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27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27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18-07-27)
—
一提及莫斯科红场,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耸威严的红墙与钟楼,伴随着雄壮乐曲昂首阔步行进着的阅兵方阵,甚至还会有坦克导弹载重车呼啸驶来,广场上每一块被碾过的砖石,似乎都可以闻到呛鼻的硝烟。今年的五月底,我来到红场,却意外地领略到一股浓郁的书香,至今还感慨不已。 尽管是周末,莫斯科市区的交通还是很拥堵,来到红场已将近11点,导游安排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按捺不住兴奋甚至狂喜,因为团友中大都年过花甲,他们对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在红场阅兵后火线抗敌的故事烂熟于心,因而大家首先去无名烈士墓观看卫兵换岗仪式,在游人熙攘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驻足留影,又去古姆百货商厦一睹世界顶级豪华奢侈品。我注意到,在寸土寸金的商厦一楼长廊里,居然布置成了一道艺术风景线,隔成小间的商铺里,卖的是油画、旧书籍、杂志画报等,与楼上奢侈品专卖店格调迥然不同。顾客在此随意地穿梭、挑选,有的还与卖主坐在书堆里,喝着咖啡轻声交谈,像是来到了巴黎的左岸。我不懂俄文,看时间尚有空余,就独自回到红场上,想再次领略红场的神圣与威严。 我刚才走得有点急迫,注意力都集中在红场两边的著名景点上,竟然没有看到红场中间搭建起许多临时性的白色帐篷。而红场的正中央,则围起了一个白色的大舞台,台下搭建的简易长凳上,坐满了头顶大太阳的观众,青年人、中老年人都有,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时不时地鼓掌欢呼,看得出是自发而来,并没人组织。我有些好奇,就站在舞台下的左侧观看。舞台的左后方坐着三人,年龄似乎都不大。主持人是位有些谢顶的俄罗斯大叔,他风度翩翩,话语幽默,不时激起一片笑声。不断有人走到舞台的话筒前,从他们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听出来,这是一场诗歌朗诵比赛。后面坐着的三位是评委,他们不时地亮牌,分数伴随着铿锵激昂的旋律,出现在舞台背后的大屏幕里。我不知道朗诵者是专业演员还是普通市民,但看他们的穿着打扮与略微羞涩的神态,应该更像是普通市民。尤其是舞台下坐着那么多热爱诗歌的市民百姓,他们认真地倾听、由衷地鼓掌、大声地笑着,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我。曾几何时,拥有诗歌国度之称的我们,那些青春勃发、壮怀激烈的诗篇,那些遍布学校、企业的诗歌朗诵会,现在还有多少呢? 诗歌朗诵比赛还在继续,我悄悄地退了出来。诗歌就像音乐,那种壮美与凄婉,没有语言的阻隔,如同旋律可以直抵人心。我还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中,猛然看见前面走着一大帮子人,有两台摄像机对着人群里边猛拍,边上还有类似保镖模样的壮小伙子在开道,我身边两个俊俏的俄罗斯姑娘尖叫着冲了过去,我很好奇,以为碰到了哪位大明星或是大官员。我从不“追星”,却在异国他乡“老夫聊发少年狂”。人群里面有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他的鹰钩鼻上眼光锐利,正与身边伸着话筒的一位女性侃侃而谈,想必是正在接受采访。我心中疑惑,看这架势似乎不像是官员,也不像是明星啊?这群人走得很快,一下子就走进了一个白色帐篷,人们立刻蜂拥而上,神情激动迫切。老先生站在书柜边,笑容满面地讲了一段话,大家哄堂大笑,有人拿来几本书,老先生潇洒地在书页里龙飞凤舞地签上名,就摆手与大家告别离去。原来这是作者在签名售书啊?我抬头四顾,帐篷里确实放着许多书柜,这大概是临时搭建的书店。人们恢复平静后,又四散开去选购自己心爱的书,可惜我一本也看不懂,既不会讲俄语,也无人可以问问。 我以为白色帐篷里都是临时书店,就又走进另一个帐篷,却见许多人静悄悄地坐着,台上虚席以待,边上立着一个很大的招贴广告,应该是一场讲座吧。工作人员示意我可以坐下,她拿来一杯纯净水。已经是中午将近1点钟了,周末的那些莫斯科市民来到红场上,认真地听一场讲座,也不知他们是否用过午餐。我抱歉地婉拒了工作人员的好意,赶紧走出帐篷,在走向集合点时,顺路又拐进了另一个帐篷,那是老师在教小孩子画画,老师和孩子站在讲台边,年轻的女教师手把手地在教着孩子。底下孩子的父母或坐或站,神情轻松地看着师生互动,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玩手机,就像在学校的课堂上。我大为惊讶,红场上临时书店、课堂所散发出来的书香,令我有些沉醉,更令我感慨。 回到集合点,我赶紧问导游:红场上怎么会有那么多帐篷书店,还有诗歌朗诵舞台,都是临时性的吗?导游略一沉吟,告诉我:每年在五六月之交,莫斯科都要举办一个读书周活动,现在时间刚好。在红场举办读书周,这个创意可真是石破天惊啊!我拿出手机里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导游听后确认是在朗诵诗歌。问那位受众人追捧的老先生是谁,在莫斯科大学工科专业就读的导游显得有些尴尬:看着挺脸熟,好像是位著名作家,名字说不上来了。 团友们都上了车,他们并没有关注到红场上的读书周活动,习惯性地拿出手机,看着自己拍摄的红场照片和视频,心满意足。我眼望着红场越离越远,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上那些色彩艳丽的“洋葱头”也融入蓝天白云中,心中充满着留恋与不舍。第一次来到红场,就巧遇莫斯科读书周,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让我感受到“战斗民族”的别样风采。数百年来,俄罗斯民族无论是在科学、航天还是文学、音乐、绘画等诸多领域,诞生过无数世界级的大师,其深植于头脑中的勤学精神,是根本的缘由。联想到我们自己,真希望在越来越有温度的大上海,不仅只有小众的思南读书会和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更应该有永久开放型的市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让市民永葆一颗热爱读书的心灵,这样的城市才会书香四溢、充满着活力和动力。
作者 王智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