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玉挨打之后在怡红院养伤,里薛姨妈和宝钗进园来瞧宝玉。到了怡红院中,发现贾母、王夫人等人都在。王夫人问宝玉:“你想什么吃?”宝玉笑道:“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少顷,荷叶汤来王夫人令玉钏与宝玉送去。 凤姐道:“他一个人拿不去。”可巧莺儿和喜儿都来了。宝钗知道他们已吃了饭,便向莺儿道:“宝兄弟正叫你去打络子,你们两个一同去罢。”
宝玉吃过了荷叶汤,一面看莺儿打络子,一面说闲话。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这里莺儿说宝钗“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追问“好处在那里?”,莺儿正待要说,宝钗来了,谈话被打断。那么,莺儿口中的宝钗的几样别人没有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来猜测一下。 一是博学宏览,才华出众。
宝钗本来是皇上崇诗尚礼、备选宫中而进都的,可见宝钗具备了相当好的素质。薛宝钗读书识字高过十倍于其兄(薛蟠)。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其造诣之深,杂学旁收的宝玉、刁钻古怪的湘云,都佩服他知道的如此多。
首先论诗,宝钗与黛玉其实是难分伯仲的,一首《咏白海棠》下来,李纨就说过,林黛玉的诗虽然风流别致,但含蓄浑厚方面不及薛宝钗。宝钗于写诗虽然不大在意,但后来写的《忆菊》、《画菊》无不令人耳目一新,《螃蟹咏》之“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可谓是古往今来最好的螃蟹诗。
再论画工,上面提到的《画菊》就很有画面感: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显示了宝钗扎实的绘画功底。宝钗对画具的深入细致了解,从第四十二回她给惜春开出的详单可见一斑。宝钗对绘画独到的绘画艺术见解:绘画前要“胸有丘壑”,绘画时要“ 分主分宾”。
第三,宝钗具有出色的技艺。莺儿独有的编织功夫,她打的络子无人能及,这其实是深得宝钗指点的,三十五回就有宝钗对莺儿的一次具体的言传身教:“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二是处事端庄,超脱淡然。
对宝钗心生敬意,她就是这样时时刻刻端着的淑女,不仅是外在,更是内在。因看这一首《临江仙》,她写咏絮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
特别喜欢宝钗的这首咏絮词,这几乎是整本书里面不多的几首较为达观的诗词了。
这就是宝钗,她的为人,本是如此。在父亲早亡、哥哥不争气、选秀未得、家道中落、客居贾府的多重压制下,她的处境,何尝比黛玉强出多少。然而,她能时时看开,能达观,能不在乎,或是装作不在乎。外在的她,是端庄贤良的大家闺秀典范;内在的她,却有一颗隐士般淡然的心。
三是通晓庶务,理家之才。
红楼梦是一部女儿的赞歌,并且提出了脂粉英雄这个词汇,说到女人治家,在红楼梦里首屈一指的代表就是王熙凤,曹雪芹也夸奖她说"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依我看来,薛宝钗治家的本领,在宁荣两府里仅次于王熙凤之下,这还是由于她客人的身份而未便尽展其才,实质或许要比“凤辣子”更胜一筹。
仿佛为了和王熙凤对比,在后面的章节里,曹雪芹写到了探春和和薛宝钗治家,一种与王熙凤完全不同的改革:王熙凤病了,探春和薛宝钗代理领导职权,对王熙凤留下的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大观园里搞承包制,起因是探春在其老管家家里游玩时发现,他们家的闲地都租给了佣人,就连后花园的花花草草都可以拿出去卖钱,于是他们受到了启发,也搞起了承包。
这个试点承包,表面上是探春主持,实际上由薛宝钗策划设计:探春虽然心思缜密,精明强干,但毕竟是关在深宅大院的候门千金,比不上薛宝钗,出身皇商世家,耳闻目染,天生对仕途经济敏感,作者称其为时宝钗,并不是说她见风使舵,而是指能审时夺势,通晓世事人情。处理事物富有人情味。
四是温柔敦厚,热心助人。
在《红楼梦》当中多次刻画出薛宝钗温柔敦厚,热心助人的性格,如第67回:宝钗分送薛蟠远路带来的土物时,宝釵也给了贾环一份。赵姨娘看到东西,“心中自是喜爱”,想到:“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这说明其贤淑、公道、宽厚待人的性格。
另外与与黛玉相处上黛玉清高、嘴尖,“恣情任性”,说出的话“比刀子还厉害”,又爱猜疑、嫉妒。对宝釵时时存有戒备之心,与宝钗不时有唇枪舌剑的摩擦和冷嘲热讽的对答。宝钗宽以待人、心胸豁达。深知黛玉爱着宝玉,视自己为情敌,她并没有采取进攻的方式与黛玉争宝玉,而是以理御情,退避三舍。突出表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第45回)结果是黛玉对宝钗又敬又谢。这些都说明宝钗宽以待人,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屈己尊人,以自己端正的品行获得众人的热爱和尊敬。
五、仗义疏财,怜悯弱小。
袭人不知湘云处境,还请湘云帮忙做活,湘云不好推辞,眼熬通红的给宝玉打络子,亏得宝钗提醒袭人,袭人才得作罢。另一次是开诗社,心大的史湘云一开心说自己要请客做东,经宝钗提醒才想到自己穷光蛋一个拿什么做东呢?还是宝钗出的主意让薛蟠从伙计那里搞了几大篓子螃蟹,解了湘云的为难。
岫烟出身贫寒,在大观园里借住在迎春处,迎春本就是个自顾不暇的,哪能罩住她?亏得宝钗常常在暗处体贴接济,凡闺阁家常所需之物,或有亏乏,宝钗都帮他处理妥帖。
香菱三岁被拐,被拐子朝打夕骂,几经辗转被卖到薛家,香菱之命薄甚矣,虽大观园中人都对她颇为怜惜,但奈何她丈夫是薛蟠这个混世魔王。薛蟠娶妻后喜新厌旧,可怜没心机的傻香菱被夏金桂宝蟾主仆作贱,薛蟠受了挑拨痛打香菱一顿后,薛姨妈一生气要再把香菱卖了干净,是宝钗护着香菱,让香菱再不到薛蟠夏金桂跟前,免得被欺负。
世人评论宝钗,常说她冷酷无情,一指责她在金钏死后安慰王夫人的话无情,二指责她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后却并不在意,只发了些命本天定的议论,然而鸡汤都说了,我们评判一个人时别看她说了什么,而要看她做了什么。
宝钗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圆滑世故”;但骨子里,她却实在是一个耿介孤高又愤世嫉俗的女子!她有如一名政治家,知情达理,宽容随和,识时务,顾大体,关注现实利益。宝钗在贾府中普遍给人的印象是“行为豁达,随份从时”。黛玉对她“有些悒郁不愤之意”,宝钗却从不放在心上。宝钗对人的观察细致入微,贾母的脾气好恶,姐妹丫鬟的性情习惯都记在心中,以致常常能博得别人的好感。
宝钗明事理识大体,人情世故处理得八面玲珑,上至老祖宗贾母,下至烧火丫头,都对她的仁慈宽厚有口皆碑。你说她伪善也罢,说她假道学也罢,她总能在不疾不徐中化解矛盾,即使泰山崩于前也岿然自若。
曹雪芹对薛宝钗的评价是“山中高士”,在心智和境界上,宝钗远高于大观园中所有人,包括黛玉宝玉,这就是她为什么能够随口吟出那段“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寄生草》,宝玉的参禅悟道,都是宝钗玩儿剩下的。
在悲欢离合面前,宝钗的无情和不在意,更像是妻子死后鼓盆而歌的庄子,或者是加缪《局外人》里,母亲死后,默尔索并没有悲伤哭泣。而世人对她冷酷无情的指责也像是惠子对庄子的指责,和判了默尔索死刑的庸众对默尔索的指责——不是一个段位的,所以不能理解。
对于悲欢离合和儿女情长,山中高士宝钗疏离而高远,但是对身边薄命女子的苦难,宝钗还是有一种通透的体恤,和冷静的仗义。我想正是因为这个好处,宝玉才会对她保持一定程度的动心,正是因为这个好处,曹公才会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 此帖被zhdf在2018-06-06 15: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