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学习音乐?“音乐多好听啊!能够调节身心、放松心情。”“人家都说,孩子学点音乐有助于开发智力,变得更聪明。”“学习音乐能提高艺术修养,还多了一种娱乐消遣的手段。”这些回答都对,也是引起大众关注和学习音乐很好的理由。然而,它们却没有点明学习音乐的必要性,以及音乐教育的本质。学习音乐,其实不只为了增加智识和技能,更为了让人们学会“聆听”。
欧美国家在实行两个多世纪的现代音乐教育基础上,将音乐普及活动深入到不同年龄段的广大受众。他们将音乐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在音乐聆听和社会参与中加强交流与沟通。亚洲、拉美和非洲的许多欠发达国家,虽然难以提供与艺术相关的丰富物质资源,却在音乐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教育者透过音乐把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未来,以此改善青年人的心智和理想,为社会发展树立新的希望。
人们常说,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这句话虽不能提高音乐的身价,却点出了音乐存在的空间。事实上,人们能够用语言直接表达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比较有限,人类思维的复杂度往往使我们同时在多条思想路径上奔跑。它们彼此交错、相互矛盾、超越现实、难合逻辑,秘而不宣地封闭于个体内心之中。人们用语言表达高度选择的情感,而把更多抽象、模糊的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留给音乐。正因如此,我们聆听音乐,就是一个深入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过程。音乐的抽象性和非语义性也恰由抽象、复杂的精神意识所决定。
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音乐呢?它和语言同样重要,需要从娃娃“学”起。有人不解,这么小就要学习一门艺术,是不是太早?但是,如果我们把音乐等同于认知和体会内心世界的声音媒介时,就会理解其重要性。事实上,幼童时代的音乐学习主要以聆听为主。丰富多彩的儿歌童谣、清新可人的经典名作都是儿童侧耳聆听的对象。待到四五岁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初步接触音乐识读和表演。对于大多数儿童,放声歌唱就是最好的音乐学习。它不但让孩子体会音乐意涵,而且培养聆听自己的习惯。听音乐如同读书,能够在内心积累起丰富的音乐语汇和多元情感。从小听音乐的孩子容易把音乐当成爱好,并将它作为心理调节、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
现代教育高度重视美育发展,而最具艺术性的美育科目当属诗和音乐。事实上,音乐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绝不仅仅归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它同许多专业门类和学科广泛联系,对人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尽管音乐教育样式繁多、专业细密,可音乐教育的核心不是别的,就是聆听。培养积极有效、准确细致的聆听习惯,应是公共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聆听音乐,究竟能够给人带来什么?首先,它能令人变得情感细腻,思绪敏锐。音乐对于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的影响较之语言更为直接。它虽不能明确表意,却能满足人们的情感期待和丰富联想。音乐力度、速度、节律、音高、音色的综合运动同人类细腻而丰富的情感紧密联系、高度吻合。聆听音乐就是在潜移默化地训练自我捕捉和印证内心的情感细节。
其二,有助于学会判断。事实上,人们聆听音乐不是简单的音响接收行为。行走在喧闹街市,我们对扑面而来的各种音乐充耳不闻。可是,某种音响又会在不经意间引起我们注意。对于抽象事物的判断和选择向来是对人的考验,而音乐聆听却有助于不断提升这种能力。
其三,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如果一个人经常听音乐,他对别人的言谈话语更易捕捉。善于聆听他人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才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恰恰是从聆听彼此开始的。如果我们能够以聆听音乐的细致程度去关注他人的言语细节和言外之意,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找到分歧与共识。
其四,有助于反思自我。我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生活,很难找到纾解精神、凝思自我的闲暇。如果把聆听音乐当成每日习惯,就可为自身开辟一个专属的思考空间,借着音乐体会心意、捕捉灵感。
音乐教育是一个学习“聆听”的过程。它同语言学习一样重要,对个体的心智培养、心理维护、交流沟通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音乐,为我们的生命营造起有声的风景,乐思纷呈,光华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