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与素质的不成正比,虽不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但也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家长给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生怕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老师希望学生们通过大量做题,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分;社会在选人用人上,往往更青睐名校毕业生、成绩优秀者……于是,在当下各阶段的教育中,我们就更容易关注那些与知识、分数、学历相关的内容,却忽略了品行教育、常识教育这些原本应处于基础地位的东西。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或智慧的开启,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涵养与品格的培育。诸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与人为善、文明礼貌等等这些基本品行,理应是教育的首要内容。如果不重视价值观的培养,扣错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那么个人的成长道路就会越走越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说的“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也正是这个道理。
讲好育人这一课,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就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不能只见分数不见人,而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道德、艺术、体育、劳动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得到优秀品德和文化素养的熏陶,为其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讲好育人这一课,就必须给孩子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父母,应打破功利主义成才观的桎梏,培育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动承担起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作为教师,应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好表率;整个社会也应当树立起科学理性的人才观、育人观,是非明辨的价值观、荣辱观,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育人重在育品。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要培育完整的人。让越来越多高素质、高能力、德才兼备的人涌现出来,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我们共同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