外的是,渐渐地,其美景也声名远播。整条绝壁长廊蜿蜒盘旋,现在如果你坐车通过这条公路,还会发觉长廊里忽明忽暗。这是因为十三壮士在修山路时,每隔一小段就会凿开一个小洞口,为的是便于清理石碴,光线也正是从这些洞口进来的。这里现在已经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凭台而望,洞外的奇特景致一览无余,而其下便是万丈深渊。险、奇、美,这条命名为郭亮洞的挂壁公路,被日本人称为“世界上第九大奇迹”。不少日本游客甚至听了,郭亮村的名字就连连摇头,他们为其险要的美景所折服,自是又爱又怕。后来,郭亮村还成了“中华第一影视村”,先后有《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缗事》、《战争角落》、《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十几年前的一部国产抗日,电影叫《举起手来》,就是潘长江和郭达主演的那部。挂壁公路就曾出现,在电影画面里郭达饰演的角色赶车,穿过一个“洞中路”,镜头拉远,那条路完整地出现在画面中,曾经就有观众专门从电影片尾鸣谢一栏,中找地名,试图知道。这条挂在悬崖峭壁,上的石路在什么地方。人们或是从电影里感受,或是亲自前往去探访,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郭亮村的方式。有人说“郭亮村人民的愚公精神,比它的海拔还高”的确,愚公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郭亮村的村民继承了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为的是这条路,更是为了这山里山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