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著,在罗贯中老爷子的这本书中,大场面可谓比比皆是。
官渡之战中,袁绍兴兵70万教训曹阿瞒;赤壁之战里翻身当老板的曹操提兵83万欲与黄须小儿会猎于吴;夷陵之战中已经中年的黄须大叔再遭刘皇叔75万大军围攻。
一言不合就兴兵,一出门就带几十万人无疑是三国演义中最常见的场面,如果放在今天,让罗贯中导演电影,那么场面大师老谋子绝逼会甘拜下风。
那么实打实地说,三国时期各国真有那么多兵力吗?
我们知道三国的底子是东汉末年的割据称雄造成的,东汉全盛时期的人口约6000万,但是经历了汉末黄巾军动乱和军阀割据战争,整个中国的人口已经大量下降。而三国时期又是高度紧张的战乱时期,人口再度大量消亡。
根据统计,在三国末期。当时人口最多的魏国仅有人口443万、吴国是230万,而蜀国最少,只有94万。三国合计才767万,加上各地的流亡黑户等人估计也很难达到1000万人口的关口。要知道,即便在秦朝末年,中国的人口仍有2000万之多。
这样的人口基数显然养活不了天文数字般的兵员,实际上根据蜀汉投降时的文策,当时蜀国灭亡时其兵员只有10.2万人。而在蜀汉全胜之时,其兵力也很难超过15万人。所以无论是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还是后来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蜀汉能动用的兵力估计最多也就十万人左右。
而在吴国投降时其兵员总数是23万。吴国由于地居东南地区,人口本就不多,在夺取荆州后,东吴的人口才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为了拥有更多人口,当时的吴国甚至还逼迫当时在山林中的越人出山当兵,吴国军队中的山越之兵估计有好几万人之多。由于吴国投降时毕竟也是经历过战争的,因此推想其全胜时期的兵员可能达到过30万人。
而魏国当时占据了中原地区,而且自其建国起中原便很少遭到兵祸,因此魏国的人口和兵员相对来说情况要好点。魏国四百多万人口中,兵员有50万到60万人。当然了有这么多兵员并不意味着其一次性便能动员这么多人。
由于曹魏实行屯田制度,因此这个兵员数字中有不少都是屯田兵,屯田兵的战斗力比较弱,一般只担负地方守卫任务,不会随大军出征。而魏国的能战之兵就要被大大压缩了。
此外魏国需要防守北部边境和首都地区,国内重点关口也要留兵防守,这些至少要占去20万人。而魏国在淮河一线和陇西一线还要和吴蜀处于两线对峙的状态。因此魏国一般对外发兵的最大人数也就是20万人左右。
比如说赤壁之战时,虽然曹操号称有83万大军,但是正牌的曹军不过十七八万,此外沿途归降的荆州军之类的地方部队和民兵还有约七八万人,总计动用的兵力大约在25万人上下。
而当后来灭蜀时,钟会统兵10多万、邓艾3万多、诸葛绪3万多,总计是18万魏兵。后来取代魏国的晋朝在占据蜀地的前提下灭吴所动用的最大兵力是20余万。这样的灭国之战所动用的兵力数便是那个时代国家最大出兵人数的真实写照。
所以说罗贯中老爷子在《三国演义》中的大多数关于兵力的记载是夸张了的,“骗了”我们好多年啊!
作者不详